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好动、爱模仿、爱表现这就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往往孩子们的好动让我不知所措。他们“动感十足”的演说,怎么样才能变为我教学计划里面所能够掌控的一份子呢?根据课改实践的基本要求,我对贯穿于整个小学音乐教学低年级的“律动”内容由了全新的认识。它能让音乐教学真正的“动感十足”。
一、给孩子的动“指引”一个方向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的表现。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孩子的模仿天性是可以利用的,比如被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培养他对一些事物的兴趣。
不同的年龄的孩子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和理解方式,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动态的事物更感兴趣,也常常愿意用肢体语言来标的一些事物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理解。如:在学习《摇篮曲》一课时,开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在下面做小动作的特别的多。慢慢的我发现,有个别孩子跟着我的音乐模仿着妈妈怀抱着“小宝宝”摇啊摇,甭提有多投入了!这让我灵机一动,为什么我不让全班的孩子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呢?就这样我得到了律动带来的意外收获……
学生用模仿式的律动来感受音乐、享受音乐。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盲目的好动就可以被律动所替代了。
二、给孩子的动加个“规范”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的活跃、好表现并且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律动教学中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教师控制不好,常得到负面的结果。如何让学生“放能放,收能收”呢?这就需要从每一节课抓起,培养他们的团结、协调、合作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规范规范”学生的动作。可以利用音乐的内容来规范动作。如:在《我是草原小骑手》一课的律动中,让学生根据每一段歌词给出相应的动作。因为每个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动作不太样,老师可以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为这一段的动作。对于孩子的创作和表现都要给予肯定,不用太过苛刻的去要求了,不然,也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第二,“规范规范”学生的团体。让学生们由一个大集体划分出几个小团队,每一个小团队之间进行比赛。比赛前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团队协调和配合。孩子们的好胜心强,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团体,关注自己的合作伙伴。使老师对孩子们的动做到真正的收放自如。
三、给孩子的动保留个“空间”
孩子们好问、敏觉、有自己的想法、表达流畅等等表现,我们就可以判断他们是有创造力的孩子.不要看孩子们年纪小,可是他们的创造性是很强的。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而且还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达方式。如:当我介绍《玩具进行曲》歌曲名称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已经把小手举的高高的了,争着说:“老师,我知道!这曲子是不是和我们常听的《运动员进行曲》一类的啊?”对于孩子们的提问我没有给出正面的答案,我说:“恩,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吗,那让我们认真的听听音乐吧!”这次聆听音乐的时候大家听的特别的认真仔细。甚至有的踏着正步走着;有的模仿着芭比娃娃转着圆圈;有的还模仿机器人走路……。当音乐一结束时孩子们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他们不一样,《玩具进行曲》更欢快,更有趣……”孩子们表现的都是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时候他们的表现精彩的出乎想象,也有时候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是只要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创造。教师都应该及时的给予鼓励。让孩子在创新中得到快乐.
在音乐课改实践中,律动教学的有效渗透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律动始终贯穿于我的音乐教学活动,为他们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动中学、学中动”,不但大大提高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音乐也把“真”“善”“美”的精神传递给了孩子,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论文作者:易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音乐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论文; 律动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