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图书情报学地位的思考&基于CSSCI的实证分析_情报学论文

提升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的思考——基于CSSCI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实证论文,学科论文,地位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0;G350

CLASS NUMBER G250; G350

1 引言

一个学科的学术地位和该学科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对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以及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等有很大关系。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学术地位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否已经具有应有的学科地位?这一直是本学科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查阅了CNKI,获取了近30年来20余篇探讨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地位问题的论文,这些论文提出了许多提升本学科学科地位的建议。

1983年,学者吕斌撰文论述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他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出发,并根据信息时代对图书馆事业的要求,分析认为图书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1]。此后又有许多学者分析了图书馆学学科地位低下的原因,谭丽旭认为:学科年轻、对文献内容研究不够、学科较封闭等原因造成学科地位低下[2]。于鸣镝认为:文献[2]指出的问题不是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学科内部,指出本学科空泛的理论不能指导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学教育还不能担当重任[3]。王子舟从公认度和成长度论述了图书馆学地位低下的原因[4]。还有一些学者为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提出自己的想法[5-7],如傅荣贤认为:图书馆学没有相应的学科地位是因为没有完整地把握图书馆实践的内涵,还过分迷恋单一向度的科学实证方法[7]。

对情报学学科地位的讨论也有许多,如张新华认为:情报学没有完全取得相应的独立地位是因为它尚未形成自己独有的学科领域,尚未在学科之林中找到既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又能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位置[8]。岳剑波从情报学理论构成和情报学的核心研究领域探讨了情报学为什么没有取得相应的学科地位[9]。马丽华、王春梅等从情报学的学科独立地位分析了情报学的学科地位问题[10-11]。另一些文章从维护情报学学科地位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些建议[12]。

还有一些相关论述的基本观点和上述文章相似或接近,本文没有引用或列出。可以看出这些论述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地位低下问题,有人给出了提升本学科学科地位的一些想法,但从目前本学科的学科地位现状来看,并没有根本的改观。笔者认为,本学科没有相应的学科地位有整个学界的认识问题,但更主要来自我们学科内,如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深度、成果的影响范围等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学术地位的要求。本文将另辟蹊径,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对比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差距与优势,深入探索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低下的现状与根源,为改善和提升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提供依据、指出努力方向。

2 来自引文索引数据的图书情报学特征分析

引文索引通过将科学的研究与文献紧密的关联,可以用来考证科学知识的源流,发现学科间的交融度,追踪学科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也可以借助其进行学术资源、学术机构等评价。但利用引文索引考察一个学科的学科特点并分析其学科地位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引文索引中有关数据,深究学科特点,并分析图书情报学没有应有的学科地位的原因。

2.1 图书情报学论文引用数据分析

任何一项研究通常都是建筑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其成果不可能是空中楼阁,需要借鉴、参考引用他人成果。学术规范要求学术论文凡借鉴、引用了他人的成果、观点和数据应当注出其文献出处。一般来说,研究深度越深,引用的文献也会越多。用引用文献概况来考察一个学科的研究特征,可反映出一个学科的整体学术规范程度、研究习惯、研究深度和学者的学风。因此,一个学科整体学术规范程度越高,成果引用的文献也相对较多,学者通常具有良好的研究习惯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从表1看出,图书情报学具有良好的学术规范,图书情报学论文有引用文献的比例较高,每年平均超过人文社会科学总体比例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也十分规范。虽然图书情报学的论文有引文的比例高于人文社会科学,而且图书情报学的比例还在逐年提高,但从表中数据来看,人文社会科学上升的更快,这种差距在逐年缩小。如果考察篇均引用文献数量这一指标的话,图书情报学则低于人文社会科学平均数1篇左右,假如我们只考虑有引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的话,图书情报学较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数低得更多。这一数据说明,从整体而言,图书情报学论文的研究深度低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平均水平(虽然我们不能用一篇文章的引用文献数多少来断定一篇文章的研究深度,但从学科所有论文的篇均引用文献数来考察,可以作出这样的推理)。

表中另一组数据(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则显示了图书情报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差距,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了图书情报学研究与国外学术接轨程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差距以外,另一方面说明了图书情报学学者整体在对外文文献的获取和阅读能力上有一定不足。但从这一数据的年度变化情况来看,图书情报学论文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并在逐步靠近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水平,这是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的良好迹象。

从影响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的角度分析以上数据,其影响主要来自:其一,引文数量偏少,反映了整个学科论文的研究深度,特别是缺乏理论研究深度,而一个缺乏理论深度的学科很难在学界占据重要学术地位;其二,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如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相比,国界差异很小,但引用外文文献仍然偏少(如以2005-2006年为例①:管理学49.16%,政治学48.46%,经济学40%,社会学37.49%,法学36.34%,教育学35.67%),因此,很难想象一个对国外大量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不能完全融为一体的学科能在本国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2.2 图书情报学论文合作状况分析

通过对合作论文状况统计可以分析各学科研究形式,也可以通过其统计数据分析各学科研究的特点。不同的学科成果的合作度是不一样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在合作度上有较大差距,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在此方面也有一些差异,但随着学科之间的交融,各研究领域的相互渗透,社会科学的合作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对成果合作度变化的分析,可以预示学科的发展,分析学科创新力的强弱;通过对合作者的学科背景分析,可以发现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等;通过合作成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科之间的差距,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团队精神。

合作研究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尤其是交叉学科,合作研究是一种趋势,必然带来学科新的增长点。同样,通过机构间、地区间学者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可以以强补弱,对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科的创新力、竞争力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表2数据显示,图书情报学科的合作论文比例高于人文社会科学平均数,但在合作论文中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却低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数。这说明图书情报学合作论文多限于本机构内部的合作。目前的图书情报学成果的合作主要还是限于本学科,大部分又为师生间的合作,对本学科的成果扩散(指影响其他学科)没有很大帮助,没有充分体现优势互补和学科互补,对学科地位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兼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种属性的图书情报学,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多出跨学科合作研究成果,使之在多个学科领域内产生影响,这样才有利于学科地位的提升。

2.3 其他相关数据分析

学术论文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学术交流,作者机构作为学术交流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学术论文中是否标注了作者机构,也反映了论文的完整性。从学科角度分析,也说明了该学科或该学科期刊的学术规范程度。

统计一个学科基金资助论文的比例,一方面可以反映基金资助对学术研究产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基金资助组织对这个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两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科在学界的学术地位。

学科是否开放,是否与其他学科交融,这一特征表现在论文的跨学科性。一般来说,一个学科的跨学科论文越多,学科的交叉性越显著,学科的发展越迅速,其学科的增长点也越多,学科的创新力也越强。

表3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图书情报学论文(也可以说图书情报学期刊)发文的格式规范性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做得比较好,如机构的标注一直稳定在98%左右;但基金论文的比例在早些年较低,最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逐步接近(个别年份超过)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水平,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图书情报学学科的立项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家基金在逐步重视图书情报学学科的结果。如2000年社科基金对图书情报学的资助项目数只有10余项[13],而2009年已达66项(不包括当年的后期资助和西部地区项目)[14]。

表3中的跨学科论文比例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图书情报学科的跨学科性,有20%左右的论文是涉及两个学科。应该说,图书情报学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这个时代为图书情报学注入了很强的发展动力,使图书情报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表4的数据告诉我们,图书情报学也在影响着其他许多学科。

图书情报学影响最大的是与图书情报学密切相关的管理学和新闻学与传播学,其次是经济学、教育学和法学,其他学科相对较小。经查阅,被这些学科引用的图书情报学文章主题主要涉及:管理学主要引用的是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新闻传播学主要引用信息传播和期刊评价方面的论文;经济学引用的有信息消费和信息经济学主题的文章;教育学主要是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学习方面的论文;法学的引用文献主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文章;历史学主要与文献学研究的文章相关;其他学科引用数量较少,主题也不稳定。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图书情报学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对其他学科作用日趋增强。

3 对提升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的思考

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问题曾引起本学科的热烈讨论,普遍认为图书情报学科在整个学术界没有应有的地位,缺少话语权。例如,国内三大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二次文献中的《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几乎没有转载过图书情报学文章[15],学界的重要学术决策群中也少有图书情报学学者。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有学界对本学科长期的片面认识,也有本学科自身的研究与定位问题。因此本文根据以上数据和对引文索引数据深入分析以后,给出以下建议。

(1)增强理论创新能力,提升在学界的影响力

图书情报学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本学科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也被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图书情报学科的前沿领域,如赖茂生通过对本学科30位教授经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后的分析[16]以及他对图书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讨论[17]、杨文欣等基于文献的情报学前沿领域调查分析[18]、叶鹰的图书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选评[19]等,无不认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课题。因此,加强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提升图书情报学理论创新能力应当成为学科提升地位的重要方面。

我们的前辈在图书情报领域创造了很多理论,为本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本学科,真正影响整个学界的理论还很少,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科的封闭,以及缺乏对这些理论应用范围的阐释。如本学科三大文献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洛特卡定律就完全可以解释许多社会和学术现象。还有一些成就原本来源于图书情报领域,但未能得到整个学界认同。例如,超文本思想最早的来源应归属于图书情报学的检索工具,元数据思想来源于图书情报学专家的思考,等等。而当今网络时代(数字化时代),图书情报学已由封闭走向开放,是一个真正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学科,过去的许多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化时代,需要理论创新,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尤其是拓展本学科理论的应用领域,以引起学界的重视,从而提升学科地位。

(2)重视学科的学术性,改变学界固有意识

长期以来,图书情报在公众的印象中,被认为是一个工作性的学科(阐述图书情报部门的工作)、服务性的学科(整理检索资料服务公众)。可以想象一个工作性和服务性的学科能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学科地位吗?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如何改变外界对图书情报学科的认识?如何提升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地位?我们除了研究图书馆、情报部门的工作规律、服务方法以外,还要提升研究质量,增强学术性,从理论高度来阐释研究对象。所以,我们的学者要加强学术论文的撰写,从理论高度来阐述我们的工作或服务,提升论文的学术性,从而逐步改变学术界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原有认识。

(3)推出精品之作,扩大社会影响

每年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图书情报学论文数以万计,并逐年增加。如,2000年CSSCI收录图书情报学论文3000余篇,到2008年已达6000余篇(检索CSSCI网站数据)。如果仅从发文量来看,图书情报学无疑已挤进了“大学科”行列,但这些论文中有多少在整个学界产生影响?可以说,图书情报学目前不缺乏论文,缺少的是影响整个学界的精品之作。

文献[2]指出,“国内综合性期刊基本上不发表图书情报学论文”。这说明除了学术界对图书情报学学科认识上的偏差或承认度不够外,更主要的是我们少有能够影响整个学术界的精品之作。因此,推出精品、推出影响整个学界的学术成果是提升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能够反映图书情报学的精髓、改变学术界的认识、影响整个社会的精品之作,以此扩大图书情报学的社会影响。

(4)加强机构间学科间合作,扩大学科间的影响

机构间的合作可以使我们学科内部实现强强合作,学科间的合作可以使学术界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学科。从表2看出,图书情报学学科的跨地区、跨机构和跨学科的学术合作论文尚显不够,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再有,图书情报学的合作论文比例虽然很高,但其中大多数的师生合作文章是“虚假”合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研究成果,最主要还是缺乏跨学科之间的合作,这对属于交叉性学科的图书情报学的加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必须打破区域间和学科间的壁垒,加强机构间和跨学科的合作,使本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向其他学科扩展,将成果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使各学科重新认识图书情报学。

(5)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

图书情报学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过去主要应用于图书馆和情报部门的工作,在现今网络资源为主流的环境下,图书情报学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许多应用型成果不应当仅仅限于图书情报工作,还需要渗透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企业竞争等多个领域。

因此,图书情报学科要加强应用研究,扩大应用成果的实践领域,除了产品性质的成果外,还需要创建出工具性成果,提供给各行各业运用,使各个领域留下图书情报学成果的痕迹,以此扩大图书情报学学科的影响力。

4 结语

近30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有了很大发展,从仅有2-3个学校具有硕士点,发展到拥有100多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10多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以及多个图书情报学国家重点学科,近10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这样的队伍以及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为图书情报学科带来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借助这样的舞台和机遇,加强理论研究,扩大应用研究,用更多更精的成果影响社会和学界,为提升图书情报学学科地位而加倍努力。

(收稿日期:2010-02-08)

注释:

①数据来源:苏新宁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9版).2010年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标签:;  ;  ;  ;  ;  ;  

提高图书情报学地位的思考&基于CSSCI的实证分析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