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综述论文

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综述论文

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综述

田晓萍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阿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日趋成熟和“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阿拉伯国家的顺利开展,中国文化如何走入阿拉伯国家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并产出一定的学术成果。笔者通过搜集与整理文献,从不同角度综述学界对中国文化在阿拉伯国家的研究,以期加强学界对这一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 中国文化;阿拉伯国家;研究综述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史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而进入近现代,双方又因相似的历史命运、共同的发展任务以及经济贸易合作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中阿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双方始终不忘彼此深厚的传统友谊,始终铭记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任务,共同强调文化与价值观中的互鉴。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为了形成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有双方深入了解对方文化的迫切需求。目前,中国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影响力较大,但是文化影响力较小,阿拉伯民众对中国文化了解还不够深入。中国人民一直重视中阿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互鉴,但至今中阿文化互鉴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快中国文化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不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发展来看都势在必行。

一、国内对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

笔者在国内各大期刊网上分别以“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和“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载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国内关于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文献相对较多。通过阅读和整理,国内学者运用文献法对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现状和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各种途径与载体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有关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现状研究

通过搜索与筛选,总结出各大学术网站上关于专门针对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世界的研究比较多。主要代表性的有李荣在《当前中阿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5)提出了中阿合作既面临机遇也不乏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的观点。主要围绕着中阿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在阿拉伯国家发展,在阿拉伯国家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等议题。马丽蓉则在《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2011)文章中对中阿交往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探讨,并对进一步推动中阿文明交往的策略进行思考。陈杰《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一些思考》(2012),作者指出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共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精粹、中国的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政府的发展理念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完善机构和队伍建设,坚持官民两个渠道并举,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走出去策略,即要注意多了解对方的文化,要注意了解对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要注意用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方式传播文化,要注意处理好中国文化内敛性和文化走出去的关系。刘欣路在《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足与应对》(2013)一文指出,中华文化传播的产品和平台较少、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差异是导致中华文化传播受阻的主要原因,对此,要丰富核心文化产品,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观点新颖、例证丰富。此外,韩丽的《中埃文化交流中的消极因素研究》(2018),文中重点分析中埃这多年来文化交流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如中埃文化交流呈现出历史性和时代性交融、互补性与差异性共存以及传承性与融合性兼顾的特点,但也存在交流层次不完善、内容上缺乏现代性,文化传播平台和品牌匮乏、西方传媒话语霸权等主客观层面的消极因素,容易阻碍跨文化交流有效推进。作者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了一些建议。

选取支架材料为Q890钢,屈服强度为890 MPa;弹性模量E=210 GPa;摩擦因数μ=0.3;密度ρ=7 850 kg/m3;使用自动划分网格功能,细化网格,调整网格的相关性和关联程度为40,网格的平滑选用Low,网格的过渡选用Fast。共划分125 907个网格。网格划分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第二,关于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各种路径与载体研究

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仅有两篇硕士论文。其中潘暐在《中国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研究——以翻译问题为例》(2014)一文中,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以中国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为主要研究方向,运用了文献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被称为“走出去”的“桥梁”——翻译为例,从与翻译相关的“谁来译”、“译什么”、“怎么译”以及“如何推广”这四大问题入手,对“走出去”的翻译问题进行了一一的探讨。试图通过对“走出去”翻译问题的研究为中国文化顺利走向阿拉伯世界提供一点借鉴和启示。另外一篇是郭玉玮的《中华文化在阿拉伯国家传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2014)硕士论文,作者以孔子学院这一教育推广机构为文化传播载体,依据“跨文化交际”理论,结合摩洛哥的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华文化传播分“三步走”对策,即通过对文化接受者的心理变化分析,在文化传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不断地调整中华文化的传播重点和传播策略,分阶段、分重点地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问题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代表性学术成果多为期刊文章,学位论文相对较少,而专著几乎没有。下面将对国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比国内,国外关于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相关研究文献成果不足。因此,笔者再次分别以“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和“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载体”为关键词,在中国各大学术网站、谷歌学术、埃及电子图书馆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学术网站上进行搜索,搜集到两篇与中阿文化互鉴相关的文章。笔者通过阅读与翻译,综述如下:

二、国外对中国文化在阿拉伯国家传播的研究

(2) “⟹”对任意x,y∈X,若η(x)=η(y),{x}-={(y}-,由X为T0空间,x=y,故η为单射。

汉朝有个叫“乐府”的机构,派出官员到各地搜集乐曲民谣,并且培训专业的乐舞演员进行演出。乐府既搜集、整理民间“俗乐舞”,也创作宫廷“雅乐舞”,朝廷常举办盛大的乐舞演出。

其中,苏丹学者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在2008年发表的《阿中友好关系中的民间外交》一文中,通过探寻中国和阿拉伯民族民间外交的古代历史源头,进一步探讨中国和阿拉伯民间外交关系在现当代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解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中国和阿拉伯历史上民间外交先驱所付出的努力是否为双方外交关系的建立起了铺路奠基的作用?双方民间外交的现状怎样,如何拓展民间外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空间?在建立阿中双方全面、富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关系过程中,民间外交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文章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开展中阿民间外交提出了一些建议。该文章虽然谈及的是中阿民间外交,但是文章内容也涉及到中阿互鉴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且篇幅不长。另外,美国韦尔斯利大学学生高思齐在2015年毕业的论文《China’s Soft Power in the Arab World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al Exchange》中认为,由于中阿经济贸易合作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政府扩大奖学金项目投入以此吸引更多的阿拉伯学生来中国留学,让这些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生活,日后成为将中国文化传播到阿拉伯国家的有效载体,增强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软实力。

此外,在阿拉伯国家各大网站和报纸上都有关于中阿文化互鉴的文章与短评,甚至在中国驻阿大使馆以及文化馆也经常举办关于中阿文化互鉴方面的座谈会。但都内容简短。可见,目前国外学界对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专题性研究几乎没有。

综上,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发现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来说国内研究成果稍比国外研究较为丰富和全面。国外整体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专题性研究较少。鉴于目前中阿关系发展的现状,关于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更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进一步丰富对此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杰.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一些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2(3).

[2]刘欣路.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足与应对[J].亚非纵横,2013(2).

作者简介: 田晓萍(1993-),女,回族,研究生在读,宁夏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标签:;  ;  ;  ;  

中国文化走入阿拉伯国家的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