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教学设计与评价_苏伊士运河论文

“埃及”教学设计及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埃及论文,教学设计论文,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版本】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八章《认识国家》第二节“埃及”。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征,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实例;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大洲、地区等大尺度区域之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已初步建立研究一个区域特征的思路,即从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角度分析。通过地理要素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地理要素分布图、气候直方图、等值线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国家部分属于世界区域地理较小尺度范围的内容,是对大洲、地区内容的具体阐述。在学习中,需要抓住每一个地理区域显著的自然、人文特征,并学会运用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来解释问题,这方面的能力是学生所欠缺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选用埃及河流考察作为情景进行教学。从熟悉的家乡桂林山水风光入手,转入同纬度景观完全不同的国家——埃及,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本节课避开学生熟知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埃及标志性建筑,而另辟蹊径寻找了一条不一样的考察路线——从河流入手进行研究,目的是突出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及联系的知识主线。从苏伊士运河的繁忙,引发学生思考其所属国埃及的地理位置,又从母亲河尼罗河被誉为“生命之河”,引发学生思考尼罗河对于埃及发展的深远影响及成因。引导学生结合埃及所处的独特位置形成的特殊自然特征,分析人口、城市、工农业、旅游业、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以及尼罗河如何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及现代城市和工业的分布。在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尝试着从家乡桂林所处的位置入手,了解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并感受桂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的独特性,理解桂林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的现状。

      教学设计了两个主题活动,对应四条课标。活动1主要完成课标1的内容,并强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活动2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深远影响及原因,对应课标2、3的内容。最后从名胜古迹沿尼罗河分布入手,感受埃及作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的灿烂文化,以及开罗作为现代非洲大城市的繁荣兴旺,对应课标4的内容。

      本节课强化了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读图能力的培养和地理问题分析方法的指导,渗透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与迁移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并进行展示,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运用地图和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概括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对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的分析,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尼罗河对埃及的深远影响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难点]埃及的经济发展与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图表归纳概括法、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法及教师引领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早就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终于有机会来了一次桂林,老师完全被这里的美景陶醉了。今天小玉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大致与桂林处于同一纬度,但是景色完全不一样,那里同样以旅游资源独特著称。它是北纬30°附近的神秘国家,它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也在这个国家,这是哪个国家呀?(学生回答:埃及。)你对埃及还有哪些了解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产生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察一:苏伊士运河

      今天小玉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埃及,我们打算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从河流来开始说。(从特殊视角学习埃及,更突出本节课的逻辑主线。)

      展示苏伊士运河景观图片,播放苏伊士运河“自我介绍”。

      问: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的船舶和货运量在国际运河中排第几位?苏伊士运河为什么起这么重要的作用?(了解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其所属国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

      这与它所属国家埃及的位置和范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埃及的地理位置吧!

      活动1:探究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任务:探究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要求:读图1、图2,先自主思考,再组内交流,并推选一名发言人。

      

      展示:小组发言人指图说明。

      评价:组内补充,组间质疑。

      学生展示:由小组发言人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展示交流结果,并阐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各小组发言人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拨、引领。回顾经纬度相关知识,再次强化地理位置的研究方法。

      承转:埃及沟通两海、连接两洋、扼守三洲,正是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苏伊士运河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我们接着了解苏伊士运河。

      继续播放苏伊士运河自我介绍。

      问:苏伊士运河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

      总结: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确实与埃及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它有效地缩短了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航程,因此大量船只选此线通过,收取过往船只通行费,成为埃及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落脚到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为题设置首尾呼应。)

      考察二:尼罗河

      承转:考察完苏伊士运河,我们再来说说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先来欣赏一下尼罗河的风光,说说你对这条母亲河的印象。

      播放尼罗河风光视频。

      问: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也有人说其是埃及的“生命之河”,为什么呢?

      活动2: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及原因

      任务: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深远影响及原因。

      要求:小组长组织组员读图思考交流,并推选2名发言人。

      展示:小组发言人指图说明。

      评价:组内补充,组间质疑。

      (每组下发自制教具“智慧锦囊”一套。)

      自制教具“智慧锦囊”中包含8张地理图表。分别是:埃及主要物产分布图、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埃及地形分布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埃及沙漠所占比例和尼罗河谷地及河口三角洲面积与人口所占比例表、俯瞰尼罗河风光图片(航拍)、尼罗河下游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夜间灯火图片(卫星影像)。其中,“埃及主要物产分布图”“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3幅图用透明胶片印制,可进行叠加,以便清晰地看出农业、城市、人口和名胜古迹均沿尼罗河分布。展示环节由各小组代表依次分析每张图表,得到埃及气候炎热、降水稀少、沙漠广布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发现埃及的人口、工业、农业及名胜古迹都沿尼罗河分布。教师追问原因,引领学生关注并归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思维链,完成板书。

      追问:这里沙漠广布,制约人们生产、生活最突出的因素是水。因此,人口、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这体现了埃及人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智慧。与工业发展有关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在此基础上能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呢?

      展示“埃及工农业分布图”。

      生:依据其物产分布,纺织、食品工业也成为埃及主要的工业部门。读图发现,埃及的工业也是沿尼罗河分布的,这同样是因地制宜发展的结果。

      总结:自古至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都是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入海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几乎是埃及人民唯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所以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自主发现埃及的人类活动都是沿尼罗河分布,但分析原因是难点。教师通过追问、点拨、引领,让学生自己探寻并归纳出这是由于埃及的自然特征——沙漠广布决定的。尼罗河既对古代文明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又制约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本探究活动注重使学生将碎片化知识建立联系。

      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承转: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旅游业十分发达,国际旅游收入同样成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家观看短片并思考,埃及的旅游业具有什么特色呢?

      播放埃及旅游资源视频,将埃及的旅游资源归纳为:大自然风光、古文明风光、阿拉伯风情三类。

      总结: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是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结果。

      [设计意图]埃及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的表现。同时落实课标对人文地理特征的了解。

      课堂小结,方法提炼

      问:本节课我们从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入手学习了埃及,大家说说我们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呢?

      总结:本节课通过考察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了解了埃及的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埃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而这种自然环境特点又影响了其人文环境。研究中要特别注意抓突出特征,找要素间的联系,这是学习国家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埃及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提炼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

      师:我们要会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国家或区域。请大家课下搜集资料,研究桂林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突出特征,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发展呢?

      课件展示桂林风情图片,引导学生从自然、人文、风情、方物等方面寻找家乡桂林之美,并通过桂林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思考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进行发展。

      [设计意图]将乡土地理引入课堂,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研究家乡,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针对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教师一直在积极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作为教研员,我通过与教师研磨大量的常态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直在积极探索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张玉老师的“埃及”一课,可以说是几年来探索与研究的成果体现。这节课在第二届湘教版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场得到一些专家和教师的认可和赞扬。因此,有必要把这次成功之处进行总结,把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梳理,希望能与更多的教师交流分享。

      一、有效创设情境的策略

      “埃及”的情境,具有巧妙、深刻、生动三个突出特点。

      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埃及”涉及的知识多且碎,如埃及的领土组成与首都、地理位置、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矿产、工业、旅游业等。按照教材顺序教学,易陷入地理“八股”教学中,较为枯燥无趣,不易记忆与理解。张玉老师创设的情境以考察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两条河流为主线,具体线索是考察苏伊士运河,发现其繁忙而引出埃及位置的重要性,从而分析苏伊士运河发挥的重要作用;考察尼罗河,探究其对埃及的影响及原因。这样就能把简洁、清晰的情境与埃及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

      以考察河流为情境,彰显埃及的突出地理特征、地理要素间联系的知识主线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体现核心地理素养的培养路径。埃及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干旱地区河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河流为情境主线,能凸显区域突出的特征。以尼罗河为情境,分析尼罗河作为干旱沙漠区的灌溉水源,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影响埃及人口、城市、工农业、旅游业的形成与分布。学生能体会河流与人口、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关联。这样的情境体现了国家地理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即“国家地理位置→该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辅以板书能较好地体现情境主线及学习某区域的思路与方法,也能体现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地理素养的培养。

      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情境是旅游,地理教师扮演导游,学生是游客,课堂中设计一些旅游中所见所想的问题。这样使用多次,学生会失去兴趣,且易使区域地理教学停留在肤浅的层次,缺乏深入的地理视角与地理思维的养成。这节课以考察两条河流为主线,较为新颖,且能较好地从地理视角分析国家,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情境的呈现手段与方式也较为生动,如课件美观、清晰,方式多样,苏伊士运河以自述的形式展开,图、文、声并茂,使学生快速了解这条河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尼罗河赏析中优美的图片、传统的埃及音乐等处处体现了生动、有趣。

      二、有效设计与组织活动的策略

      这节课没有设计花哨而繁杂的活动,只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在问题、手段、组织、评价四方面做得可圈可点。

      1.活动的问题有效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设计考查学生简单读图、识记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区域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与强化,也不利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与提高。所以,教师应尽量设计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地理探究问题。这节课主要是考察两条河流,分别对应一个活动,每个活动做一个探究问题,即探究埃及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及原因。这样的问题具有简洁、紧扣教学重点、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渗透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优点。

      2.活动的手段有效

      活动依托学案与学具有序展开,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1)学具的有效使用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第2个活动是使用“智慧锦囊”,也就是一个档案袋,里面包含用A4纸打印的8张地理图表。其中“埃及主要物产分布图”“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3幅图用透明胶片印制,图幅一样,可进行叠加,以便清晰地看出农业、城市、人口和名胜古迹均沿尼罗河分布。

      “智慧锦囊”发挥的优势体现在:①直观,能真正落实读图。区域地理教学中地图是重要工具,但仍有许多学生习惯选择从课本文字中提取信息,而不习惯从地图中提取信息,为了打破这一不良习惯而设计这个活动。学生活动时,大屏幕与学案呈现活动的问题,学生结合手中的地图,能有效保证读图、析图。锦囊中地图涉及分布图、地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多种地图,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②实现全员参与。小组活动易出现有的学生积极,有的学生不参与的情况,而这个活动能让学生全员参与,一个小组一个档案袋,每个组8位学生,每个档案袋8幅地图,保证小组成员每人1幅地图,学生依次传递交换地图,能有效实现全员读图。③易于实现学生讨论交流。由于活动问题开放,学生手拿地图且不断交换,易于与他人交流。④注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8幅地图中的3幅为透明胶片,学生能通过地图叠加,或展示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3图叠加,发现埃及人口、农业、城市、旅游景点沿尼罗河和河口三角洲分布,分析出区域中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⑤有效突破难点。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学具的使用使得干旱区域河流与人文要素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上直观体现,有效突破教学难点。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次试讲对有学具的活动与无学具的活动进行了对比,效果明显不同,没有学具的探究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照书生搬硬套,答案繁琐、重复无趣,而有学具明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更深层次思考地理问题,从而激活了学生,激活了课堂。

      (2)学案的有效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使用学案,但教师喜欢使用填空式,这样的好处是细致且利于知识点的落实,但较为机械,学生只会注重写学案,课堂气氛较沉闷,不易激活学生,且思维含量小,不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张玉老师设计的学案比较开放,即两个探究问题对应需要的地图。

      3.活动组织环节完整清晰,激发学生更深、更广地参与

      以第2个活动为例,组织环节见下图。

      

      4.评价富有激励性、针对性、生成性,不断引发活动向更深入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评价体现在对学生读图方法的引导上。学生在把8幅地图一一分析后,教师提问有无更简单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地图叠加,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另外,这节课还彰显了案例教学的特色,以埃及为例,使用学以致用的分析方法,分析自己家乡——桂林的区域特征及是否因地制宜经济。

标签:;  ;  ;  ;  ;  

埃及教学设计与评价_苏伊士运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