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设计原理论文_张汉波

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设计原理论文_张汉波

张汉波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 322118)

【摘要】探讨故事中塑造主要人物的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和人物本性两个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作品案例,阐述何谓人物特征,人物本性与人物特征的区别以及如何揭示人物的深层性格,再从人物表面和内心的关系提出人物外在特征与内在本性形成对比的反衬手法,并以诸多优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佐证阐明该手法乃塑造积极有力的主人公之重要原则。

【关键词】人物特征 人物本性 反衬手法 杜十娘 雨果

作者在构思故事时,人物形象设计无疑是整个故事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多维度、多层面的角色能极大地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追随剧情一直到故事的高潮。一个消极无力的主角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吸引读者,不过,当情节跟随主角迈着沉重的步伐从一场戏到下一场戏蹒跚前行,似乎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转变的时候,这个故事就丧失了张力与动力,而观众自然也就意兴阑珊了。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为作者的创作实践提供必要而有效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出一个积极有力的主要人物呢?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人物特征和人物本性。无论是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还是在编写故事的时候虚构人物,人物特征和人物本性这两个概念往往容易被人们所混淆。下面选取由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第32卷一则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中男主角的形象,来讲述何谓人物特征,进而引出人物特征的概念;然后,通过故事中相关情节的展示和分析,指出人物特征不等同于人物本性,并通过分析人物本性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揭示,引出一条揭示人物本性的写作原理。

人物特征

杜十娘是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京都教坊司的一名歌伎,芳龄十九,不仅人长得容貌出众,歌声也极为美妙动人,小说中有一句话这么形容: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作为北京城声名远扬的花魁娘子,杜十娘不乏追求者,在七年的青楼生涯中,“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问题是,在众多追求者中,为什么她只看中了一个叫李甲的人呢?这个李甲又是何许样人呢?书中有说道:

李公子风流年少,未逢美色,自遇了杜十娘,喜出望外,把花柳情怀,一担儿挑在她身上。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1]

李甲是一个来自浙江绍兴的宦门子弟,身份是北京国子监太学生。关于李甲平日的为人和性情,由原著改编的电影《杜十娘》(198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设计了这么一个细节,可谓见微知著:李甲特意托人从南京买来两只名贵的金丝鸟,本来是想给杜十娘平日做伴解闷的,杜十娘看了之后,自然欢喜,同时又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可惜这么好看的小鸟,关在笼子里,连飞都飞不起来了。李甲听了以后,随即就毫不犹豫地把小鸟放飞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杜十娘这是物伤其类——杜十娘身陷烟花,不得自由,她的处境和小鸟是一样的。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李甲性格具有善解人意、温情体贴的特点。

综观全书的描写,在众多的王孙公子中,为什么唯独李甲能够赢得佳人的芳心呢?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点:

其一,面庞俊俏;其二,慷慨大方;其三,温柔体贴;其四,忠厚志诚。

以上这四个方面就组成了李甲这个人物的特征。所谓人物特征,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人的特征总和,比如:相貌和服饰风格、年龄和智商、性别和性向、语言和手势习惯、教育和职业、性格和气质、价值和态度。这一切特征的总和即人物特征,它使得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

人物本性

中国有句老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物身上各种特质的组合构成人物特征,但是,人物特征不代表人物的本性。人物特征是外在的,是可以被感知得到的;而人物的本性是内在的,是深藏不露的。就好像杜十娘的故事,杜十娘从平常的接触交往,认为李甲是一个忠厚志诚的君子,她把终身托付给了他,心满意足地和他一起双双把家还,可是,故事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剧。且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后,面对两个造成她终生悲剧的男人,发出的一段悲愤控诉: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1]

无论这个人面貌如何,在他的表面下,这个人到底是谁?在他人性的深处,我们将会发现什么?他是充满爱心还是自私无情?忠厚老实还是虚情假意?英勇无畏还是怯懦猥琐?得知真相的唯一方法就是看他如何在压力之下做出选择,在追寻欲望的过程中采取哪种行动。 就如同故事中的杜十娘,本指望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过上正常人的家庭生活,可是却在回家的半路,对方变了心。李甲为什么变心呢?虽然起源于一个来自徽州的盐商孙富,此人因为觊觎杜十娘的美色,而打起拆散这对夫妻的坏主意,但这是外因,外因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李甲的变心,其实还是来源于他所感到的压力。

其一,家庭的压力:严父不允,逐出家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李甲父亲李布政性情严厉,治家整肃,容不得儿子娶一个烟花女子进家。若李甲执意不从,结果势必导致父子关系断绝,李甲将被赶出家门。

其二,经济的压力:钱财花光,生活无依。

此时的李甲没有一官半职,失去家里的周济,生活没有来源。

其三,社会的压力:亲友鄙视。

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李甲因此在社会上名声败坏,被人孤立和鄙视。

就如李甲在和杜十娘提出分手前坦露自己内心的忧郁:

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恐添嗔怒,必加黜逐。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1]

在这样的压力下,杜十娘成了李甲生活中的沉重包袱。这时,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把杜十娘甩掉,保住自己的家庭和睦;要么放弃一切,和杜十娘两人患难与共,不离不弃。而最终李甲的选择是:把十娘转卖给孙富,自己得千金,回家可搪塞父母,说自己在京城并没有寻花问柳,而是开馆授徒,带回的千金便是明证。李甲的这个选择,也让我们认清了他的真实本性:软弱、自私、无义。所以,压力之下的选择将会剥下人物外在特征的面具,让人物深藏在内的本性得到揭示。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过一首词,其中几句话至今仍被经常引用: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人们在感情遭遇变故的时候,会感叹人心的无常。其实,我们在平常交往中,并不经常触及人性的深处。人的本性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越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本性。

所以,在故事中,作者会制造事件不断加强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处境,迫使他们做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抉择和行动,以此逐渐揭示出人物的真实本性。

反衬手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人物的表面特征下掩盖着深藏的本性。若要了解人物深层性格,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

我们还需要知道,采用反衬手法来揭示人物本性,是所有优秀故事讲述手法中的基本要素。所谓反衬,就是外表和内心产生反差,也就是平常说的表里不一。成语中,口蜜腹剑,大智若愚,色厉内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都是反衬的形象体现。

上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男主角李甲,即是反衬手法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首先故事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可与之共度余生的公子李甲;随着情节推进,我们渐渐发现此人不过是一个大难来时只顾自己飞的薄情寡义之徒。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非常擅于运用反衬手法进行文学创作,他曾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2]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即是一部运用反衬手法的典范之作。

该书的女主角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名叫艾丝米兰达,围绕在她身边的3个男人,在揭示他们的本性时,都采用了反衬手法。[3]

1、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天生畸形,外貌奇丑无比,但内心淳朴善良。他迫于养父克洛德神父之命抢走艾丝米兰达,后来被对方以德报怨的行为所感动,之后成为她忠实的守护者。

2、克洛德神父: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被压抑的情欲折磨得扭曲变形,对艾丝米兰达,在无法得到她的爱情时,竟要置之于死地,因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3、皇家侍卫队长弗比斯:这个男人有着与太阳神相同的名字、与希腊神话中描述美男子一样的容貌与体魄,而实际上只是一个逢场作戏的情场老手,根本没有真诚的感情可言。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说过:电影就是要挑逗观众。让人物的外表与逐渐揭示出来的人物深层性格截然相反,也可以说是一种挑逗观众的方式,它能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好奇和兴趣。

那么,反过来,当人物外表和人物真相完全吻合,当内心生活和外在表现同为一物时,会怎么样呢?这样的角色浅显、没有维度,因为他的行为可以被人预见,其结果只能导致乏味。对于小角色也许无所谓隐藏的维度,但主要人物必须得到深刻的描写——他们的内心绝不能和他们的外表一模一样。这里我们不妨再在举一些文学著作或影视作品中的例子:

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表面上大大咧咧,粗犷刚烈,而实际上他是勇而有谋,胆大心细,考虑问题仔细周全。从他解救金家父女,以及暗自跟踪押解林冲的两个公差,都能够鲜明地体现这一点。

又如电影《律政俏佳人》中的艾丽,美丽活泼可爱,但男友不愿娶她,原因是出身法律世家的男友对于伴侣对象的认定是必须有头脑有学问,而在他眼中,金发美女外表好看可是头脑都很简单。结果她凭借自身努力和智慧,考入男友需要走后门才能进入的哈佛法学院。

再如,电影《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表面上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旁人眼中是一位贤妻良母。实际上她的内心却隐藏着一段婚外恋情,以致于死后留下遗书,遗体不要和丈夫安葬在一起,而是将骨灰洒在曼迪逊桥,以求死后能永远依偎在爱人的身边。

此外,佐罗,安娜·卡列尼娜,《驴得水》中的铜匠、裴魁山、周铁男,《霸王别姬》中的杨小楼,《三国演义·连环计》的貂蝉,《西厢记》的崔莺莺……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中,这样的人物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所以说优秀的故事讲述离不开反衬手法的运用。

以上分析,可归纳出一条塑造主要人物的根本原则,即在人物外在特征的反衬中进行人物深层性格的揭示。

结语

故事写作如同作曲,本身即是一门手艺。既是手艺,其中即有规律可循,塑造人物作为故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也是如此。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再总结一下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方式:首先,故事铺陈出主人公的外在特征;然后,引入人物内心,人物的真实本性在他选择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得到揭示。需要注意两点,一、应该让人物的深层性格与其外表产生对照或反差;二、故事给人物施加的压力越大,做出的选择越困难,越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深藏本性。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 警世通言[M]. 长沙:岳麓书社,2001. 355-358.

[2] 雨果. 克伦威尔[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 雨果. 巴黎圣母院[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张汉波,男,汉族,广东湛江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讲师。现执教于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担任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电影。

论文作者:张汉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设计原理论文_张汉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