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分析及教学对策_英语论文

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分析及教学对策_英语论文

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分析与教学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口语论文,对策论文,能力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生口语能力的现状

高中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课,学生的口语训练机会主要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口语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目前高考尚未开设口语考试(个别专业除外),学生对提高口语能力的欲望不高,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口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据苏州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1],高中生英语口语水平明显偏低;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口头表达时,有的学生手脚发抖、声音变调、语无伦次;语言准确性偏低,部分学生发音、时态及句法错误多,且词汇贫乏;语言流利度不够;听力理解能力差;往往以背诵代替说话。

二、高中生口语能力欠缺的原因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讲解词汇和语法多、语言输入量少,缺乏传授策略意识等倾向;尤其是轻视情感因素,忽视传递文化信息,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不敢开口、表达起来力不从心。笔者认为,口语教学中忽视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两大因素是导致口语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首先,情感因素(即学习者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器官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如果学习者动机明显、自信心强,焦虑水平就低,输入效果好,语言输入量就较大。反之,缺乏动机、自信心弱、焦虑水平就高,输入量小,输出效果差。研究发现,阻碍口语能力发展的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差和动机弱,性格内向,人际关系差,教师与家长的评价不当。

其次,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口语能力的重要方面。文化意识包括价值观念、文化内涵、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价值观是众多文化因素的核心。“目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社团价值至上是东方文化尤其是儒教文化的特点”[2]。西方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私人意识(privaey)。如英语中privacv有两种含义:一是“隐私”或“静居”(state of being away from others,alone and undisturbed);二是“秘密”(secrecy),与publicity相反[3]。中国人的privacy意识不浓,个人的事就是集体的事,朋友之间肝胆相照。所以“隐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多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常与“自私”“徇私”“私心”“儿女私情”等有关。但在西方privacy深受人们的尊重和维护,“Mind Your own business”一直是社交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信条之一。

文化内涵在词汇中尤为明显。词汇的文化内插一般是指其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例如individualism一词字典中的汉语意思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个贬义词;但在西方这个词是褒义的。

文化习俗是指在特定的区域或特定的社会团体内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一种规范。文化习俗差异会造成各言语社会团体之间语言使用的巨大差异,也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了不少困难。日常生活中寒暄、问候、致谢、祝愿、抱歉、礼让、委婉、禁忌等都带有一定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固定模式。例如在交往中,当我们对朋友的邀请或请求该说“不”时,我们习惯用不置可否或模棱两可的说法来搪塞,因为我们的文化习俗认为拒绝朋友常会导致友谊的破裂,宁可许诺也不愿直截了当地拒绝。而对英美文化习俗来说,这就意味着违背诺言,背弃所承担的义务。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大多是螺旋式地绕圈向前发展,把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语言表达时,一般是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摆出事实的证据,最后再做出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往往采用直线推进的方式,直接交流(直截了当)的形式。在语言表达时,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点明主题,然后再依次说明背景、条件、原因、证据或进行分析。

三、发展高中生口语能力的对策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重述、借助上下文、推理、联想等技能。Andersont[4]认为,外语习得过程有认知、联想和自主三个阶段,它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完整的学习过程。

认知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大量“新信息”,教师应要求学生借助词典、教参和各类学习辅导材料,对即将讨论的话题进行认真准备,了解话题中出现的语法、词组搭配、句型等语言现象。

联想阶段:在本阶段一是储存信息中原有的说明性知识的错误被逐步发现并纠正,二是技能各部分间的联系增强。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对语言进行系统归纳,势必加快学生组句时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归纳虚拟语气时,采用反向概括归纳法就比按原来的顺序容易记忆。从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使用动词原形的句子开始,然后总结wish和would rather等用法,最后讲虚拟条件句的用法。

自主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由于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口说,并预期他们能够准确、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学生犯的语言行为错误、局部错误等可以暂时忽略,以免打断学生的讲话,影响其表达的连贯性和流利性;而对严重影响正确表达、理解和教学效果的错误,要及时地加以纠正。

2.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以课本剧表演为例,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员学生参与。比如成立剧组筹委会,接下来征稿、定稿,最后是角色选定,由筹委会选定气质外形符合剧中人物要求的人选。第二阶段是排练阶段。教师和筹备组成员应经过“搭架子”“走场”“配词”等排练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合作、献计献策、主动帮忙、制作道具等。第三阶段是收获阶段。在适当场合展示排练好的节目,让学生从中领略口语训练、临场表演与集体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信心与兴趣。

3.听说策略

听说策略主要从模仿和复述两方面进行训练。

(1)听音模仿。既可以模仿单词、词组、句子或文章,也可以模仿对话、歌曲、演讲、影片对白等。模仿时一要大声模仿。二要仔细模仿。

(2)听后复述。对于听力材料中的短文部分,应要求学生复述。可以原话复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听过的内容。训练目标不同,训练方式也不同。复述时可以先写出关键词或借助辅助手段,如图片、幻灯、投影、手势等,以增强效果,降低难度;教师还可根据文章的主要事实、数据、人物、时间等进行提问,以创造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

4.互动策略

互动时一般以2-4人为一组,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这种活动不仅可在单位时间内大大增加学生口头练习的机会,克服大班上课学生开口少的弊端,还能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选择话题,准备话题,梳理脉络和及时评价与总结。互动策略经常会引入竞争机制,积极的伙伴压力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互动既是竞争也是合作。

5.文化导入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导入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同异,懂得不同民族的交际敬语和禁语,减少语用失误,提高交际的成功率。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从价值、语境、交际者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等层面进行文化意识训练。教学中利用适当的机会讲解中西方的价值观,日常生活方式,交际中的语言行为,非语言交际行为,以及讨论和归纳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标签:;  ;  

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分析及教学对策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