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物资空前的富足。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人们越来越注重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情的愉悦,这使得更多满足这些需求的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住房作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们对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这种不断提升的要求,房地产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发展新的建筑方式,使人们可以得到更健康、环境更优美的住房。绿色建筑工程刚好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注重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省和污染的降低,这些也符合我国提出的构建节约型社会,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实际的建设案例,分析绿色建筑监理控制的重点和管理方法,期望能对以后绿色建筑的工程规划、建设中发挥一些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施工管理;监理;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因其建设中环保、节能、减排的特点符合人们对建筑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要求,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建筑对监理提出更多的要求,其监理过程具有时间长、专业需求度高、统筹复杂的特点。作为新兴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工程需要新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监理方式。本文引用某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理过程为案例,从该案例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整个过程出发,分析绿色建筑监理中的要点,以此来为其它绿色工程的监理提供一些参考。
图 1 绿色技术系统图
1设计阶段的监理
绿色建筑的特点是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宗旨是发挥资源和能源的最大效用,将对环境的破坏尽量降低或避免,甚至改善原有环境,保证环保和人们的居住品质。整体上来看,绿色建筑规划过程的监理,要重点关注规划中工程所用的能源是不是低污染、可再生,规划是否有漏洞和错误,规划的实践性等。
在监理案例工程的规划设计时,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经过与设计方、建筑方的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该案例工程的技术建设规划:鉴于周围环境的整体情况,设计合理的建筑布局,确定使用雨水回收系统;再生水二次利用系统;屋顶、墙面、檐口绿化;光路传输系统;自然风系统;太阳能路面照明、智能采光系统;能源节俭控制系统、太阳能电力系统作为本工程所用的绿色技术。下面是该案例规划过程监理工作的叙述。
规划过程中,经过与设计方、绿色建筑参与方的协调,该案例工程主要实施以下绿色技术:
关注建筑绿化补偿规划,采用全方位绿化、雨水回收、开放底层空间的方案,使得工程累计绿化比占用地绿化面积的提升了1.3倍,远远大于其他工程。园区地面采用绿化和水景结合,屋面设计使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提升工程的环境。
合理分布噪声区域和噪声禁止区,将产生噪声的区域放置在地下,并进行降噪处理,杜绝噪声对居住和办公的干扰。使用Low-E 玻璃幕墙和外窗,提高透光度,墙体表面使用漫反射处理,最大可能降低光的立面反射,避免产生反光污染。合理设置夜景照明装置的亮度和方向,避免夜景照明影响居住。屋内的布局上,计划建设开放的办公区,突出空间的随意使用和共享,例如通过合并会议室和电影院、会议室与花园等,充分的利用空间。
2建设阶段的监理
绿色建筑属于新兴的建筑模式,部分施工缺乏稳定的技术支持,这样的情况,对绿色建筑工程建设阶段的监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尤其要注意的地方是:传统建设工艺的不匹配;不科学的建设方案;安全生产管理不当;新技术方法的不成熟等。所以在案例工程的建设监理中,更大程度的强化了对建设企业的监理,来降低施工中的风险。
该案例建设过程的监理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屋顶、墙体、檐口的绿化
2. 1. 1 屋顶的绿化
顾名思义,屋顶绿化就是在建筑物顶种质植物。其优点是可以降低城市热岛、丰富城市生物种类、降低空气污染、延长屋顶寿命等。从建造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建造的屋顶绿化和模块化的屋顶绿化。结合本工程屋顶不上人的设计,从建造成本出发,该案例使用传统建造方式进行屋顶绿化。
图 3 单一景天科植物绿化示意图 图 4 景天科植物混合绿化示意图
该案例采用景天科织物进行屋顶绿化,分为单一品种绿化和混合品种绿化。
传统建造法进行屋顶绿化,监理的重点是过滤层和下面的几层保护层的建设质量,还有植物的种植。景天科植物的选择上,一般选择佛甲草或垂盆草,作为单一绿化品种,这两个品种常见色为绿色,到夏季开黄色的花;混合品种绿化是采用花期、花色不同的多种景天科植物进行混种,使得四季呈现不同景观。
2. 1. 2 墙体和檐口绿化
墙体绿化也就是对墙的立面进行绿化,优点是阻挡阳光直射、降低室温。有数据显示:墙体和路面是阳光反射最强的地方,合理的墙体绿化可以提高20%左右的空气湿度,建筑外表面温度可以降低7℃左右,极大的提高人在建筑内的舒适度。结合该案例实际,决定对下凹广场和5号地块建筑西面前提进行绿化。
墙体和檐口使用金属网架的绿化方式,监理的重点是:所使用的镀锌钢框架的强度、硬度、防水度和稳定性,防止出现雨水、震荡、风力等原因造成的生锈、脱离和掉落,保障安全。
2. 2 光路传输系统
太阳光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但是除门窗外,进入到屋内的途径几乎没有。该案例建设了光路传输系统,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做照明,利用太阳光节约了建筑大约20%到30%的用电量。
项目的光路传输系统由采光系统、光传输系统、散光系统三个部分构成。传输系统的导光率可以达到93%左右,并能够采取转动、弯折的方式来变化导入光线的长度、强度和角度。建设过程中更是在系统底部安装了散光装置,有效的避免了刺眼的强光,是光线更柔和舒适。传输通路采用棱镜薄膜,这种材料传输效率高,保证了天然光的送达,另外传输通路也成为了一道风景。
光路传输系统建设中的监理重点在如何安装光路传输管道上,地面与地下的导光管的垂直吻合度要进行严格监测,并且要求施工方要对追日光自动调节方向的反光镜,安排第三方对其进行质量上测试认证。工程使用530mm的光传输系统,长度是3m。经过试验,3米的光传输系统可以用于50平米的区域照明,可生成200lm的照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 2004)的要求,可用于工程地下车库的照明。
2. 3 太阳能路面照明
该案例处在低纬度地区,太阳光照时间充足。按《公共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路面照明用40w的灯,两灯间隔大于10m,小于15m。工程按15m灯间距设计,夜间路面照明用电力由太阳能供应。太阳能路面照明系统监理的重点是:系统的路灯灯柱和蓄电池组的系统组装过程,以及路灯的抗风性。
2. 4 智能采光系统
该案例采用智能采光系统来实现照明的全自动性。系统会根据提前设置的参数结合光线环境的变化自动的进行状态切换,比如利用光线传感器控制办公区域和过道的灯光强度及开关。
智能采光系统在监理时的重点是:把控镇流器的性能和安装是否合理,避免频繁的切换造成人视觉的不适。重点关注系统自动切换的时效性和精确性,落实系统对室内光线的优化管理,降低需要人为的干预,同时通过自动化的照明调节可以减少办公区域和走廊接近10%照明电量,从而降低楼梯的运营成本,提高工程的收益。
3运营阶段的监理
绿色建筑主体、配套的系统、使用人的需求是其运营过程中监理的主要方面。结合项目能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的特点,组织研发了项目的能源消耗分布计算和环境监测系统,同时开展绿色建筑运营维护的研究工作,制定出符合项目特点的物业管理体系和方法,确保项目得到有效的运营。因篇幅有限本文不在此论述。
4 总结
绿色建筑是新兴的建筑模式,因其特殊性,使得监理过程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具有重要的责任和意义。绿色建筑从规划、建设到运营每个阶段都要进行监测控制。作为一个绿色建筑项目,该案例的监理涵盖了节能、降低材料损耗、智能自动化、可再生资源大量应用等方面。实现了项目运营中能源的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管理费用降低等目的。并且该案例工程获得了多个优质工程奖、文明示范类施工场地的称号,并且在有关绿色建筑、节能大会中获得特等的科技进步奖,同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和社会影响力,极大的提升了建设方和参与方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解析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J].柯善志.江西建材. 2017(04)
[2]建筑工程绿色监理实施研究[J].杨文领,潘统欣.建筑技术.2017(02)
[3]探讨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J].李翔.建材与装饰.2016(45)
[4]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D].许蕾.山东建筑大学 2015
[5]绿色监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周凯.合肥工业大学 2014
论文作者:何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工程论文; 案例论文; 屋顶论文; 墙体论文; 檐口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