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素海富营养化及其控制研究

五粮素海富营养化及其控制研究

一、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兴顺,丁晓宇,赵子闻,李佳,武琳慧[1](2021)在《乌梁素海冰封期污染物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分析冰封期冰-水介质、各冰层间污染物质的分布迁移规律,揭示污染物质的水平空间分布,为后续乌梁素海冰封期水质评价、湖泊营养物质分布规律、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1月在乌梁素海12个采样点使用冰柱采集器和"注射器"式采水器采集冰样和水样,测定表层冰、冰-水界面冰和水样中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盐分(Na+、Cl-)等污染物浓度,采用冰-水分配系数分析污染物在冰水体系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水体TN、NH3-N、TOC、Na+及Cl-浓度分别是冰体的2.03、5.09、3.76、202.87和182.23倍,冰体TP浓度是水体的1.94倍;冰体内部,TN浓度冰-水界面冰是表层冰的1.48倍,其他污染物浓度表层冰是冰-水界面冰的1~1.59倍;TN、NH3-N、TP、TOC、Na+及Cl-冰-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63、0.40、3.25、0.34、0.01和0.01。随着结冰过程,TN、NH3-N、TOC由冰体向冰下水体不断迁移,而TP是冰体浓度高于冰下水体,Na+和Cl-由于冰晶的析出使绝大部分溶质在冰下水体中浓缩。

赵子闻[2](2021)在《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厌氧甲烷氧化细菌群落与影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乌梁素海湖泊生态系统地处寒区与干旱区交界处,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在该自然生境中开展较为缺乏。N-DAMO细菌同时参与反硝化和甲烷氧化代谢通路,其对于湖泊生态系统营养化的降低和温室气体甲烷排放的削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选取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上的乌梁素海湖泊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N-DAMO细菌相关研究,通过现场原位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得了乌梁素海各采样点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类和生存因子类环境因子数据;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荧光定量PCR方法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揭示了乌梁素海沉积物中N-DAMO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绝对定量丰度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典范排序等数量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与N-DAMO细菌群落间耦合关系进行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乌梁素海各采样点沉积物中N-DAMO细菌绝对丰度为1.72×104~5.75×105(copies·g-1),表层丰度高于亚表层和深层,在采样点S202和S204中丰度处较低水平。采样点S204中该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且随深度的增加该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不断升高。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各环境因子呈现出一定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异质性。全碳和有效磷含量与N-DAMO细菌的绝对丰度成显着正相关性,但全碳含量增加显着降低了群落丰富度,样品距水面总深度的增加显着提高了群落均匀度。Sh765B-TzT-35属在乌梁素海N-DAMO细菌群落组成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为该生境下优势属,且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pmoA、amoA、nirS、nirK基因绝对丰度值较高,mcrA基因和全古菌则在深层拥有较高的丰度。nirS、nirK和全细菌丰度与N-DAMO细菌丰度存在显着正相关性,但pmoA、nirS、nirK基因丰度的增加会导致N-DAMO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显着降低。全古菌丰度的提高则有利于N-DAMO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提升。

周茜[3](2021)在《2013-2020年乌梁素海水环境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湖泊之一,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河套灌区农业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汇集区,其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着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筑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发展战略。近10年来,针对乌梁素海存在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乌梁素海流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修复和治理措施。为了解乌梁素海水质在这一时期的变化情况,本文在团队多年对乌梁素海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基于数理统计分析,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13-2020年乌梁素海主要水环境指标进行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同时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旨在为湖泊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主要结果如下:2013-2015年湖泊水环境主要指标TN、TP、Chl.a、SD和COD呈波动减小变化趋势,除COD和SD外,其他指标在2016年最低,显着低于其它年份;由于寒区湖泊冬季冰封期冰冻浓缩作用的驱使,各年份在非冰封期水体水质优于冰封期冰下水体水质,甚至Chl.a浓度也显现出了冰封期高于非冰封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018-2020年各指标基本处于季节性波动但总体趋于稳定的状态,因2019年生态补水量大于其他年份,2019年湖体水质同比略优于2018和2020年。湖泊主要水源是接收源于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通过湖区北侧的总排干红圪卜排水站注入湖区,入湖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均高于湖区水质,受入湖水体和湖泊自净的影响,湖区水质主要指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部区域浓度高于南部区域的特征。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程度呈好的发展趋势并趋于波动稳定状态,除了2019年夏季为中-贫营养状态外,2013-2020年富营养化程度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及以上,其中,夏季非冰封期富营养化程度低于冬季冰封期。影响湖区水环境的主要因子为COD、TP和TN。总之,近年来乌梁素海流域的保护、修复和治理等一体化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泊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而且激发了湖体自身的自净能,虽然已实施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措施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湖区水环境质量正在逐渐改善,近3年趋于污染物输入与消减的平衡状态。

田伟东[4](2020)在《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模拟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水体生物生产力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对定量把握水体碳氮磷物质循环、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环境特征与质量、合理利用和管理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寒旱区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监测及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VGPM模型加以改进,最终构建了乌梁素海冰封期真光层深度和冰封期VGPM计算模型,进而对2014-2018年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其限制因子及作用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水体透明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2014-2018年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月均值变化范围为0.6-1.51m,多年平均值为0.95m。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年内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格局,且年际间有增加的趋势。乌梁素海透明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最大,秋季次之,除2015年外,均是冬季最小。春季、秋季及冬季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空间分布为湖区北部低于湖区南部。夏季的空间分布与其他季节不同,表现为湖区北部略高于湖区南部,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透明度年内空间分布表现为湖区中部>湖区南部>湖区北部,2014年表现为湖区南部>湖区中部>湖区北部,并透明度高值区域由湖区南部湖区向北部转移。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水深及冰厚是影响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与透明度呈负相关,水深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冰层厚度通过影响到达冰下水体的辐射,从而影响冬季湖泊水体透明度。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2014-2018年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多年平均值为12.585μg/L。年内非冰封期4月-11月的变化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季节性变化整体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的规律。空间分布整体上表现为湖区北部高南部低,其中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叶绿素a浓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秋季叶绿素a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湖区中部。经RDA分析,筛选出的环境因子对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四个季节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66.45%、77.11%、34.55%、44.96%,其中水温和营养盐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继而影响叶绿素a浓度,pH和溶解氧是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的次生因子,磷是影响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水体真光层深度解析。乌梁素海冰体结构为柱状冰,且气泡含量较少。在无积雪期,冰水界面处的光合有效辐射约为冰体表面光合有效辐射的10%,在积雪期下降到约2%。除2018年外,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年内变化均呈现双峰特征,受暴雨影响,2018年真光层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特征。真光层深度的多年平均值为1.71m,2014年、2015年及2017年,真光层深度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2016年及2018年为夏季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整体来看,受到冰层消光作用的影响,乌梁素海冰封期真光层深度明显小于非冰封期。真光层深度季节及年际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整体上相一致,表现为湖区北部<湖区中部<湖区南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演化。利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VGPM模型,计算了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年内逐月变化大体呈现双峰分布,多年均值为0.856gC/m2/d。除2018年以外,其余年份夏季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秋季次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在春、夏、冬三个季节为由北向南递减,秋季在湖区南部出现逆向升高区。年际间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7年和2018年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湖区北部大于湖区南部,2014、2015和2016年在湖区南部出现逆向升高区。冰封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小,但初级生产能力并不弱,营养盐尤其是总磷的浓度及空间分布是影响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和空间分布的控制性因素。水温是影响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上,水温的抑制作用是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出现双峰分布的主要原因。

宋爽[5](2019)在《冰封期乌梁素海光热特性及冰下水体初级生产力研究》文中认为位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湖泊,每年都会经历一个冰封过程。在冰封期,湖泊水体受气温的影响,由上而下冻结成冰,最后形成覆盖于整个湖泊的冰盖。相比于无冰封湖泊,冰盖作为冰封湖泊冰封期最显着的外在变化,对湖泊原有的物理、化学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冰盖的生长,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会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使冰下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大幅升高;由于冰盖的存在,隔绝了湖泊与大气之间最直接的物质及能量交换,使湖泊水体溶解氧无法得到大气的补给;同时冰盖改变了光向水体的透射,影响冰下水体的光场环境。这些都会对冰封期湖泊生态系统的运行产生显着影响,在冰封期,湖泊冰下水体可能因缺氧而造成鱼类等动物死亡,而在翌年融冰期,冰下水体存储的大量营养物质又极易引起浮游植物大面积快速生长,进而引起“水华”等现象的爆发,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高纬度地区湖泊冰封期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北方寒旱区典型季节性冰封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高频监测数据,对冰封期乌梁素海的光学特性及热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改进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运用冰下水体溶解氧浓度的高频数据对冰封期冰下水体的初级生产力进行计算及分析,以期为湖泊冰封期研究、水环境保护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对于湖泊冰封期管理及评估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一些成果:首先对冰封期乌梁素海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冰封期,受冰盖影响,在冰面无积雪期间,冰下水体中的透射率为10-11%,水-沉积物界面的透射率为5-6%。而在有积雪期间,冰下水体中的透射率下降到1%左右,水-沉积物界面的透射率不足1%。冰面无雪覆盖期间,冰盖对辐射的反照率约为45%,而在冰面有降雪期间,冰面以上的反照率大幅升高,约为81%,水沉积物界面的反射约为该界面入射的1.3%-4%。结果表明:冰盖的存在影响光向冰下水体的透射,冰面积雪显着增强冰面上的反射,同时极大降低冰下水体的入射;若冰面上没有积雪,冰面上的总入射可以穿透乌梁素海整个湖泊水体到达湖泊底部沉积物层。沉积物层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大,达到95%以上,冰下水体的光合有效辐射主要来源于一次辐射,二次反射的贡献可以忽略。其次,分析了冰封期乌梁素海的热学特征。主要对冰封期乌梁素海的冰温、冰下水温及冰内热传导通量进行了分析。冰封期乌梁素海的冰体温度及冰下水体温度都呈现出由表层到底层明显的升高趋势,无论在冰体还是冰下水体,温度都有明显的分层,且有昼夜变化模式。当冰面有积雪存在时,冰温及冰下水温都会受到影响。冰封期乌梁素海冰内垂向热传导通量主要与气温和冰厚有关,冰内热传导通量随着冰厚的增加逐渐下降,表层冰垂向热传导通量受气温的影响波动较大。太阳辐射对冰温及冰下水温存在显着影响,这种影响在昼夜和季节时间尺度上,都很显着,冰面积雪的存在通过影响入射,从而影响冰温和水温。最后,对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溶解氧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溶解氧数据,计算了冰封期冰下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也存在显着的昼夜变化模式及分层现象,随着深度的增加,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由于降雪的影响,水-沉积物界面可能达到厌氧状态,随着积雪的慢慢消融,溶解氧浓度缓慢回升。在乌梁素海进入消融期,冰融水对上层水体溶解氧浓度会有一个短暂的稀释影响,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冰下水体溶解氧浓度显着的升高。当光合有效辐射强于20Wm-2,光合有效辐射与溶解氧的相关关系极强(R2=0.97),与下层水体相比,上层水体溶解氧的浓度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较显着。水温也是冰下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愈高,冰封期乌梁素海沉积物-水界面的温度较高,接近该地区多年的平均气温,温度的适宜性支持了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冰封期乌梁素海的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模式,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强(R2=0.776),在消融期间,乌梁素海冰下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显着增强,降雪期间初级生产力显着减弱,达到负值,随着积雪厚度的减少,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强转为正值,此时溶解氧的产出量大于溶解氧的消耗量。由于降雪的影响,冰下水体的呼吸作用短暂急剧的下降,但很快会慢慢上升,在消融阶段,乌梁素海冰下水体的呼吸作用缓慢增强,冰下水体的呼吸作用与冰下水温的关系更密切。在整个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的光合作用一直都在进行,即使在冰下水体光合有效辐射低于0.2 Wm-2期间,冰下水体的光合作用仍在继续。光合有效辐射的改变引起冰下水体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冰下水体中的呼吸。

杨芳[6](2016)在《乌梁素海冰盖特征及其对营养盐运移过程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季节性冰盖是我国北方湖泊重要的物候特征。相比于夏季,冰盖的存在改变了湖泊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进而改变了湖泊冬季生态条件。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伴随冰盖生长污染物由冰层向冰下水层迁移,造成湖泊液态水体积减少及水层污染物富集,对冬季湖泊水环境状态产生显着影响。在冬季浅水湖泊中,冰盖结构及冰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冬季湖泊水环境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其内部营养盐运移过程。冰封期累积于冰下的营养盐在非冰封期将向上覆水体释放,具有引发春季“水华”爆发的风险。然而,目前关于覆冰条件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在极地和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冰盖的生长和消融、冰-水能量交换、湖泊冰封期环境、极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等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原位实验及室内模拟实验对我国北方典型季节性冰封湖泊(乌梁素海)冰盖的结构特征、冰盖生长过程中营养盐及污染物的运移规律、冰封期与非冰封期湖泊与大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进行研究,利用HIGHTSI模型及度日法经验模型对研究区多年冰厚进行估算并对冰下水体污染物负荷进行了定量研究,以期为湖泊冰封期研究、水环境保护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乌梁素海进行全年水环境原位调查实验发现,乌梁素海水体营养盐及污染物具有显着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冬季冰下水体的氮(N,冰封期TN均值为9.07 mg/L)、磷(P,TP均值为0.61 mg/L)和化学需氧量(CODCr,均值为131.3 mg/L)都远高于其他季节,且冰封期N、P及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冰盖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冰下水体溶解氧随水深减小而降低,致使湖泊冰下大部分区域处于缺氧状况。(2)对湖泊冰封期水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冰盖中的污染物沿冰厚方向上呈C型或I型分布,但总体较纯净(TN平均含量为1.006 mg/L,TP平均含量为0.163 mg/L,CODCr含量为32.2 mg/L),冰盖形成过程中其中大部分营养盐向冰下水体迁移,初始浓度及冰冻温度是影响冰层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和冰冻温度的降低,冰层营养盐增多,冰-水分配系数减小。(3)对沉积物的调查表明,乌梁素海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在冰封期,沉积物为湖泊营养盐的“汇”,当冰盖融化,气温和外界扰动增加的条件下,沉积物则成为湖泊营养盐的“源”,其高浓度营养盐负荷将在冰盖融化季节扩散进入上覆水体,具有引发春季“水华”爆发的风险。(4)为了提高湖冰微结构特征信息提取效率,采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采集冰切片图片及偏光镜下图像,基于MATLAB图像分析工具结合医学细胞识别技术对冰层气泡信息和冰层晶体信息进行提取,通过探索和尝试获得成功批量提取冰晶体和气泡信息的方法。(5)通过对乌梁素海湖泊冰盖冰芯物理结构及污染物浓度分布分析得出:冰盖中冰晶体形式主要是柱状晶体,说明冰盖以热力生长为主;冰盖晶体C-轴主要呈现随机分布,因此,冰盖总体上为各向同性材料。冰盖结构在垂向上呈现表层冰晶体颗粒较小,气泡和污染物含量较多的特征;冰盖中间层晶体以柱状冰为主,晶体颗粒较大,气泡和污染物含量较少;冰盖底层的晶体颗粒较大,气泡尺寸较大且成层状分布,污染物含量较多。(6)根据冰盖晶体结构分析及冰层营养盐及污染物分布分析得出,冰盖结构决定了污染物在冰生长过程中从冰层向冰下水体迁移的特征,通过冰盖密度及气泡含量与污染物的面相关分析得出了冰芯密度及气泡分布与总磷(TP),总氮(TN)及有机污染物(CODCr)间的多元回归方程,经检验,方程合理,能够较好地反映污染物含量与密度及气泡含量间的负相关关系。(7)以2012年和2013年作为典型年,对乌梁素海年内热能收支情况及各热能分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乌梁素海每年约有280天处于吸收热能的状态,太阳辐射能较高,湖泊年内热能收支状况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呈现出较大差异,且春季的太阳辐射增加速度是影响冰盖融化速度的重要因素;2012年和2013年的年平均净太阳辐射通量分别为210 W/m2和179 W/m2,长波辐射通量的变化区间分别为-6881 W/m2和-71139 W/m2,冰封期净热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8.6 W/m2和-43.5W/m2,非冰封期平均值分别为318.9 W/m2和269.8 W/m2。(8)最后,采用度日法经验模型和HIGHTSI模型对乌梁素海多年冰厚及冰盖生消过程进行估算,与实测值对比可知,两者在冰生长过程中都能给出较准确的冰厚估算结果,但在冰盖消融期HIGHTSI模型的结果更准确,度日法经验模型的冰厚估算结果偏高,冰封期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9)将冰厚估算模型与不同控制条件下冰-水分配规律进行耦合,建立非动力条件下冰封期水环境营养盐负荷估算模型,对冰盖生长消融过程中冰下水环境营养盐浓度进行实时预测,为冰封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冰封期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从机理上明确冰盖生长与消融过程对湖泊环境的影响效应,为研究寒旱区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郭嘉,韦玮,于一雷,宋香静,张曼胤,李胜男[7](2015)在《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回顾了乌梁素海湿地近20年来富营养化的研究成果。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主要状况表现为:(1)水体氮、磷平均含量已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要求;空间分布上,总体特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局部特征则与植物分布有关;时间分布上,总体受河套地区退水和气温变化影响,局部受植物生长影响。(2)沉积物氮、磷显着富集,氮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磷含量则无一致规律。(3)藻类时空分布与氮、磷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近年来,藻类的过量繁殖常导致"黄苔"暴发。(4)水体有机质显着富集,与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一致。(5)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和水生生物,与氮具有显着的同源性且空间分布特征一致;沉积物有机质显着富集,成为重要内源污染源。今后应加强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机理研究,为乌梁素海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肖博文,成文连,姚荣,刘华民,刘玉虹[8](2015)在《内蒙古乌梁素海N、P的变化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乌梁素海芦苇对水体营养盐的净化作用,采集湖区南部湖水、底泥和芦苇样本,分析了其总氮、总磷的浓度、氮磷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水由湖心向岸边流动过程中,总氮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湖水和芦苇中总磷含量相对平稳,底泥总磷持续增大;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4419.31 mg/L,总磷浓度变化范围0.0240.057 mg/L,氮磷比远远大于16,乌梁素海处于氮过剩的富营养化状态;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对营养盐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通过合理的收割芦苇,可以促进乌梁素海氮磷的去除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张雯颖[9](2014)在《乌梁素海营养盐在水体中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预测研究》文中指出湖泊水体氮、磷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研究重点。本文以乌梁素海作为研究对象,从监测、评价、机理以及预测4个方面较为系统的对乌梁素海的富营养化进行分析研究,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的预测以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在夏季处于最低值,叶绿素a浓度在夏季达到峰值,营养元素总氮、总量浓度在春季处于峰值。表明,乌梁素海水体在春季营养盐分大量富集,造成总氮、总磷浓度达到峰值,到了夏季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致使水体水质情况恶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2)溶解氧、水温、pH值对叶绿素a的浓度产生直接影响,而营养元素总氮、总磷对叶绿素a的影响存在时间差,表现为春季总磷与夏季叶绿素a呈现极显着性相关,春季总氮与夏季叶绿素a、夏季总磷与秋季叶绿素a呈现显着性相关。3)利用2008~2011年春季总氮、春季总磷与夏季叶绿素a建立适用于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并用2012~2013年春季总氮、春季总磷与夏季叶绿素a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lg(叶绿素a)=0.5986lg(总磷)+1.45801g(叶绿素a)=0.3626lg(总氮)+0.9944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乌梁素海的污染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乌梁素海水质的5个主要控制成分。乌梁素海水质主要受第一主成分——总氮、总磷、叶绿素a以及透明度的影响,主要为富营养化特征指标;其次为第二主成分——盐度、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主要为湖泊盐化污染的特征指标;第三主成分——水深和泥深,主要为湖泊物理形态方面的特征指标;第四受水体酸碱度特性的pH值的控制,最后水生生物生长环境指标——溶解氧的含量也成为湖泊水质的控制性指标。5)基于乌梁素海监测数据,总氮平均值为2.31mg/L,总磷平均值为0.26mg/L,均处于湖泊水质项目标准值的V类以上;盐度平均值为2.29,表明湖泊水质盐化程度很高;湖泊平均水深为2.78m,平均泥厚为0.36m,泥厚约为水深的1/6左右,表明湖泊沼泽化现象较为严重。6)通过富营养化评价分析得出:在整个湖区均存在中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状态,且在湖区由北向南,发生中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频率逐步降低;每个时间段均存在中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状态,发生频率最高月份为每年的9月份。乌梁素海近年总体来看仍然是一个中度到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

屈荣[10](2014)在《乌梁素海TN与TP在不同介质中的赋存及迁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氮、磷营养元素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揭示氮、磷在水体、底泥沉积物和水生植物芦苇中的赋存和迁移规律,及其在水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贡献,可以为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课题组历年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年内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在水体、底泥和芦苇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水体中TN与TP季节变化显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平均TN与TP比值为17.94,属于磷控制型富营养化湖泊;在底泥沉积物中,TN含量在四个季节中均呈现出表层高,随着深度增加而递减,而TP含量垂向分布规律不显着,乌梁素海沉积物沉积速率为10mm/a,至2013年沉积物蓄积量为419×104t,经测算,TN蓄积量为6913.5t,TP蓄积量为2388.3t。为了进一步揭示乌梁素海TN与TP在水体、底泥沉积物和水生植物芦苇中的赋存和迁移规律,在2013年5~11月期间,通过野外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专项分析了TN与TP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污染状况,同时对湖区主要水生植物之一,芦苇在整个生育期中对湖区水体和底泥中N、P的移除量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TN与TP在水体和底泥中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基本与长系列监测统计分析结果一致,芦苇在生育期中TN、TP含量随生长阶段而变化,其中TN含量为:夏季>春季>秋季,TP含量为春季>夏季>秋季,且TN、TP最大含量出现的生长阶段也不同,夏季(8月份)芦苇中TN含量分别是春季的4.1倍和秋季10.2倍,春季芦苇中TP含量分别高出夏季1.8倍和秋季3.1倍。通过对TN、TP在水体、沉积物和芦苇间的迁移规律以及TN、TP质量平衡分析发现,表层沉积物TN、TP含量和水体TN、TP浓度变化趋势呈现动态的互补关系,而芦苇TN、TP含量则与水体TN、TP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二、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乌梁素海冰封期污染物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采样点布设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 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污染物浓度分布
        2.1.1 TN
        2.1.2 NH3-N
        2.1.3 TP
        2.1.4 TOC
    2.2 污染物迁移特征
3 讨论
    3.1 乌梁素海冰-水体系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3.2 乌梁素海不同冰层中污染物分布特征
    3.3 乌梁素海溶解性盐分布特征

(2)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厌氧甲烷氧化细菌群落与影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危害
        1.2.2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对碳氮的同时消减
        1.2.3 乌梁素海湖泊生态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过程研究进展
        1.3.2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研究进展
        1.3.3 影响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的环境和生物因子
        1.3.4 乌梁素海沉积物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课题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采用的试剂盒及引物
        2.1.4 实验主要电泳体系
        2.1.5 实验主要培养基
        2.1.6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沉积物理化因子的测定
        2.2.2 沉积物总DNA的提取
        2.2.3 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处理
        2.2.4 目标基因DNA模板的获取
        2.2.5 克隆文库构造及数据处理
        2.2.6 荧光定量PCR实验
第三章 N-DAMO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耦合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乌梁素海沉积物环境因子分析
        3.2.1 营养物质类环境因子分析
        3.2.2 生存因子类环境因子分析
    3.3 乌梁素海沉积物N-DAMO细菌群落分析
        3.3.1 N-DAMO细菌群落丰度分析
        3.3.2 功能基因克隆文库结果分析
        3.3.3 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3.3.4 N-DAMO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3.3.5 N-DAMO细菌群落丰富度分析
        3.3.6 N-DAMO细菌群落均匀度分析
        3.3.7 N-DAMO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分析
    3.4 N-DAMO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耦合关系分析
        3.4.1 N-DAMO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3.4.2 N-DAMO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典范排序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DAMO细菌群落与生物因子耦合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影响N-DAMO过程的甲烷代谢基因定量分析
        4.2.1 甲基辅酶M还原酶α亚基基因分析
        4.2.2 甲烷单加氧酶亚基A基因分析
    4.3 影响N-DAMO过程的氮代谢基因定量分析
        4.3.1 氨单加氧酶亚基A基因分析
        4.3.2 亚硝酸盐/羟胺还原酶基因分析
        4.3.3 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分析
        4.3.4 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
    4.4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细菌和古菌定量分析
        4.4.1 乌梁素海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
        4.4.2 乌梁素海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分析
    4.5 N-DAMO细菌群落与生物因子耦合关系分析
        4.5.1 N-DAMO细菌群落与生物因子相关性分析
        4.5.2 N-DAMO细菌群落与生物因子典范排序分析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2013-2020年乌梁素海水环境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1.2.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自然概况
        2.1.2 流域地质地貌特征
        2.1.3 水文气候特征
        2.1.4 生态治理历程
    2.2 实验方法
        2.2.1 监测点布设
        2.2.2 水质监测指标的选择及测定
    2.3 室内外实验过程
3 典型水质指标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3.1 典型指标时间变化特征
        3.1.1 TN时间变化特征
        3.1.2 TP时间变化特征
        3.1.3 Chl.a时间变化特征
        3.1.4 SD时间变化特征
        3.1.5 COD时间变化特征
    3.2 典型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3.2.1 TN空间分布特征
        3.2.2 TP空间分布特征
        3.2.3 Chl.a空间分布特征
        3.2.4 SD空间分布特征
        3.2.5 COD空间分布特征
    3.3 小结
4 乌梁素海湖泊水质评价
    4.1 评价方法
        4.1.1 综合营养指数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评价结果
        4.2.1 综合营养指数法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 小结
5 乌梁素海水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5.1 湖泊水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5.1.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5.1.2 主成分分析结果
    5.2 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
    5.3 水环境修复与治理措施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模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湖泊真光层深度研究进展
        1.3.2 湖泊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1.3.3 VGPM模型的应用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乌梁素海区域特征
        2.1.3 气象
        2.1.4 水文
        2.1.5 地貌地质
        2.1.6 水环境现状
        2.1.7 社会经济状况
    2.2 数据来源
        2.2.1 野外监测及样品采集
        2.2.2 冰封期各项参数获取
        2.2.3 室内检测
    2.3 研究方法
3 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时空变化格局及环境因子影响机制
    3.1 乌梁素海透明度的时间变化格局
        3.1.1 2014-2018年乌梁素海透明度逐月变化特征
        3.1.2 2014-2018年乌梁素海透明度季节变化特征
    3.2 乌梁素海透明度的空间变化格局
        3.2.1 2014-2018年乌梁素海透明度季节变化空间特征
        3.2.2 2014-2018年乌梁素海透明度年际变化空间特征
    3.3 乌梁素海透明度与湖泊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
        3.3.1 叶绿素a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机制
        3.3.2 悬浮物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机制
        3.3.3 水深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机制
        3.3.4 冰厚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乌梁素海水体叶绿素a时空变化格局及环境因子影响机制
    4.1 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时间分布特征
        4.1.1 2014-2018年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总体变化格局
        4.1.2 2014-2018年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特征
    4.2 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格局
        4.2.1 2014-2018年叶绿素a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
        4.2.2 2014-2018年叶绿素a年际变化空间格局
    4.3 乌梁素海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
        4.3.1 叶绿素a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4.3.2 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关系
        4.3.3 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RDA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乌梁素海水体真光层深度解析
    5.1 非冰封期乌梁素海水体真光层深度计算模型
    5.2 冰封期乌梁素海水体真光层深度计算模型
        5.2.1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厚变化特征
        5.2.2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体结构
        5.2.3 冰封期乌梁素海光合有效辐射
        5.2.4 乌梁素海冰体消光系数
    5.3 乌梁素海水体真光层深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5.3.1 乌梁素海真光层的总体变化
        5.3.2 乌梁素海真光层的季节变化
    5.4 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空间变化格局
    5.5 本章小结
6 乌梁素海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化
    6.1 冰封期寒区湖泊VGPM模型构建
        6.1.1 冰封期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处水温计算
        6.1.2 冰封期乌梁素海VGPM模型
    6.2 基于VGPM模型乌梁素海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化
        6.2.1 乌梁素海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月变化特征
        6.2.2 乌梁素海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
        6.2.3 乌梁素海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
    6.3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限制因子及作用机制
        6.3.1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制
        6.3.2 水温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冰封期乌梁素海光热特性及冰下水体初级生产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湖冰光学特征研究进展
        1.3.2 湖冰热学特性研究进展
        1.3.3 冰下溶解氧的研究进展
        1.3.4 湖泊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其形态概况
        2.1.2 流域灌排系统概况
        2.1.3 地质地貌特征
        2.1.4 研究区气候特征
        2.1.5 乌梁素海水环境现状
        2.1.6 乌梁素海冰结构特征
        2.1.7 乌梁素海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监测及样品采集
        2.2.2 室内检测
3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水介质光学特性
    3.1 冰封期乌梁素海野外观测数据统计
    3.2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厚的变化特征
    3.3 冰封期乌梁素海入射的变化特征
    3.4 冰封期乌梁素海反射的变化特征
    3.5 冰封期乌梁素海光学参数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水介质热学特性
    4.1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温与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4.2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温时空特征
        4.2.1 冰温日变化幅度
        4.2.2 冰温垂向特征
    4.3 冰封期乌梁素海水温时空特征
        4.3.1 水温的日变化幅度
        4.3.2 水温的垂向特征
    4.4 辐射对冰温及水温的影响
    4.5 冰内垂向热传导通量计算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冰封期乌梁素海湖泊冰下水体中溶解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1 冰下水体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及深度的演化特征
    5.2 辐射对溶解氧演化的影响
    5.3 水温对溶解氧演化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初级生产力计算
    6.1 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简介
    6.2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
    6.3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
        6.3.1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总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6.3.2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呼吸作用的变化特征
        6.3.3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特征
    6.4 冰封期乌梁素海冰下水体营养盐浓度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乌梁素海冰盖特征及其对营养盐运移过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湖泊水资源现状
        1.1.2 我国冰封湖泊的分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固态水的物理性质研究
        1.3.2 冰结构研究进展
        1.3.3 季节性覆冰湖泊热力学研究进展
        1.3.4 湖冰环境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流域灌排系统概况
        2.1.3 地质地貌特征
        2.1.4 研究区气候特征
        2.1.5 乌梁素海水环境现状
    2.2 实验方法
        2.2.1 监测点的布设和样品采集
        2.2.2 常规水环境监测项目及方法
        2.2.3 低温恒温实验室条件
        2.2.4 冰芯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 营养盐浓度的季节性分布调查及室内模拟实验
    3.1 实验布设
        3.1.1 原位调查实验布置及数据提取
        3.1.2 控制条件模拟实验布设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湖泊冰盖分布特征
        3.2.2 湖泊液层季节性特征
        3.2.3 控制条件下冰—水间的污染物分配方式
        3.2.4 表层沉积物中营养成分的季节变化
        3.2.5 冰层营养盐分布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乌梁素海的冰盖微结构分析
    4.1 引言
    4.2 冰盖微结构信息提取技术
        4.2.1 冰晶体信息提取
        4.2.2 冰盖气泡信息提取
    4.3 冰盖晶体特征分析
        4.3.1 晶体尺寸特征分析
        4.3.2 晶体C-轴方位
    4.4 冰盖气泡特征分析
    4.5 冰盖密度特征分析
    4.6 冰层营养盐及污染物分布特征
    4.7 讨论
        4.7.1 冰盖密度与气泡分布特征分析
        4.7.2 TN,TP及CODCr浓度分布与冰盖物理特征的关系
    4.8 本章小结
5 浅水湖泊年内热量交换过程
    5.1 引言
    5.2 大气—冰面或大气—水界面间的年内热量平衡方程
        5.2.1 净太阳辐射
        5.2.2 净地面辐射
        5.2.3 湍流热通量
        5.2.4 降水过程处理
    5.3 典型年选取及气象资料分析
        5.3.1 年内湖面热量平衡估算典型年选取
        5.3.2 典型年气象资料分析
        5.3.3 计算结果检验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净太阳辐射通量
        5.4.2 净地面辐射通量
        5.4.3 紊动辐射通量
        5.4.4 降水热通量
        5.4.5 净热通量
    5.5 本章小结
6 冰盖生消过程中湖泊营养盐分布动态模拟研究
    6.1 资料与研究方法
        6.1.1 采样方法和数据来源
        6.1.2 度日法经验模型和—维雪/冰热力学数值模型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度日法经验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6.2.2 —维雪/冰热力学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6.2.3 冰封期气候影响下湖泊特征分析
        6.2.4 冰封期营养盐分布特征分析
        6.2.5 冰封期冰下水环境营养盐负荷估算模型
    6.3 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概况
2营养盐来源
3富营养状况
    3. 1氮、磷
    3. 2藻类
    3. 3有机质
    3. 4其他
4小结

(8)内蒙古乌梁素海N、P的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区概况
3 样品采集与分析
    3. 1 样品采集
    3. 2 样品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 1 芦苇生物量变化特征分析
    4. 2 总氮、总磷变化特征分析
    4. 3 氮磷比变化特征分析
5 建 议
6 结 语

(9)乌梁素海营养盐在水体中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湖泊水资源现状
        1.1.2 内蒙古自治区湖泊现状
        1.1.3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其治理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乌梁素海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研究区域经济状况
        2.1.3 研究区域地质地貌特征
        2.1.4 研究区水文气象条件
        2.1.5 研究区域流域灌排水情况
        2.1.6 研究区域污染特征
    2.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2.1 取样监测点的布设
        2.2.2 水样监测指标和方法
3 乌梁素海水质时空变化分析及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分析
    3.1 乌梁素海采样点聚类分析
    3.2 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3.3 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3.3.1 监测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3.3.2 监测数据的正态化处理
        3.3.3 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相关性分析
    3.4 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
        3.4.1 经验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3.4.2 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建立
        3.4.3 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准确性验证结果
    3.5 小结
4 乌梁素海水体污染机理及水质分析
    4.1 乌梁素海水体污染机理的主成分分析
        4.1.1 概述
        4.1.2 主成分分析介绍
        4.1.3 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讨论
    4.2 乌梁素海污染现状分析
        4.2.1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污染
        4.2.2 乌梁素海盐化污染
        4.2.3 乌梁素海沼泽化现象
    4.4 小结
5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评价
    5.1
        5.1.1 富营养化评价因子和评价基准
        5.1.2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5.2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5.2.1 乌梁素海2013年现状评价
        5.2.2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发生频率
    5.3 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水生生态系统结果的研究
        6.2.2 外源性污染物负荷及时空分布
        6.2.3 湖水流动规律
        6.2.4 富营养化治理示范工程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乌梁素海TN与TP在不同介质中的赋存及迁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挺水植物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1.2.2 沉积物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流域灌排系统概况
        2.1.3 研究区气候特征
        2.1.4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2 样品的分析方法
3 水体与沉积物中TN、TP的时空分异规律
    3.1 水体中TN、TP的时空分异规律
        3.1.1 乌梁素海水量计算与分析
        3.1.2 水体中TN、TP的时空分异规律
    3.2. 乌梁素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3.2.1 乌梁素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单因子指数评价
        3.2.2 乌梁素海水体TN/TP比值分析
    3.3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TN、TP时空分异规律
        3.3.1 沉积物TN的分布特征
        3.3.2 沉积物TP的分布特征
        3.3.3 沉积物中营养物质污染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芦苇中TN、TP的时空分异规律
    4.1 芦苇水面以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4.2 芦苇水面以上部分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4.2.1 芦苇水面以上部分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4.2.2 芦苇水面以上部分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4.2.3 乌梁素海中芦苇氮磷含量分析
    4.3 芦苇TN/TP变化
    4.4 芦苇对水体中氮、磷迁移量的研究
    4.5 芦苇适宜收割期确定
    4.6 本章小结
5 TN、TP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
    5.1 表层沉积物、芦苇和水体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
    5.2 2013年乌梁素海年度氮、磷动态平衡
        5.2.1 计算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污染治理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乌梁素海冰封期污染物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J]. 卢兴顺,丁晓宇,赵子闻,李佳,武琳慧. 水生态学杂志, 2021(06)
  • [2]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厌氧甲烷氧化细菌群落与影响因子分析[D]. 赵子闻.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2013-2020年乌梁素海水环境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D]. 周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模拟分析研究[D]. 田伟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5]冰封期乌梁素海光热特性及冰下水体初级生产力研究[D]. 宋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 [6]乌梁素海冰盖特征及其对营养盐运移过程的影响研究[D]. 杨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3)
  • [7]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研究进展[J]. 郭嘉,韦玮,于一雷,宋香静,张曼胤,李胜男. 生态学杂志, 2015(11)
  • [8]内蒙古乌梁素海N、P的变化趋势研究[J]. 肖博文,成文连,姚荣,刘华民,刘玉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01)
  • [9]乌梁素海营养盐在水体中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预测研究[D]. 张雯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10]乌梁素海TN与TP在不同介质中的赋存及迁移规律研究[D]. 屈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标签:;  ;  ;  ;  

五粮素海富营养化及其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