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确立科研方向的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确立科研方向的思考_大学论文

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确立科研方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论文,科研论文,方向论文,高校论文,单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96(2003)02-0013-0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关系到高校生存和发展,影响到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大问题。科研工作是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研究型、创造型人才的基础。确定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的科研方向,对于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从为什么确定科研方向、确定什么样的科研方向和如何确定科研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强基固本,必须确立科研方向

教育是人类传递已有科学成果的途径,高校是专门、系统进行教育的基地,学科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基层教学单位培养人才的工作平台,而教师则是依附于学科,又支撑学科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个分子。高校要办出特色,必须从基层教学单位抓起,从学科建设抓起,从每一个教师抓起。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教师素质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基层教学单位组织科研,确定科研方向,才能增强学科实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基层教学单位明确科研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需要。

首先,学科建设需要科研。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确立的专业体系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手段等的综合有机体。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质量和学科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陈旧的学科体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已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科研是人类已有成果的升华和创新,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成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有所创新、有所进步。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普通高校,人才相对缺乏,学科建设工作薄弱,专业设置上存在的专业口径过窄、层次较低、专业设置老化等问题,一时难以彻底改观,只有抓紧时间,投入精力、人力和财力,以学科建设的需求推动科研工作,紧跟时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更新学科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其次,学科发展须明确科研方向。科研方向包括学科建设科研方向和教师个人科研方向。教师个人的科研方向要受学科科研方向的统摄。由于各个高校的层次不同,学科特点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高校同一学科的师资队伍、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具体规格等也有所不同,所以,各校的学科建设,不能泛泛而论,千篇一律,而是要把国家对学科建设的普遍要求和本校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作为普通高校,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形成和确立在某一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是很困难的。只有扬长补短,找准发展方向,办出自身特色,才能增强生存和竞争的能力。比如,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其他高校本学科相比处于什么位置?社会需要什么层次什么规格的人才?自身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学科发展前沿、热点是什么?本单位能在哪些方面有所贡献?科研成果如何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等等。这里“长”和“短”,“位置”和“特点”,都是应该组织力量着力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科研目标,盲目发展,四面出击,只能事倍功半。

第二,教师明确科研方向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首先,教师素质要与时俱进,教学科研双向提升。高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重点是改变过去教育中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如果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原汁原味地传授知识就是合格教师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研究性教学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对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科研已成为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现代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体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高标准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其职责已经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定量的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教师确定科研方向,力争成为学者专家。要求大学教师自身具有高深的研究能力,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科研经验、成果、感受,启迪学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如果没有科研方向,没有科研经历,没有科研成果,很难有科研体会和方法,要培养出研究型、创造型人才是不可能的。

二.学科驱动,重点围绕课程科研

基层教学单位和教师确定科研方向,是学科建设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宏观需要;而确定什么样的科研方向,则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微观要求。基层教学单位应以学科建设为基点,驱动整个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围绕学科建设和自身教学搞科研。

第一,以学科建设为基点,培养学科带头人。一般说来,普通高校缺乏一流的学术大师,缺乏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不抓科研,学科梯队难以形成,教育质量没有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尽快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构建科研骨干队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采取“自己培养、引进补充和外聘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于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培养提高。基层教学单位,应对所有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进行科学评估,确立整体发展目标,使每位教师都参与科研活动,尤其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科带头人,使其形成确定的科研方向,为其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其在某一领域、某一专题树立学术地位。

第二,教师应围绕教学搞科研。学科由若干课程构成,课程由具体教师承担。提高学科水平,必须从课程抓起,从任课教师抓起,落脚点是教师围绕教学搞科研,力争做到“教学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教学化”。首先,教师围绕教学搞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普通高校教师的科研首先应着眼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此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并结合教师的个人兴趣、知识结构等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其次,围绕教学搞科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人的发展都主要是在工作实践中实现的,本职工作是最好的实践创造平台,结合本职工作搞科研,既是搞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搞出成就的优越条件。当然,一些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既在学科范围内也可以在学科范围之外有自己独特的科研方向,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我们并不反对。但是,一般院校以教学为主的大部分教师,还是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学科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干一行,专一行,精通一行,才能成为行家里手。再次,围绕教学搞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把经过自己探索得到的成果、经验和感受,及其科研的思路、科研过程以及科研成果价值评价等,有机融入教学当中去,此乃研究性教学。它从根本上消除了照本宣科的弊端,讲课有深度、有力度,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刻把握。

三.制定规划,基层实现科学管理

关于科研方向如何确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里只能指出确立科研方向的一些基本原则,至于具体操作,需要基层教学单位和教师们在实践中探索。

第一,结合实际,扬长补短。从一定意义上说,科研水平(科研方向、科研人才)反映了一所院校的科研实力和学科地位。重点院校的学科建设有较好的基础,科研工作已经步入良性循环;普通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科研水平严重制约着学科和高校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确定科研方向时,一定要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不同教学单位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本单位综合实力、人才结构状况、培养人才要求等,扬长补短,制定切合实际的科研方向,并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进行。

第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学科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层教学单位要摸清自身的底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实际出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梯队、成果层次等方面,制定学科发展和教师提高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并使长计划和近安排统一起来,按可持续发展原则,迈小步不停步,持之以恒谋发展,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鹜远。同时,基层教学单位要开放式建设,自觉加强校内外、高校与社会、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扩大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多为学科带头人和广大教师创造机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联合科研活动,以便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第三,宏观调控,加强管理。组织和管理是搞好科研的关键。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教师个人的科研往往是散兵游勇,独立作战,既不能形成合力,形不成单位的综合实力,又不利于教师水平的共同提高。为此,基层教学单位要组织专家会诊,摸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的现状、前途和问题,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将学科建设放到社会需要和高校发展的高度,将教师发展放到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此外,还必须制定具体方案,建立相应机构,层层专人负责,实现规范管理,使宏观计划和微观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各教学单位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但也有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基层教学单位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组建科研团队,形成科研梯队,使各学科、各教师融入到学习研究集体之中,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一般说来,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基层教学单位进行合理的内部整合,形成科研的合力,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这是学科建设工作的必要途径。学科带头人不仅自己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较高科研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围绕自己的科研方向,带动一批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共同攻关。在学科建设中,由学科带头人领衔组成某科研方向的科研团队,成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搭配,加之有效的组织和领导,通过联合攻关,使本学科和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整体发展,以尽快提升教学基层单位的整体水平。

标签:;  ;  ;  ;  

关于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确立科研方向的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