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112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大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在这一群体中,大约有30%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而且,其中的62%的卒中事件和49%的心血管事件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高血压的防控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对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目前,高血压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导致其治疗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很多,除去一些患者对本病认知不足、不改变如烟酒等不良嗜好、缺乏运动等促发因素外,多数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或者不规律服药甚至于不服药。本文对门诊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中83例治疗效果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应对对策。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原因;对策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们选择了我院2013年1~10月门诊治疗高血压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43例,年龄28~71岁、平均43±0.6岁;本组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Ⅰ期20例,Ⅱ期74例,Ⅲ期18例。
1.2治疗情况:严格按照高血压治疗原则实施治疗,一期患者以改善生活行为为主,二期以上给予降压药物,血压控制目标值为小于140/90mmHg。治疗期间3个月内一周复查一次,3个月后2周复查一次;追踪半年后患者自行决定复查时间。
1.3结果:本组一期患者治疗一个月后14例血压恢复正常,两个月后4例正常,2例无效开始服用降压药;二期以上患者首次复诊92例均能按医嘱按时服药,第二次复诊时已降至85%,2个月后只有9例患者能坚持服药,其余83例患者均存在间断服药、无症状不服药、经常忘记服药等现象。因此,降压疗效不稳定,血压控制不理想,长期血压波动。
2高血压治疗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2.1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本身认知缺陷:我国健康科普教育极度缺乏,普通大众对常见病、慢性病知识知之甚少,自我保健意识很差,因此本组病例中早期诊断仅占17.8%。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的认识缺陷,加之自觉症状较轻,重视程度严重不够,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或因工作繁忙、害怕麻烦,只在头晕、头痛症状严重时服药,稍有缓减便擅自停药;个别患者偏听偏信,停药用所谓的“偏方”治疗高血压。患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及错误的治疗配合导致血压长期不稳定,对重要器官所产生的危害性更大。
2.2用药指导不足,患者家属监督不够:本组患者中有24例属于此类原因,老年患者源于记忆力减退,或者同时兼有多种慢性病,认知分辨力较差,加之家人监督不力,不能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常常忘记服药,致使间断服药;或者对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等记忆不清,加之一些药物因生产厂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商品名等原因,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误服、漏服或多服现象。
2.3医源性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医源性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影响是:其一医生对患者服药指导不够、交代不清,患者求治心切,随意改变治疗方案,加大药量或者不按时服药等;其二部分患者重复就医,有的医务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没有进行必要的详细的了解,致使患者重复用药,并产生药物严重毒副作用,个别患者因对治疗药物产生惧怕而擅自停药。
3对策
3.1重视治疗中的健康教育:做好高血压患者治疗时的健康教育是防止疗效不稳定的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心理自助能力,使患者认识到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率,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引起足够重视,并正确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科学指导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一定要交代到,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每一种药物用较大字体标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便于老年人识别和记忆,进一步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工作,让家属做好服药监督,确保有效降压且毒副作用最低。
3.2科学选择降压药: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分期严格按原则酌情选择降压药物。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医生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的种类;对于工作繁忙、易于忘记服药的患者,可选用长剂效、控释剂、缓释剂等剂型,以减少服药的次数;根据药物的起效时间、血压的峰-谷规律以及患者动态测定血压的结果进行科学地按规律指导服药时间;选用既经济又有效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长期服药;科学地指导患者家属,既要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剂型、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监督患者及时服用,又要学会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掌握简单的处置方法,比如出现头晕、低血压症状时尽量休息,避免造成体位性低血压;
3.3强化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坚持定期复查: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存在的“不规律服药、不爱用药、不难受不吃药”的“三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严重缺乏,甚至于存有明显侥幸心理,常常认为血压高点没什么,不影响工作生活,所以轻视疾病。因此要督促患者经常随访复查,及时心理辅导,强化患者对疾病的关注,指导患者学会自测血压,按时服药,随访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3.4做好饮食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
限制钠盐摄入,减轻体重,血压与体重指数呈相关,特别是向心性肥胖,可使血容量增加,内分泌失调,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限制患者每日摄人总热量。适量运动,运动时收缩压升高,伴心搏出量和心率的增高,但舒张压不升高,一段时间后,静息血压下降,心搏出量和心率增加的幅度下降。忌烟酒,避免引发血压增高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心过劳、精神创伤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生活环境应安静,避免噪音刺激和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
每日定时、定位测量血压,出现胸痛、水肿、鼻出血、血压突然升高、心悸、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偏瘫、嗜睡、昏迷等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3.5人文关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在给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运动指导、饮食指导、二便指导、生活作息指导、日常血压监测与控制指导等。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高血压病知识了解程度,将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编写成的小册子挂于患者易见、易得的地方,便于患者随时阅读,强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预防意识。用通俗易懂、有趣的方式、典型病例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但只要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彻底改掉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或爱好比如戒酒,它又是可控可防疾病,同时使患者熟悉高血压病常见症状,便于早发现、早控制。介绍服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使患者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便于及时报告及时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其他不良后果发生;由于个别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老年人担心费用高,对服药依从性重视不足,可导致血压较大起伏,因此,要强调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随意增减或更改的危害性。要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血压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尽量做到“四定”要求,为日后出院自我监测打下基础。
结束语
高血压已经成为人类健康危害最常见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身疾病。高血压治疗效果不稳定既有患者个人原因,也有医生治疗中不到位的原因。认真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不稳定之原因,积极有效干预,合理科学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邹新花,赵瑞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护理学杂志,2013,18(5):382.
[2]王廷玉,黄平,罗云.治疗老年高血压心理治疗60例效果观察[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7-78
论文作者:吴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药物论文; 不稳定论文; 疾病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