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变化与不变”的本质规律--以椭圆内四边形教学为例_数学论文

在“变与不变”中凸现本质呈现规律——以椭圆内接四边形的复习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椭圆论文,本质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本校“自主、合作、对的智慧课堂”对外公开活动中,笔者为高三教学研讨上了一堂展示课,主题是“椭圆内接四边形的复习教学”,旨在通过分析比较系列问题条件和结论的变与不变,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椭圆内接四边形的共性,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温故知新的能力,提升运用解析几何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信心.

      一、基本情况

      授教班级为四星级学校强化班,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椭圆内接四边形的共性;(2)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问题探究中巩固椭圆的概念和性质,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增强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智慧.

      教学重点 椭圆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解题切入口.

      本节课采用五步教学法:(1)搜集整理、推陈出新、“问题成串”;(2)布置学案、课前预习、独立思考;(3)了解学情、获取信息、设计教学;(4)课堂交流、思维展示、互学共赏;(5)思维延伸、复习巩固、整理提高.上述过程主要体现“变与不变”的过程,同样适用于高三复习课.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课前导语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同学们一定熟悉这句话吧!是谁的名篇啊?同学们都知道是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名句.很好!我们把后面的几句一起背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数学的天地间,目取它的月色,耳得它的风声,领悟变与不变的真谛吧!

      设计意图 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名篇激发出学生美好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名篇揭示“变与不变”的主题,用数学的方式对古人名篇进行一种独特的诠释.

      2.数学建构

      ·温故知新

      师:我们就从以下这道经典的高考题说起!请大家观察分析题设和结论各有什么特征?

      

      (2)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

      生A:图形是椭圆内接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分别过左、右两个焦点,且互相垂直,要证明的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说交点P在椭圆内.因为椭圆的离心率是

,所以对角线的交点应该在椭圆内部.可以用放缩法证明:

      

      

      

      师:在(2)的处理过程中,你对自己在哪个地方的处理最为满意?

      生A:四边形ABCD的面积用k表示后,成功地使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这一步让我很有成就感!

      师:生A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计算到位、分类完整.特别是求出四边形的面积后,恰当地使用基本不等式轻松地化解了难点.

      师: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是多样的,同学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处理方法呢?

      生B:我的解法略有不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来后,可以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不仅可以求出这个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而且还可以求出最大值.

      

      生C(评价):两位的展示都很精彩、很完美!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通过这道题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话题,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根据课前预习捕捉到的信息,采取由学生主讲和补充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引例中两条对角线不仅互相垂直,而且分别过左、右两个焦点.这样的问题具有多样的变化视角(垂直、过焦点),为后面的变题埋下伏笔.

      师:我们用字母表示面积,用基本不等式或函数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再看问题.

      ·问题呈现

      

      生D:由已知得,PF与FQ在同一直线上,MF与FN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MN和PQ是椭圆的两条弦,且PQ⊥MN于焦点F(0,1).

      

      

      (3)当k不存在时,同(2).

      

      师:同学们认为生D的解法好不好?

      生E:她的解法是很好的!特别是后面的换元处理很独特,把面积表示为分式函数,用单调性轻松获解.

      

不过,我又发现在(*)式处使用基本不等式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是在引例的基础上,把对角线的交点移到一个焦点上,同时把椭圆竖了起来,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解题的思路和办法基本相同,可以用它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否有信心和能力独立完成这样的问题.

      3.数学运用

      变题 过椭圆

(a>b>0)的右焦点F(c,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C,BD.若弦AC,BD的中点分别为M,N,试探究直线MN是否恒过某定点?

      生G:当AC垂直于x轴时,AC为通径,BD为长轴,M为F,N为O,直线MN与x轴重合,所以直线MN如果经过定点,那么定点必在x轴上.当AC,BD关于x轴对称,斜率为±1,直线MN垂直于x轴,垂足应该就是定点.

      

      

      

      (3)当AC⊥x轴时,BD与x轴重合,M为F,N为0,MN过K;当BD⊥x轴时,结论亦成立.

      综上所述,直线MN恒过定点

      设计意图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图形,继续追问,可以把问题研究得更为透彻.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师(引导):在这个问题中,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恰好在椭圆的焦点处,直线MN恒过的定点与c相关,那么交点移动到长轴上其他位置,结果会是怎样呢?

      生H:仿变题的过程可得,若交点为S(s,0)(-a<s<a),则直线MN恒过定点

      师:继续类比猜想:当交点为短轴上的点T(0,t)(-b<t<b)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生Ⅰ投影推理和结论:直线MN过定点

      师:再进一步,根据以上研究,你能否提出新的猜想?

      生J:若交点为椭圆内的一点Q(s,t),则直线MN恒过定点

      师:将这个结论特殊化即可得到上述两种特例.初步判断这个猜想是成立的,详细的证明请课后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地提出问题,并努力地解决问题.在不变的总体框架下,把对角线的交点由焦点位置在横轴上做移动变化,探究最后的结果,由特殊性向一般性前进了一步.又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既然对角线的交点在长轴上有很好的解题效果,很自然地联想到对角线的交点在短轴上也应该会有相应的结果.顺水推舟,容易猜想到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合理猜想,展现思维过程,发表独特见解;在课堂上彰显数学理性精神,激发数学猜想勇气,弘扬数学文化.

      4.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系列问题都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椭圆内接四边形.

      师:都研究了哪些问题?

      生:四边形面积的最值、对角线中点连线过定点的问题.

      师: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生:抓住共同点——对角线互相垂直,设一条斜率为k,另一条为

,建立关于k的函数或者方程求最值或者定点.

      师(结束语):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尽管问题在变,研究问题的视角在变,问题的核心没有变,解决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设计意图 “老子说”与开头的“苏子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从道家的视角揭示“变与不变”的关系,从哲学的高度审视数学中的变题.通过数学课堂这个平台,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体验“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给学生一个新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核心图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椭圆内接四边形”为载体,以变题为手段,把散落的高考相近题以串珍珠的方式串联起来,“一图以蔽之”,凸显本质,呈现规律.从哲学层面立意,用文学名篇创设情境,展开数学演绎.试图让学生在哲学、文学与数学相融合的意境中,获得对椭圆再学习的提升和感悟.笔者在这次的选材研究、变式处理、教学策略上颇有收获.

      1.选取材料要具有生长性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椭圆内接四边形是具有生长性的材料,具有多个生长点,如对角线交点的位置、对角线过焦点、四边形的面积、过定点的直线、二次曲线的类型等.以对角线互相垂直为基本点,变化其他的条件或所求,形成系列相关问题.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在变化中抓住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

      2.问题变式要具有挑战性

      变式问题让学生跳一跳,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摘到果子”,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缺少思维含量的成功对学生而言则是廉价的、无趣的.在学生解说自己思维的过程中,发挥检测思维、修正思维、提升思维的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达到互相学习、反思自己、改进方法的效果;使学生在完成数学解题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做数学的快乐.

      3.变题方向要具有思辨性

      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自己的发现”,使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发现问题,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从对角线交点为焦点—x轴上的点—y轴上的点—一般的点(椭圆内部),一步步、一层层,学生学会合理地改变问题、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学会像数学家那样地思考.

      4.课堂设计要具有文化性

      数学课堂设计中若能融合多学科、多元素,则能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抓住学科之间的联系,融入哲学、文学,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反之,通过数学可以学习哲学,把文学的朦胧意境数学化,也是另一个层面的审美.

      5.课堂氛围要具有民主性

      每个人都会对成功有渴望和需求.激励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胜任感,而且能鼓舞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不断努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交流不同解法的平台,给学生创建获取成功的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教师教得轻松、教得容易,教学和谐、师生共赢.

标签:;  ;  ;  ;  

突出“变化与不变”的本质规律--以椭圆内四边形教学为例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