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比较与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市场论文,模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与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国际经济生活,进入国际市场。为此,比较和研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对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生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模式主要有3种,即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不同的进入模式,对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订价、促销以及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风险大小、利润高低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又面临着一个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选择问题。本文拟对上述3种基本进入模式的特点及其利弊以及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作一分析与探讨。
一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
(一)出口模式
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模式。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出口模式可分为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两种基本形式。
间接出口是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出口中间商(国内出口企业或设在国内的外国贸易机构),通过出口中间商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其特点是企业只负责产品的生产,而未介入产品的国际销售业务。
间接出口的主要优点是所需销售费用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快,企业承担的风险有限,经营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主要缺点是企业缺少国际市场的信息反馈,对中间商的依赖性比较大,控制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比较弱。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不是通过国内中间商,而是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直接从事营销活动。
其主要优势是:企业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控制权比较大,可直接获得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有关信息,经营的灵活性比较大。其弱点是:经营成本较间接出口高,经营成果受自身营销机构完善程度和推销人员水平的限制较大,风险也要比间接出口为大。
(二)契约模式
契约模式是指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契约或合同的形式介入国际市场。契约模式与出口模式的区别,在于后者出售的是有形商品,而前者出售的无形商品,如技术、技能、管理经验和各种服务等。契约模式与后面谈到的投资模式的区别,则是前者属于一种非股权安排,而后者是一种股权投资。
契约模式具有多种形式,如许可证贸易、特许专营、契约制造、管理合同等等。
(三)投资模式
投资模式是当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开展海外经营的一种愈益重要的形式。从国际企业的实践看,以投资方式介入国际市场,主要具有独资经营、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等3种形式。
独资经营具有两种主要形式:收购和创建。
收购方式被认为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普遍采用的现代方式。其主要优点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间短,见效快,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利用被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打入目标市场等。其主要不足是:对被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比较困难,失败率较高,难以找到在区位和规模等方面均符合自己意愿的企业。
创建和收购是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可相互替代而又相互对立的方式。创建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保证企业对国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绝对的经营控制权,有利于企业采用最新技术,不存在价值评估、企业选址和企业规模上的问题,成功率也比较高。其主要不足是:建设周期长,经营成本高,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较强的生产与经营能力,对目标市场的经营环境应较为熟悉。目标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规定,也增加了创建方式的难度,甚至使创建新企业成为不可能。合资经营是二次大战后海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合作经营,又称契约式合营,是合作方以各自的法人身份共同签订合作经营合同,在合同中规定各方的投资内容、风险责任、经营方式、收益分配等权利和义务的经营方式。
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在基本面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的主要优点是:有助于降低或避免国际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政治风险及其他风险,除享受外资待遇外,还可望享受所在国对本国企业的优惠待遇,通过当地合作者的关系,有助于产品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便于取得当地财政贷款、资金融通、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优惠。其主要缺陷是:不利于企业的统一协调与控制,合营双方因利益不同易于产生摩擦与冲突,容易泄漏企业的技术秘密和财务情报以及培养出自己的竞争对手。
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的主要区别是,合资经营的投资各方不论以什么方式投资,都必须以货币计算各方的股权比例,并按股权比例分享权益、承担责任和风险。而合作经营中各方的投资和服务,则不计算股权,合作各方的投资内容、经营管理权、责任、风险和收益分配都是通过签订合同规定的。此外,与合资经营相比较,合作经营还具有出资比例和方式比较灵活、组织管理形式不拘一格、收益分配和资本回收方式多种多样、经营期限较短等特点。
二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选择
前面我们所分析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各有其优点与不足,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而,面对同一目标国家或目标市场,在进入模式上,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企业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并且,随着客观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也将随之而改变。
企业最终确定以何种模式进入国际市场,通常都是在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和比较后作出的。在这里,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如何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就成为企业选择正确的进入模式的关键。
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因素多种多样,我们可将它们分为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影响因素两大类。
(一)外部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
市场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市场因素主要包括:(1)市场的需求量。市场需求量可分为现实需求量、潜在需求量和未来需求量。一般来说,现实与潜在需求量小的市场适合于采用销量较低的进入方式。现实需求量大,而未来需求量很小或无需求时,企业就没有必要考虑建立较长期的介入方式;目标市场对企业产品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都很大,则企业可以考虑采取长期的进入方式。(2)市场的竞争结构。一般来说,原子市场(由众多不具备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比寡头市场(由少数占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和垄断市场(仅有一两家企业)更适合于采用出口进入模式;寡头市场或垄断市场则通常要求采用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而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出口进入与投资进入方式均不宜采用时,企业可转而采用许可证贸易或其他契约进入方式。(3)市场数量和市场的集中程度。市场数量少,企业可采用单一的进入方式:市场数量较多,企业可同时采取多种进入方式。而对于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可采取直接出口方式;分散的市场,则以间接出口和与国外伙伴合资合作等方式为宜。
2、目标国家的生产因素
目标国家里的各种生产因素,如基础设施、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和成本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如目标国家的生产成本低廉,将会鼓励投资进入方式,反之,目标国家的高成本将会减少在当地生产而刺激商品的进口。
3、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
目标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经济及社会文化特点等环境因素对进入模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目标国家政府有关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与法规。一般来说,限制进口政策如高关税、严格的配额等显然不利于采用出口进入模式而须转向采用其他模式;同样,限制外国投资的政策通常也不利于直接投资,而须转向出口进入模式或契约进入模式。
另一个环境因素是地理位置。如果距离遥远,高运输成本会限企业以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而转向采用不致花费高成本的进入方式。此外,社会文化因素和政治风险的高低等也将大大影响企业介入方式的选择。
除上述所分析的主要因素外,企业的国内环境因素和国外合作者因素等,也都将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选择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除须考虑外部因素外,更需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1、产品因素
包括:(1)产品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与竞争产品相比具有显著特点和优势的高差别产品比较适合出口进入模式,差异性小的产品则适合采取在目标国家当地生产的进入方式。(2)产品的类别。产品类别不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也当有别。如技术密集型产品使企业有机会在目标国家选择许可技术而较少劳神去选择其他进入方式;服务类无形产品则必须设法在国外目标市场直接实施;同是消费品,如属鲜活、易腐烂变质和不便运输的产品,就以在当地生产为宜。(3)产品的适应性。适应性强的产品,有利于企业采取出口进入的模式;反之,则宜于采取那些能使企业紧紧接近国外市场的进入方式或在当地生产的方式。(4)产品生命周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将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一般来说,创新期宜于采取出口方式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当产品发展到成熟期及标准化时期,则适宜于采取在海外投资生产的方式来满足国外目标市场的需要。
2、企业所具有的技术与管理优势
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管理、资本、生产技能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资源越丰富,其可供选择进入方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一般而言,当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或垄断优势时,它就会更多地选择独资经营的进入方式,以免因与他人合作而使自身优势丧失。反之,它就无须坚持独资经营,而可采取合资经营等其他方式。
3、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对于企业选择何种进入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总起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选择进入模式上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并且,大企业还有条件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同时采取多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在选择进入模式上的回旋余地就要小得多,且多倾向于采取介入程度较浅的进入方式。
4、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偏好
人们发现,在介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上,美国的国际企业大多选择独资经营的方式,而日本的国际企业则大多选择合资经营的方式。这固然与其他众多因素有关,但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偏好也是不能忽视的。美国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强调监督与控制,认为独资经营是企业推行全球战略、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想选择。日本企业的决策者较注重人际关系,认为“有福同享”的合资经营更能够改善与目标国家居民的关系,进而使企业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企业最高决策者的不同偏好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甚至支配了这些决策行为。近年来,许多专家者热心于从企业文化和经营观念的角度研究企业行为,其道理就在于此。
5、成本与效益
任何经济组织的决策最终都是以成本与效益的大小为基础的。企业在确定采取何种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时当然也不例外。
标签:国际市场论文;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