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效的数学接引性学习单的设计论文_蔡晓玲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518116

接引性学习单的设计是基于我们学校的课堂改革理念而来,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以传授的形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为了能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发生,所以我以我们学校的课堂改革例谈如何设计有效的接引性学习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面方去谈谈。

一、什么是接引性学习单

所谓接引性学习,广义地讲,是以“学”为中心,以交往与对话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它的特点以教师设计的接引性学习单为依据,通过学生先在家独立学习叫独学、第二天课堂上再次以小组形式进一步的进行小组学习叫组学 ,最后全班汇报对话质疑进行的学习叫群学,通过以上的三种学习方式来实现。接引性学习单的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生在接引性学习单引导下的独立学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狭义上讲,学生在接引性学习单指导下开展独立学习称为接引性学习。

二、接引性学习单设计的两大根本特点

一是直指根本的学习路径设计。二是学科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有效激发;遵循三大原则:根本性原则、简单低入原则、开方性原则。其具体设计要求:“接”一是接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二是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与经验;三是接新旧知识与方法,架设新旧知识、新旧方法之间的桥梁。“引”一是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需求;三是引爆多维的对话与效往。

三、以两节新课的接引性学习单为案例

这是我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学习单:

三年级上册5.1《什么是周长》接引性学习单

1.在家动手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在那里?

2.把找到物体表面的周长画下来,并说说画的过程中如何画,要注意什么问题?

3.通过以上的操作活动,你对周长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呢?请简单描述,明天在小组里面再次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

《什么是周长》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那么这一课的学习单到底要如何做到简单开放直指根本呢?以下只是个人的一点粗略认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周长》这是一节概念课,而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有那些知识储备,学生在一年级就直观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而二年级又再次认识了这些图形,并且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有祥细的认识,知道了图形的边在那里,也知道了边的特点。而本节课的学习正好与这些图形的边有关,本课《什么是周长》以提问式的课题出现,依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及学过的图形认识,脑子里对什么是周长已经有一定的感观模型,只是无法正确表达出来,而孩子脑子里的感观认识到周长,正好是孩子们对周长概念的一个假设,只是孩子自已不知道。那么如何把孩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抽象的周长概念?这就要设计一个学习活动,由此引发出以上的学习单设计。

我精心的设计了三个可操作的问题:

1.在家动手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在那里?

2.把找到物体表面的周长画下来,并说说画的过程中如何画,要注意什么问题?

3.通过以上的操作活动,你对周长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呢?请简单描述,明天在小组里面再次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

第一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初步感知各种不同物体表面的周长在那里。而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把感知到的周长画下来,并说出如何画,而画的过程中所注意到要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线画,并且从起点回到起点,起点也是终点,虽然孩子不懂这么标准的描述,但能感知到,而感知到的认识恰好是理解周长意义的重点,而第3个问题主要是让孩子对什么是周长的这个概念有一个自我的认知。

在这个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中初步感知周长的基本含义,为第二天学习周长的概念做足了铺垫,并且是第二天学习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就直指教学的中心和根本。孩子们在家完成这个学习活动是可以做到的,而通过各种各样的物体表面去认识周长,体现问题的开放性。

最后在孩子们课堂上进行组学经过观察、讨论、质疑、补充、修正,又在群学中进行生生对话、质疑、补充、修正,此时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点补,经历了独学、组学、群学,孩子们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从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而这个建立周长概念过程 就是对孩子们原有的周长概念的一个检验的过程。所以学习单设计了以上三个具有可操作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再如:

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

2. 如果是这样,你又会分吗?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画图哦,请把分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这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学习,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用除法竖式计算,难点在于理解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含义。而这节课本着接引性学习单设计的原则,简单低入,直指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上的学习单。

第一个问题由简单的2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多少个桃子?孩子对于数字小而容易接受,所以除法竖式计算起来较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设计4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多少个桃子?比起第一个问题,数字在变大,但方法一样,孩子可以通过迁移的方法计算,再到课本的6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多少个桃子?由以上两道题的竖式计算,孩子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有了一定的模型。从学习单到课本,三个问题一样,而解题方法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数字不断变大,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教学设计,建立了同一个竖式计算的模形,同时设计开方性的问题,让孩子通过老师的设问在家先独立学习,在独立学习中,学生把自已的想法可以通过操作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达,第二天再在课堂小组里面进行分享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分?最后再小组汇报,全班对话质疑、归纳总结。通过在家的独学、在小组的组学、在全班的群学,把竖式计算的方法从课外到课内不断的学习,逐步理解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本节课同样设计有效的学习单为桥梁,把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提前让学生去独立学习,自我建构,真正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搭建“脚手架”,提供“方向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核心问题,有方向有目标地展开自主学习。而教师设计有效的接引性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关乎着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是否有效。另外,接引性学习所获得知识是由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自学能力就会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感。

论文作者:蔡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例谈高效的数学接引性学习单的设计论文_蔡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