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的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的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党校论文,重要讲话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态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临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要全面推进顺利跨入21世纪,关键在于始终不渝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从高举旗帜的高度,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阐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刻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牢固确立高举这一理论旗帜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必须注视近一百多年来实际生活变动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一现实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程度,在近100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从创立至今,已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这当中:

——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波澜壮阔。社会主义首先诞生在资本主义欠发达或者很不发达的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建立之后没能长期保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没预料到的历史现象。

——资本主义世界几经变迁,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又发展到今天,较之一个多世纪以前,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特点;

——自然科学蓬勃发展,老学科日新月异,新学科大量涌现,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理带来日益明显的影响。

总之,当今的时代与19世纪相比,与20世纪初期和中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00多年来社会实际生活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地突破陈规,发扬开拓和创新精神,开辟新境界;要求善于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要求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分析和新判断;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特别是总结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

面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面对社会实践提出的崭新课题,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一种是借口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不灵”了,进而怀疑以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无视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对于当今世界发生的种种新变化,对于改革开放大量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简单地、机械地照搬“老祖宗”的一些片言只语作答案。这两种态度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相背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会科学地看待100多年来时代和形势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站在当代社会实践的高度,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2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看到了百年来社会实际生活的这种深刻变化,而且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实际问题中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从而产生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今天,面对21世纪的到来,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一个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必须更加关注和把握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动,充分利用当代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善于总结、反思20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以新的结论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立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拘泥于书本里的片言只语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时指出:“这里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还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从学风的高度,区分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强调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历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有关内容的基本原理;三是这一学说中的具体结论。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基本原理而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照抄书本里的片言只语。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社会主义并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的观察中,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和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结果的综合。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的自我封闭的学说,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一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事实上,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大堆具体结论的堆砌,幻想不动脑筋就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寻结论,这正是这一科学学说的创始人历来所反对的。19世纪60年代,当《资本论》第一卷快要出版时,恩格斯讥笑那些想从这本书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说,“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为这本书写评时说,马克思“关于社会变革后将怎样,他只是最一般的谈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43页)他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种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凝固的、封闭的学说。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按照“老祖宗”所期望的,认真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强调的,解决一切问题都要走自己的路,用新办法,有新语言,勇于创新,敢冒风险。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照抄照搬前人的模式,讲重复的话,走老路子。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事实表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10多年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实践标准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以及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依据对改革开放的探索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反之,就连一些回答了新情况新问题的好文件,会像小平同志所说的,不可能写出来,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

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始终坚持三个“着眼于”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试图按照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原理,“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列宁全集》第33卷第70页),结果这些尝试遭到了失败。列宁在总结这个经验教训时特别强调这一重要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从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了这一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1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固有实践属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照搬书本不行,照抄国外经验也不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一系列科学理论的观点。这两次飞跃和产生的科学理论,都是以研究、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业为中心”,这是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我们做好“相结合”这篇大文章的根本保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就是学习、掌握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自觉地去探讨和回答社会实际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重大问题,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要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72页)着眼于提高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就是不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面向实际,而且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工具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就是要以敏锐的眼光,面向21世纪,密切注视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敢于触及、善于回答深化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总之,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要把握好“中心”、三个“着眼于”,就是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孤立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样没有出路。

今天,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我们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体现在这一科学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精髓,进一步统一思想、排除干扰,认真研究和深入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才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真正高举,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真正高举。

坚持“统一的科学体系”论,更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强调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统一的科学体系,二者之间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首先在于它们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服务和谋利益的立场;观点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整个体系中,突出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无一不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结晶。

在理解“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问题上,应当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找到源头,例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是邓小平关于改革是动力的重要理论渊源。马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封闭的制度,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等思想,形成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来源。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随意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还应当看到,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理运用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第二次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系中更为重要的方面。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论、关于国际战略格局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丰富内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过程历史性飞跃的集中体现。这些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的历史性新课题。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的表现形态,一是在继承中增添了许多新的重要的东西,例如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扩展;二是对“老祖宗”的某些过时的论断,依据实践标准代之以符合实际的科学论断;三是提出全新的理论观点,如“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些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之,这一理论体现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当前,我们只有以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正确看待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这一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才能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标签:;  ;  ;  ;  ;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的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