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应力防治足、踝部损伤制动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施论文_施剑烽,朱云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江苏苏州 215129)

【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应力刺激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制动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3例)。观察组使用生物应力刺激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d,8周,以及12周后的骨密度加以对比。结果:治疗3d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更接近于正常水平,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外固定术的踝部/足部骨折韧带受损者,使用踩顶床头或者多次叩击足部的方式,在防治患侧跟骨骨质疏松方面疗效显著,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生物应力;足、踝部损伤;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23-02

当人体的足部与踝部受伤之后,需要进行为期4~12周的石膏固定,在长久制动的情况下,会出现较为显著的骨质疏松现象。进而令患者出现患处疼痛现象,加上康复时间久,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

迄今为止,大部分临床医生因为对于制动所引起的危害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所以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为了全面探究生物应力刺激在放置足踝受伤制定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降低制动引起的废用性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危害,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生物应力防治足、踝部损伤制动后局部骨质疏松措施,得出心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踝部/足部骨折者。韧带受损,需要实施外固定术,制动周期在4~12周。在此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年龄区间为39.8~71.5岁,平均年龄为(47.6±4.1)岁。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现依照患者局部软组织情况与耐受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3例)。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生物应力刺激法进行治疗,详细为:在完成手术后3d或受伤之后,患者疼痛感减轻,肿胀消失后,在足跟位置叩击或顶踩床头。

在第一周内,每天进行上述运动5个周期,每个周期10次,力量区间为0.5~1.0kg。

在治疗期间内,循序渐进的增加刺激力度和次数,暂定为每七天增加1至3回合/天,每回合增加练习次数6至11次,直至受伤之后三个月。做好研究质量控制工作,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者进行最新治疗标准与最新知识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强骨密度检测,降低误差。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不实施顶踩床头与足部叩击治疗。

1.3 观察标准

(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d,8周,以及12周后自身患肢的跟骨骨密度进行监测。

(2)计算出受试者咋跟骨密度降低幅度,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后加将两者的降低幅度使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以差异显著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 20.0数据包,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方式进行计算,并利用x-±s加以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进行计算,当组间数据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治疗3d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更接近于正常水平,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足踝部骨折所引致的韧带受损为骨关节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所以对患者的骨关节进行为期4~12周的固定,原因在于满足骨折愈合的临床需要。因为长时间制动的原因,患者极易出现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不良现象,进而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结合实际情况,本实验对于2年间来我院就诊的部分足踝骨折患者使用生物拉应力刺激法治疗因伤后制动引起的废用性骨质酥松,起到了相对满意的效果,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设备,全面提升骨密度检测的精准程度,进而起到精密观察骨折愈合数量的效果,其不失为一种新的观察骨折愈合度的有效方法。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3d与8周的骨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别,P>0.05.但观察组术后12周的骨密度值更为接近正常标准,且和对照组相比,P<0.05. 证实对于使用外固定术的踝部/足部骨折韧带受损者,使用踩顶床头或者多次叩击足部的方式,在防治患侧跟骨骨质疏松方面疗效显著,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海,朱振安,薛晶,等.骨质疏松症对松质骨骨小梁应力与微损伤关系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5,30(1).68-69.

[2]章振林.骨质疏松诊断与骨密度检查报告的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17-117.

论文作者:施剑烽,朱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生物应力防治足、踝部损伤制动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施论文_施剑烽,朱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