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论文_瓦力汗·沙提肯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论文_瓦力汗·沙提肯

瓦力汗·沙提肯

新疆吉木乃县人民医院外科 836800

【摘 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结论:应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外科急腹症;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85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01-01

任何原因一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常见病因是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多重类型,肠梗阻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 wk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及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及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所以该类型肠梗阻有其独特之处,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肠瘘等。作者2008~2011年收治该种类病人14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46.8 a。治愈时间平均为15 d。诊断标准: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反复手术史;有明显肠梗阻症状;杳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1.3 方法及结果 全组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2.治疗措施

①持续有效的肠炎减压,可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循环恢复,加速炎症吸收。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消退。通常剂量为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8 h一次,1 wk后酌情逐渐减量。③给予生长抑素,降低胃肠液分泌量,有利于肠壁血循环和炎症洗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该类病人病程较长,长期禁食势必造成营养状况急剧恶化。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支持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输注白蛋白,输注后静脉注射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可通过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一般不需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坚持到病人能正常进食后逐渐停用。⑤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锉。肠内容物较多,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可致细菌易位引起腹腔感染,应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为机械性肠梗阻。一旦出现肠绞窄迹象,表明炎性肠梗阻诊断有误,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预防措施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1).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4)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5)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

4.讨论

炎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 wk内。是由于术中长时间肠管暴露,腹膜炎、腹腔积血、积液后坏死组织和异物刺激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和肠管粘连,导致肠麻痹、粘连和不通畅,导致肠梗阻。因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其它肠梗阻有相同之处,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更有其独特点,即病人有近期手术史,术后有少量排气排便,但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这是典型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由于其发病的特殊性,故该类病人腹痛、腹胀症状不显著。腹胀一般为对称性,见不到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有坚韧感,但各部位的坚韧程度不均,最明显一般位于脐周及切口下方。很少触及包块。叩诊多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声。腹部CT 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显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气积液、肠管均匀扩张和腹腔渗出,同时可排除腹部其他病变(机械性梗阻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提高本病认识。但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内疝、肠扭转、肠套叠等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导致,容易被吸收,极少发生绞窄,因此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有耐心,只要无肠绞窄表现,且梗阻症状逐渐缓解,均不宜轻易放弃。①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粘连或粘连带引起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临床相当常见,占各类肠梗阻的20%以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与否,直接影响治疗结果,一旦发生肠绞窄,若不及时手术,后果十分严重。②粘连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疗法,确实可使部分患者再通、梗阻得到缓解。但由于没有去除引起梗阻的病因,所以梗阻往往多次复发。经多年来手术发现一例为粘连带压迫肠管,一例为肠管瘢痕狭窄所致。手术治愈后,未再复发。免遭了长期的病痛之苦。因此,对多次复发粘连性肠梗阻者,以采取合理的手术治疗为好。③由于分离粘连而损坏肠管浆膜,发生创面渗血或桨膜粗糙,不光滑等,都是术后发生再粘连梗阻的重要因素。因此,与粘连广、严重,分离困难的肠管不宜勉强分离,可行局部肠段切除肠吻合。对浆膜面破损者应仔细修补,使之浆膜化。

该类病人肠管高度水肿且致密粘连,如急于手术治疗除造成更严重的肠壁损伤和渗血外,极易造成肠瘘,朱维铭报道1000例肠瘘病人,有1/3病例曾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史。

参考文献:

[1]谭正敏;张成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7例诊治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周克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年04期

论文作者:瓦力汗·沙提肯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论文_瓦力汗·沙提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