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邹四喜

邹四喜

宁乡市人民医院中医风湿科 湖南宁乡 410060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抽选128例,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列为对照组,共6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温针灸治疗的列为实验组,共65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实验组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压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发病概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属于慢性病,当前病因未明,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畸形、关节炎、晨僵、疼痛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1]。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抽选12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5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9:26,患者年龄区间在33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60.35±3.10)岁。对照组63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8:25,患者年龄区间在34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60.31±3.05)岁。利用统计学分析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类风湿关节炎;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不符合针灸治疗标准的患者;2)同时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所选药物为氨糖美辛肠溶片(生产厂家: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597;规格: (75mg+25mg)*40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1~2次,于进食或饭后即服;雷公藤多苷片(生产厂家:湖南千金协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138;规格:10mg*100片),用法用量:口服,按体重每1kg每日1-1.5mg,分三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甲氨蝶呤片(生产厂家: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规格:2.5mg*100片),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5mg~10mg,一日1次,每周1~2次,一疗程安全量50mg~100mg。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采取温针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穴位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温针灸穴位一般主穴选择足三里,并且在病变部位局部取穴;上肢穴位选择八邪穴、阳溪穴、阳池穴、曲池穴、外关穴;下肢穴位选择八风穴、解溪穴、丘墟穴、昆仑穴、犊鼻穴、内膝眼。其次,具体针灸方式。选择穴位后,在需要针灸的穴位周围进行常规消毒,然后选择规格为50*0.30mm的毫针进行针刺,进针得气后,选择2厘米左右的艾段套在毫针针柄之上,并将其点燃。每个穴位针灸两壮,以患者局部出现温热感为宜,穴位以8个到10个为宜,为了避免烫伤,应该让艾段与患者皮肤保持3厘米左右的距离,隔日温针灸一次,连续十次作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临床指标包括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压痛指数、握力等,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红肿、头晕、其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处理,用t/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压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8%)与对照组(4.76%)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对患者运动系统影响巨大,同时还会累及呼吸系统、肾脏系统、心脏系统等,从而影响患者健康[2]。常规治疗中,大多以西药治疗为主,其中氨糖美辛肠溶片、雷公藤多苷片、甲氨蝶呤片等均为常见治疗药物,但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复发概率相对较高。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治疗逐渐在临床上普及,在中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骨痹”、“痹症”范畴,其主要由于体虚、外邪入侵、正气不足、经络堵塞引起,所以应该以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治疗为主[3]。温针灸属于中医治疗的常见方式,通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时,首先需要进行中医辨证,一般而言,类风湿关节炎包括湿热伤肾、肾虚标热重症、肾虚标热轻症、肾虚督寒、肾虚寒盛几种证型,所以温针灸选择的穴位主要为足三里(温针灸具有通经活络、祛风化湿、扶正祛邪、调理气血、解热抗炎等作用)、外关穴(温针灸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曲池穴(温针灸具有治疗手肘疼痛、补气活血等作用)、阳溪穴、阳池穴、八风穴、八邪穴、内膝眼等,通过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症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所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温针灸治疗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选择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压痛指数均明显更低,握力明显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表明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该研究结果与沈菁等[4]在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文献研究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国伟, 李佳, 李静. 温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和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7, 42(5):397-401.

[2]王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1):485.

[3]李永凯, 魏建华.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J]. 陕西中医, 2017, 38(5):660-662.

[4]沈菁, 汪厚莲, 刘迈兰,等. 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文献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9):142-143.

论文作者:邹四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邹四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