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和税务工作的结合,将对传统税收管理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作为税收管理现代化核心内容之一的税收风险管理,“互 联网 +”为其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税收风险管理在“互联网 +”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对加强税收风险 管理进行探索,提出优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从而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 +;税收风险;税收风险管理
一、“互联网 +”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指出:“不热情拥抱、主动融入‘互 联网 +’,税收工作就没有希望,也没有未来,税收现代化更是 无从谈起”。2015 年 9 月 30 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明确了“5 大板块、20 项重点行动”计划, 勾勒出 2020 年普惠税务、智慧税务蓝图。“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 , 给税务部门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带来了突破发展的重大机遇,也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 一 )“互联网 +”为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机遇 第一,“互联网 +”为解决税收风险管理问题提供新思路。“互联网 +”所倡导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整合等理念,推动 税收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发生革命性转变。各部门之间各自为 政、信息孤岛是困扰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多年的问题 ,“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
第二,“互联网 +”为大数据互联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在“互 联网 +”背景下 , 数据存储技术和运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集中并共享海 量涉税数据,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公共资源,构建涉税大数据和 涉税云服务平台。税务部门通过获取大数据信息、挖掘利用信息 资源,打破税收征管发展的瓶颈,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升服务 质量。
第三,“互联网 +”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互 联网 +”快速实现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其他部门的涉税信息共享, 税收风险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信用数据 , 对现有 纳税信用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 将纳税人信用信息广 泛应用于税收风险识别和风险排序 , 准确定位和发现税收风险所 在,有效提高风险事项预警的针对性服务和管理。
( 二 )“互联网 +”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 第一,“互联网 +”对传统征管模式提出挑战。传统税收管理采用事前监督、事前核准的方式进行,但在“互联网 +”大背景下, 我国市场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经营网络化、产品虚拟化、交易隐 蔽化。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经济业态迅速崛起、实体经 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企业跨界融合和跨域经营,对传统的税源 管理模式形成了较大冲击,税源的流动性、隐蔽性和碎片化越来 越强,再加上涉税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进行后续管理的难度越 来越大,极易造成征管漏洞和税源流失,带来税收执法风险,这 客观上要求改革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
第二, “互联网 +”对税收执法提出挑战。随着纳税人的维 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执法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增 强,在互联网的乘数放大效应之下,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责权边 界需要更加明晰,必须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防范税收风险。互联网在给税务机关执法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将全部的执法过程在网络上进行了储存,这就对税收执法的严 谨性、适用政策的准确性、使用文书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互联网 +”对网络安全提出挑战。在互联网时代, 大量的涉税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和存储,这就使人们对网络安全产 生了担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涉税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问题是推进“互联网 + 税务” 的必要前提和要求,开展税收风险管理需要纳税人的海量数据支 撑 , 其中大部分涉及纳税人隐私,必须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问 题,统一做好涉密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
二、“互联网 +”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分基层税务机关未建立健全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 应对和处理 )、反馈评价等流程在内的税收 风险管理机制;未统一筹划税收风险管理任务,统筹安排和下达 的风险管理任务缺乏规律性;风险模型中预警值设置不完整,风 险指标指向性较弱;风险评估系统整合水平不高,风险评估内容 与结果应用的操作办法不够完善,导致风险管理不注重实质,流 于形式,风险应对水平较低。
(二)信息采集分析水平不高 一方面,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目前,税务系统的数据采集范围较小,数据的质量不高,核心征管系统中采集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还存在不完整,不真实、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还有海量数据信息滞留在核心征管系统之外。另一方面,尽管目前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税收风险管理当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技术还比 较落后,人机配合与人工为主是过去常用的风险控制方式,风险 预警、评估与控制机制无法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应用而建立,致使 基层税务机关对风险的控制水平不高。
(三)税收风险管理识别体系不完备 基层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税收风险管理还只是简单的案头分析和约谈调查,在税收风险识别模式上,主要依靠人工筛查与计算机统计,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风险评价,没有完善的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和税收风险管理模型做支撑,存在税收风险管 理任务“没指向”的问题。另外,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 要求税务机关将税收风险管理环节前移至申报环节,但目前,在 税收风险识别时点上,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是在纳税人申报结束后 才能进行的,存在被税收风险管理任务“推着走”的问题。
( 四 ) 缺乏专业的综合型人才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推动税收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和 专业化,最终还是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深厚的税收专业功底,又深 谙税收信息化发展规律,既具有互联网创新思维,又懂得大数据、 云计算技术研发的综合型人才。目前,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没有 设置专门的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 由同时负责日常税收征管任务的管理员“兼职”完成的。税收管 理员既“无力”承接税收风险管理专人专岗的高效模式,也“疲于” 应对纳税人日益复杂的税收风险管理需求。
三、“互联网 +”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互联网 +”带来技术革新的同时 , 也需要创新思想理念来 适应新时代。在“互联网 +”背景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 , 首先应 从更新理念做起 , 改变传统的互联网“工具论”、“平台论”, 树立开放互联共享的理念,把“互联网 +”融入到税务系统 , 以 其为指导重塑税收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过去以税收征管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应逐渐向以纳税服务为手段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转变。 “互联网 +”时代应当更加注重纳税人与税务 机关的沟通交流,提高纳税人的参与度,同时强调政府部门间的 数据资源整合开放 , 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实现税 收风险管理的突破。
(二)构建“互联网 + 税务”的一体化平台 一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搜索引擎技术,多渠道采集整合涉税信息,搭建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 拓展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的渠道,实现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 税务部门与外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对税务系统内部信息进 行有机整合,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纳税人数据库,在各级税务机关、 各管理部门、窗口服务人员之间,按照职能权限实行信息开放和 应用。二是构建全覆盖的纳税人端网上办税平台。(下转第 146 页)
论文作者:金妩秀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科学》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互联网论文; 税收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税务论文; 纳税人论文; 数据论文; 《大众科学》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