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原则论文_刘旭梅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原则论文_刘旭梅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 266700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重点,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乐学、爱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过程,对学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作业评价中的“无错原则”

“无错原则”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将学生视为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从发展的角度理解错误的价值,将重点放在弄清错误原因与改进错误的方向上。

在日常教学中,批改作业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而改错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让老师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常常不能主动完成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笔者在数学课上公布了一条规定:请同学们为老师找错,只要同学们挑出老师批改作业中的失误之处,老师就在黑板公开纠正,同学们的作业评价不变,且每处失误可奖励一分。这下,同学们一发下作业,就认真地检查起来,发现问题就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也诚恳地接受,并认真地改在黑板上。在这种潜移默化下,学生们都养成了找错、改错的习惯。“无错原则”取得双重效果,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又免去了对学生有伤害的批评,使其身心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考试评价中的“体验成功原则”

为适应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提高,我对考试进行大胆改革,出发点是淡化考试的评价作用,强调它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验“我能行”的成功感觉。我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每次考试只要达到目标就记为优,达不到目标就记为良,若学生不满意也可再“考”一次。

就考试形式而言,我采取“分类式”、“自测试”、“特长式”。 “分类式”即将试题按难易程度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取一分试卷解答;“自测试”即由学生根据复习的内容自己出卷,相互考;“特长式”即由学生对某一题目、知识点、章节的特别解题方案感受在全班作公开交流,或献上一副具有数学特色的绘画作品,或自制一件数学学具等,让每一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课堂评价中的“人人参与原则”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所以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分为教师、小组成员、自己三方面。每位同学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合作交流活动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再根据这两项评价,结合自己的观察给出一个评价。这样,人人参与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困绕老师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不仅在数学学科如此,其余的学科也一样。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改革的同时,对学生学习要求,检测方法、过程评估、结果评估、教学手段等要实现同步改革,打破纯粹以卷面分定论的传统做法。尽快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的一个问题,也是教育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而且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态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尝试分析,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化,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本应属于他们的成功与欢乐。

论文作者:刘旭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原则论文_刘旭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