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市场论文,中国证券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集中度是量度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集中度的变化将直接反映市场的竞争状态变化,并可通过综合分析,反映一个产业内企业的分布状况以及显示产业内市场垄断和竞争的程度。
一般来讲,衡量一个市场集中度的高低有两类办法:绝对法和相对法。前者包括行业集中率指数(CRn)、赫芬达尔指数(HHI)、海纳一凯指数(HKI)等;后者包括洛伦兹曲线法(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CiniCoefficient)及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
在量度集中度指标的绝对集中度指标与相对集中度指标中,其中绝对集中度指标是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CRn指数(见公式1)是指某行业中前几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式中n通常取4或8。一般地讲,这一指标数值越高,行业垄断性也就越高。它同时综合反映了企业数量与规模分布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Rn——某一行业中前i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销售、生产,资产、职工等)占全行业的比重,式中的n的取值取决于计算的需要,在下面的计算中,我们取n=5、10、20计算。
以下是依据上述绝对集中度的计算公式,从我国证券规模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两方面实证考察我国证券业集中度。
一.证券业规模集中度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的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承销和经纪服务两块狭小的领域,相对于整个市场有效需求,证券公司的数目较多,就必然造成证券公司之间的业务竞争非常激烈。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如1996年、1997年,少部分证券公司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业务市场,并通过增资扩股、兼并、联合等形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证券公司发展的排头兵,相反,大部分证券公司发展比较缓慢。
见表1,2000年在94家证券公司中,前5家证券公司集中了32.55%的资产,注册资本总额占总量的31.53%;前20家证券公司集中了66.80%的资产,平均每家占总资产的3.34%,注册资本集中度达67.92%。余下的70家证券公司仅占有34%的资产,平均每家占总量资产的0.4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极不均衡。2000年我国最大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473亿元,而我国最小的证券公司海口财政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2217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133倍。
对比我国证券公司资产和注册资本的CR5和CR10,可以看出,我国前10家证券公司的分布比较均衡,即注册资本在15-40亿元之间;前5家证券公司资产分布也比较均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证券公司并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处于前20名的证券公司竞争力处于伯仲之间。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一结论也符合我国证券业务市场的实际情况。
表1 2000年我国证券公司资产、注册资本集中度
项目
总资产集中度
注册资本集中度
CR5 32.55%
31.53%
CR10
50.57%
47.75%
CR20 66.80%
67.92%
二.证券业市场集中度
由于我国的证券公司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是一级市场上的股票承销业务和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所以我将分别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讨论证券业市场集中度。
1.股票承销业务集中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公司在一级市场上经过这10年的竞争和发展,股票承销业务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只有在1999年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这是由于新的竞争者的加入,加剧了竞争程度,分散了市场份额。随着依据《证券法》的证券公司分管理、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信托业的分业重组及监管部门的引导,集中度将呈上升趋势,在2000年集中度激剧上升,2001年在CR5和CR10上有所下降,但在CR20上与97、98年相差无几,保持稳定。
从证券公司来看,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承销商群体,尤其是1996年以来的20家大公司的名单相对稳定,在1995-2001年20家大公司排名中,7次列入的公司有5家,6次列入的公司有7家,5次列入的公司有5家。而且近三年股票承销前10大证券公司基本保持稳定,2000年广发证券由1999年第8位降至12,北京证券由10位退出20大,刚组建的中金公司与联合证券则进入10大,分列第7和10位。而2001年只有一家公司西南证券降至13,而广发证券则重新进入10大。
表2 我国股票承销业务集中度的演变(%)(承销融资额)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CR5
49.91
49.93
45.75
51.37
49.74
CR10
74.81
75.87
66.56
78.08
74.22
CR20
94.86
92.73
86.72
94.34
94.26
由此看见,我国证券业一级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2.经纪业务集中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以来,我国证券二级市场上经纪业务的集中度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走向集中,尤其是在股票基金交易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股票基金交易额居于前10名的券商1996年拥有的市场份额总计为28.41%,1997年这一指标达到28.49%,而1998年该指标进一步上升到28.92%。大券商在股票基金上占有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主要是我国金融主管部门对证券业的监管和调控日益加强的结果。
表3 1995年以来经纪业务市场格局的演变(%)(股票、基金交易额)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第一名份额 5.11 4.18
4.12 4.24 5.93
6.236.41
前五名份额 16.22 17.00
17.61 18.98 23.44
25.89 27.08
前十名份额 25.38 28.41
28.49 28.92 33.12
37.57 39.61
从2000年和2001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二级市场竞争格局的近期演变特点:
(1)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前五名、前十名、前二十名的市场份额总和都有了提高,特别是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的市场份额有很大增长;
(2)大型券商优势尽显,品牌形象日趋重要,前几名特别是前五名券商地位基本稳固;
(3)竞争梯队雏形开始显现,列第一梯队的是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第二梯队的是中银万国、南方证券和海通证券,第三梯队的是华夏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大鹏证券等,这些券商大致有10-15家,他们的市场份额都在1.5%到4%之间,除了华夏证券和广发证券外,优势都不明显,竞争程度相当激烈。
(4)经过合并重组、增资扩股,一批原地方性中小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的实力有了明显的壮大,如西南证券、湘财证券、渤海证券等。
三.提高集中度的对策
1.股票承销业务集中度提高初探
在核准制下,特别是在管理层对各家券商承销股票实行“限报家数”后,“中央投行”或称“大投行”的组织模式将应运而生,成为各家券商管理体制或组织模式改革的选择方向,过去那种以地域分工为主的扁平式的投资部门管理体制开始得到转变。
2.经纪业务集中度提高初探
经纪业务由固定的佣金比率向佣金自由化方向发展,今年5月即将实行浮动佣金制。一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在政策保护下,创新动能不足,业务比较单一,收入来源集中,佣金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相对偏高。浮动佣金制的实施意味着作为证券代理买卖业务的价格机制的开放和价格竞争的合法化。并且此次浮动佣金制的下限规定不能低于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对券商即意味着实际到手的佣金比例最低可以为0,这也就是最为彻底的佣金自由化。这必将引发整个证券业的深刻变革,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将被完全打破。
由于证券经纪业务服务现阶段主要是由各证券公司在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所提供,对营业部的战略规划将直接体现在二级市场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对此,证券公司除了要大力发展网上经纪业务之外,还要对已有的证券营业部进行调整。
在各家券商网点较集中的大中城市,由于受监管的限制,网点的个数不能随便增加,但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不妨考虑将单个营业部的规模扩大,一个营业部的功能相当于多个营业部,实现规模化经营,享受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当其业务量大到一定的程度,营业部在公司内的规格可以相应提高,并可增设投资部、研发部等职能部门,这样超大型的证券营业部的出现还将会在当地树立起该券商的品牌,并逐渐在当地的证券市场形成证券服务的规范,促进当地证券市场的发展,最终为投资者带来实惠。
同时加强与当地商业银行的合作,由于商业银行在网点分布及网点间的网络建设方面具有券商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政策许可和保证客户保证金安全的条件下,可以与当地的商业银行进行诚信合作,邀请当地网点最有优势的商业银行加盟,共同深入开发、占领当地的证券交易市场,达成“双赢”。这样证券交易将做到真正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方便客户、吸引客户,从而占领市场、锁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