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石维娜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西平 463900

摘要:目的:根据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笔者根据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对照组中,发生纠纷30例,试验组发生纠纷仅有4例,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为护理技术、沟通、态度、医院环境、社会及其他问题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相对应的采取对策进行预防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根据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通过他们的临床资料,发现儿童患者年龄在1~11岁,平均年龄为4.47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为了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将年龄低于1岁,高于11岁,住院时间<2天,>14天的病例排除。

2、研究方法

为试验组儿科患者配备熟练的护理技术人员以及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并且与患者家属频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家属的思想动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观察探讨,实施严格的护理健康教育;而对照组的儿科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记录。最后由4名具有10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工作者来共同分析判断纠纷原因。然后对所有发生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分析等方法,提出解决对策[1]。

3、统计学方法

对我院的儿科护理纠纷原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的资料数据均采用t检验,再根据数据间的对比使用x2进行计量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根据试验组和对照组100例儿科护理纠纷原因调查分析,试验组的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仅有4例;而对照组发生纠纷30例,满意度远远低于试验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组发生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沟通、态度、医院环境、社会及其他问题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2%、26%、26%、16%、4%、6%。见表1、表2。

三、讨论

1、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

根据儿科护理纠纷原因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导致护患纠纷的三大主要原因为沟通问题、态度问题以及技术问题。尤其是儿科工作就诊率波动较大,在夏秋两季,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而秋冬季肺炎发病率较高,儿童疾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近年来,我院儿科就诊数量不断增加,而医护力量并未得到相应提高,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还不够详尽,人员配置也相对紧张。同时,就诊数量的增加,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护理人员同患者家属沟通的时间,导致患者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产生质疑。加上医院新护士较多,高年资护士带教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进行儿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技术成为导致纠纷的一大原因。许多新护士的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如:穿刺技术不熟练,导致儿科患者疼痛、哭泣等,往往容易导致患者家属进行投诉,产生纠纷。此外,医院环境也是患者家属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房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都成为导致护理纠纷的导火线[2]。

2、降低儿科护理纠纷对策分析

2.1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必须注重自身的仪表仪态,因为其身体姿势、眼神等都会大大影响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微笑的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的为患者进行服务,迅速有效的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外在表现,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其的信任,为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当然,护理人员还要不断的进行教育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就能在护理过程中,给儿科患者提供更多帮助,帮助患者建立信息,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而在同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思考,认真解答家属的问题,态度谦和、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潜意识的增加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心。

2.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儿科患者作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关系不能准确及时的将自身的感受传达给护理人员,加上疾病护理繁琐等问题,都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多次的联系来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给儿科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抽血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娴熟的专业技术往往能给患者家属更多的信心和信任,有效的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

2.3强化服务及法律意识

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视患儿为亲人的理念,并根据队伍年轻化,其服务意识较差,老护士应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并讲清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使新护士能够从理念上及行动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鼓励护理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护理过程中实现自我保护,可在院内举办相关法律的讲座,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强责任心,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护患纠纷[3]。

2.4建立科室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有报道,大约78.0%的护士认为护理风险与繁忙的护理工作和超负荷劳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节假日、重点时段重危患儿多、患者量猛增时应加强人力资源调配,鼓励高职称护士参与倒夜班,分组安排时要充分考虑人力搭配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每日安排二线值班,责任组长实行8h在班,16h负责制。

2.5改善就医环境及设施,突出安全实用

儿科的病房建设以安全为主,病房设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病区安装门禁系统,减少无关人员的进出,避免患儿和物品的丢失。热水瓶放置室、配电房及污洗间要加锁,热水龙头和开水器均应设警示标识,地面防滑,各种安全标识醒目,使用有双面护栏的儿科病床。做好家属的安全宣传教育,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春芳.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15-516.

[2]肖承云.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2):52-53.

[3]龚海虹.浅析儿科护理中常见的纠纷原因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169.

论文作者:石维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石维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