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60-01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检查方法,极易误诊误治。我院1998年~2013年共收治2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2岁。肿瘤发生在回肠13例,空肠9例,十二指肠4例。良性肿瘤以脂肪瘤最多,共4例;余者为平滑肌瘤2例,腺瘤、错构瘤及畸形瘤各1例。恶性肿瘤以恶性淋、最多,共9例;余者为平滑肌肉瘤5例,腺癌3例。就诊时表现腹痛者20例触及腹部包块者17例,有消化道出血者4例;其余尚有肠梗阻、黑便、腹泻及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等。
全部病例首诊均作了B超和CT检查。发现腹部包块的阳性率,B超为94.1﹪(16/17),CT为100﹪(18/18)。肠根阻环靶症检出的阳性率,B超为100﹪(18/18),CT为61.1﹪(11/17)。术前临床正确诊断为53.8﹪(14/26)。
本组病例特点:向肠腔内生长15例,占57.7﹪(15/26),向肠腔外生长8例,占30.8﹪(8/26),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占11.5﹪(3/26)。肿瘤直径1.0~10CM大小不等,以3~5CM常见。良性肿瘤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常见。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或壁间向外突出,活动度良好,无粘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恶性肿瘤中腺癌常单发,质硬,菜花样,不光滑,一般向浆膜穿透,浸润性生长,淋巴结有肿大,平滑肌肉瘤常多发,突向肠腔外,形成大的肿块,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质软,易碎,恶性肿瘤中心往往坏死。
2 讨论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文献说法不一,但均无确切证据。这可能正是本病不可预防和不易被早期发现的原因所在。
不论良性小肠肿瘤或是恶性小肠肿瘤,早期症状均不明显,更无特异表现。从本组病例看,26例中8种不同类型的小肠肿瘤。即使是通过B超或CT检查发现为有腹腔包块的17例病人,其临床症状也无规律性,术前无法分清良、恶性,更不能判断属哪种类型的肿瘤。所以,我们的经验是综合判断:(1)腹痛。小肠发生肿瘤的早期,即可因瘤体的牵拉、蠕动紊乱,引起不规则,轻重不等的腹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痛。一旦继发感染或发生梗阻,则可表现为急性腹痛。本组26例中有腹痛变现者占76.9﹪(20/26)。提示临床,遇到难以解释的腹痛病人,应想到有小肠肿瘤的可能。(2)腹腔肿块。小肠肿瘤长在肠壁的不同位置,其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如发生在浆膜层,肿瘤向肠腔外生长,多因瘤体大容易被病人自己觉察或被医生发现;但若发生在粘膜层则可因肿瘤突向肠腔内,如不发生肠梗阻或肠套叠,往往很难被发现。本组病例有腹部肿块者占65.4﹪(17/26),突向肠腔内者占10例,占38.5﹪(10/26),向肠腔外生长的占7例,占26.9﹪,(7/26)。提示临床注意扪不到腹腔肿块的小肠肿瘤的发现。在行仪器检查时,本组结果CT阳性率高于B超,但对出现肠梗阻环靶症的情况下,B超检查出的阳性率高于CT,其原因可能为:①B超可多轴全方位探查,短时间反复多次检测,增加准确率;②CT扫描层面限制及诊断医师的认知水平降低阳性率。(3)肠梗阻。小肠肿瘤引起的肠根阻多是其诱发的肠套叠所致,所以多表现为慢性复发性。本组此类病例占69.2﹪(18/26),提示临床,遇有肠套叠诱发的慢性复发性肠梗阻时,应想到有小肠肿瘤的可能。(4)其他。如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贫血、食欲不振及少见的腹泻、腹水等也常见于小肠肿瘤,应予重视。
小肠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均很难诊断。对于无腹部肿块、经各种检查仍不能明显确诊者,只要症状明显即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对于明确腹部肿块者,原则上不论良性或恶性肿瘤一经诊断均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和手术切除范围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小肠肿瘤的良、恶性,术中也往往难于明确诊断,有些即使采用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检查也难作出诊断,尤其是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的鉴别更为困难。我们的经验是,在术中良、恶性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按恶性肿瘤对待为宜。恶性小肠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力争做肿瘤及其相应肠管、肠系膜、
论文作者:陈文祥,,陈俊霖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小肠论文; 肿瘤论文; 肿块论文; 肠梗阻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病例论文; 肠套叠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