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有灵魂的乡村论文

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有灵魂的乡村论文

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有灵魂的乡村

◎陆福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魂,振兴乡村文化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荒芜的乡村可以慢慢建设,没有文化的乡村即使表面繁华,最终也将是一片荒漠。

一、乡村文化是根植于乡村的智慧之花

《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即用人文对天下万物教化的结果。因此,文化是天下万物的灵魂。乡村文化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经人文教化而成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是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

乡村文化是与城市文化相对而存在的。相对于城市文化的繁华狂躁、复杂多变,乡村文化则是简朴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特定人群认同的东西,必然与特定乡村的历史产生关联,必然在乡村的土壤里生长。乡村文化是传统农耕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气息的结合,与借鉴与移植的现代城市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渊源,是 “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

图1中,光路系统DFB激光器、准直器和角反射器构成,DFB激光器经过调制驱动后,输出的光信号经过光学准直后,照射到待测甲烷气体上,然后通过角反射器反射后,再一次照射过甲烷气体,经过光电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采用这种光路架构可以减少额外损失的光能量,光电探测器能接收到较高的光功率,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较高[4]。

乡村文化有 “三味”:

乡土味。乡村文化的生存土壤是乡村,乡土味就是 “土气”,是乡村文化的主要特征,也是乡村文化的生命所在。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具有世界先进性的乡村农耕文明孕育的乡村文化,其 “乡土味”浓郁而芬芳。 “农”离不开“土”, “土”生万物也长文化。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生长了中国乡村文化的“乡土味”,成为中国现代文明的元素,也是乡村文化的活力所在。

乡村自然风貌的文化。乡村文化首先表现在乡村的自然风物上,如乡村山、水的形成、名字以及各种传说故事;乡村古树、老屋、风雨桥、茶亭、祠堂、庙宇的历史故事,等等,它们都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

地方味。我国乡村地域广阔,是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每个村落都有他们地方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每个村落的风俗习惯都不完全相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滋润着一个个乡村的生存和发展;乡村文化形成的地方风俗习惯和民族特点,造就了乡村文化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丰富多彩的地方性。乡村文化的地方味不仅彰显了特色,也造就了乡愁。如地方土菜、地方土酒,都是乡村文化的载体,是制造乡愁的佐料。

传统味。乡村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乡村文化是乡村历史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创新体。因此,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不同,乡村文化必须有点复古和恋旧,乡村文化发展与创新必然是新时代的精神与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的产物,具有自成一体的历史渊源和农耕文化传统。没有传统,就不是乡村文化。

乡村礼仪规矩的文化。乡村约定俗成的一些内部礼仪和规矩,都有乡村文化的渊源。如乡村的乡规民约、乡村人情往来的礼节、乡村耕作制度、乡村婚嫁丧葬的礼仪等。

二、乡村万事万物的背后都是文化

首先,需要具有现代性的乡村文化。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必须具有现代精神,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乡村文化的现代化性,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它既要借鉴现代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先进性,又要维护乡村文化独立的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现代农业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

目前在油料教学过程中,为增强直观认识,提升学习兴趣,对于罐、管、泵、阀等常见油料设备设施一般采用教学实物模型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实物一般包括小尺寸的实际设备和其教学模型,教学模型通常采用有机玻璃、塑料或木材等材料经切割、铸模等工艺后粘接成等比例实物模型,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也能很好地应用于模型制作。

乡村人物的文化。乡村人物是乡村文化的直接承载者。如有关乡村村民祖先的传说故事;有关乡村先贤的故事;有关本族人来源的传说等。特别是乡村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更是乡村文化的寄托。

乡村民间活动的文化。乡村的某些民间活动,是浓郁的乡村文化的凝结。如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活动;以及打醮求雨、寺庙开光、死人做法事等宗教活动,都蕴含着乡村深厚的文化因素,展现了乡土文化独特的意义。

乡村信仰和娱乐的文化。不同乡村有不同的禁忌,他们信仰不同的神,开展不同的民间文娱活动,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凝结。如乡村的禁忌、迷信、信仰的菩萨、祭拜的土地神等,如乡村方言、山歌、号子、民歌、杂耍等文娱活动等,其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乡村文化内涵。

一个月前这幢楼来了一位新住户——一只通体雪白有着一对鸳鸯眼的年轻猫,叫悠悠。一来到这儿,悠悠便迅速获得了所有人的喜爱。悠悠的眼睛比她更会卖弄风情,悠悠的毛比她更纤柔软糯,悠悠的身形比她更具有娇小圆润的美感,无形之中她受到了冷落。路过的居民现在都不大逗弄她了,转而去抚摸爱撒娇的悠悠。由于缺乏忍受刺激的精力,她决定眼不见为净,将自己的窝往旁边腾挪了十厘米。

乡村器物的文化。乡村器物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对象,但都寄托着乡村文化的意义。如乡村村民喂养的猪、牛、羊、鸡、鸭、鹅;种植的稻谷、红薯、玉米等;使用的风车、水车、蓑衣、斗笠、犁、耙、锄头等工具;以及使用的竹器、木器等家具,都具有乡村独有的文化特征和内涵。

乡村道德伦理的文化。乡村道德伦理凝聚在村民的日常道德意识和行为中,也是乡村文化的一种表现。如重农扬农、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

再次,需要有正能量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不全是精华,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有些乡村文化催人振奋,有些也让人消沉。我们要保留好的乡村文化,摒弃坏的乡村文化。因此,当前我们需要对乡村振兴有正能量的乡村文化。有正能量的乡村文化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发展需要,是尊重乡村的实际与本土资源、结合时代需求和遵循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文化。有正能量,乡村文化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时代的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不仅起到 “孕育者”的作用,还能够发挥 “守护者”的作用。因此,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 “凝聚枢”和发展 “风向标”,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在中国特色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怎样的乡村文化呢?

我国乡村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牢牢附在乡村的各种器物和村民活动之中,乡村的万事万物皆文化。

其次,需要有独特性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特色,乡村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其特色。因此,支撑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一定要结合乡村的传统禀赋、资源特点,结合乡村的山水人文,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要有特色,就需要有点小 “土”,让农民喜欢,使市民稀罕。如一些近距离、参与式的乡村歌舞,尽管场地小甚至音不准、曲不全,但这些“土乐” “土舞”,来源于村民的生活,参与感强,能够引起村民共鸣,引发市民的稀奇。

论坛由申能集团副总经济师苗启新主持,黄迪南董事长在讲话中表示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各方共同探讨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申能作为上海市地方能源企业,在总结推动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转型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将抓住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对能源结构调整的更高要求、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以及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等契机,加快构筑集团发展的五大战略发展新优势,打响上海能源品牌、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当天揭牌的申能碳科技公司,作为集团加快绿色发展探索的一部分,希望各方给予大力支持。

事实上能否应用回转支承式转向,与设备构成和功能有较大关系,在方案设计时应进行充分考虑。在复杂的工程汽车领域如何合理设置转向梯形参数或设计转向机构,从而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敏度并减小至不足转向量,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4]。

总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接轨国际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当前,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已经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的质量提升阶段,针对当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较多的现实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有所作为,努力从制度制定、宏观引导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晰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注重内涵建设,努力引导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需要能够承载乡愁的乡村文化。乡愁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凝固剂。人们对乡村某一个人的怀念,对乡村一山一水的记忆,对一段童年喜怒哀乐的图画,都可以勾起浓郁的乡愁。因此,乡愁是一句地方土话,乡愁是一位老乡;乡愁也是一点小伤感,是一丝小牵挂,是一缕小回忆;乡愁还是一道土菜,是一杯土酒……传统乡愁是本乡人的愁,现代乡愁是城乡居民共同的愁。我们需要加大乡村文化的开放性,拓展乡村文化的多功能,建设能够牵动城乡居民乡愁的乡村文化。

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做到四个结合

乡村文化与乡村物质不一定同步,但乡村文化需要物质基础,乡村物质必须要乡村文化支撑。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简单的文化设施建设,也不是城市文化的移植与复制,而是乡村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做到如下四个结合:

一是文化创新要与本土特色发展紧密结合。乡村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因此,乡村文化振兴一定要结合本土资源、切合农民的主体需求,发扬乡村文化的 “乡气”,突出乡村文化的 “土气”,凸显乡村文化的地方味,坚守乡村文化的本土特色去发展和创新,不管乡村文化如何发展,本土的根不能丢。乡村文化不一定要高大上,但是乡村文化必须有本土情怀。

2)构建各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设计相关建筑结构的关联性,该种关联性的设计可以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便利,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二是文化借鉴要与继承传统紧密结合。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原料”,乡村文化振兴要借鉴现代文化的优良品质,但必须与农耕文明和乡村自身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面对强势的 “现代”城市文化,要珍惜祖辈传下来的传统农耕文化,找回往日的自信和自尊,坚守乡村文化的精神家园。乡村文化要成为安顿农民灵魂、安放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灵魂的精神家园,就不能抹杀农耕传统文化,不能丢了 “乡愁”。

三是文化保护要与开发开放紧密结合。乡村文化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发展要开发开放,要让乡村文化在大开发中闪光,在开放交流中释放其巨大的价值。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 “乡村文化热”,乡村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争先前往的旅游地,乡村文化释放了价值。但是,有些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没有紧密结合,有的经过开发,把乡村文化破坏了;有的保护了乡村文化,但没有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如当前的乡村文化旅游,有的引进一些同质的项目,把乡村独特的传统文化都破坏了,这就得不偿失。

四是文化内涵建设要与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设施配套,但文化设施不能代替文化内涵建设。当前,有些地方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大搞形式主义,只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搞一些看得见的形象工程,不注重文化内容建设。如某些农家书屋,只有书屋没有书,或摆的书不是老百姓喜欢的书,因而得不到老百姓的喜爱。要把文化设施建设与文化内容建设贯通起来,充分汲取乡土文化营养,既做好文化设施建设,又不断创新乡村文化内容,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最大限度缩短乡村文化与农民心灵的距离,充分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筑牢乡村文化的振兴之基。

(陆福兴,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责编 刘玉霞)

标签:;  ;  ;  ;  ;  ;  ;  ;  ;  

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有灵魂的乡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