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河南省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471013
摘要:精神科危机事件指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危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如暴力行为、自伤、噎食、外走等.[1]精神科危机事件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处理起来也非常复杂。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事件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作出有效的处理。
关键词:精神科;危机事件;预防与护理
资料:根据我科近两年内发生的危机事件资料显示: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的攻击(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或物的攻击(破坏建筑或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行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对潜在的或可能的暴力行为有所认识.
1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有:
1.1.精神症状 大多数的患者在有暴力行为时都处于精神症状控制下,其中最多受妄想、幻觉、意识障碍等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出现的冲动伤人行为往往是突发性的,难以预防[3].情绪障碍患者则常因“小事情”而激发暴力行为。
1.2.个性特征 习惯以暴力行为来应付挫折的个体最易发生暴力行为。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过去有过暴力行为,尤其是最近发生过暴力行为患者,很可能再次发生暴力行为。另外,暴力行为的对象中,有大部分是针对家属及熟识的人的,对此应引起人们警惕。
1.3.诱因 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对患者态度粗暴而激惹病人、病人难以耐受药物副作用、病人的合理需要未得到满足等。
2.暴力行为的征兆评估:
2.1精神症状突然加重或波动,病人突然激动、情绪不安、高声大叫、言谈具有威胁性、固执强求等;
2.2眼睑部及手臂的肌肉紧张度增加,动作增多,捶打物体;对周围的人或特定人员持敌对态度,并以杀人相威胁。
2.3拒绝接受治疗、拒绝合作、拒绝执行病房规定;
出现以上情况之一者,有可能会立即发生暴力行为。
3.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
3.1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为了安全,需注意不要单独检查病人,不要与病人对抗,不要用言语行为激惹患者,并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和收集,以减少人员伤害。
3.2当患者有冲动行为时,当班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通知医生,并迅速疏散围观的患者,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在其他工作人员到来后共同将患者制服。遵医嘱隔离约束病人,用药物稳定病人情绪,并在处理完后正确及时写好约束记录单和护理记录单。
3.3紧急处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首先应考虑人员安全,包括暴力行为者的安全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切忌采取威胁患者的办法,而激怒患者发生自伤行为。
3.4减少诱发因素,加强责任心 及时去除噪音,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工作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避免言语和行为对患者的刺激[4]。
3.5 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长期有效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控制和减少由于幻觉和妄想引起的暴力行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防范和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的关键。
3.6.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工娱疗活动的开展 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语言等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明确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告知患者无法自控时如何寻求其他帮助,消除烦躁情绪。平时多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导致自伤、自杀的因素
4.1抑郁发作是患者自伤、自杀的一个常见原因。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中70%的自伤、自杀患者都有中度至重度抑郁[5]。因而,对有抑郁发作的患者,需提高警惕,仔细评估有无自伤、自杀意念及企图。
4.2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幻觉的命令下出现自伤、自杀行为;有迫害内容的幻觉或妄想的患者也可能采取自伤自杀行动。
4.3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为诱因 如感情受到他人的伤害;为了逃避或解脱某种困境;对某些人或事表达自己的愤怒;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失去亲人或被亲人遗弃等,都可能让患者觉得孤立无援,无能为力,从而选择以死解脱。
5.自伤、自杀患者的护理措施
5.1严密监控预防自杀 对有严重自伤、自杀企图的患者应进行严密监护,必须将患者置于医护人员的视线之内,观察好患者的活动并作好记录;对高度危险者应专人护理或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积极合理的治疗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5.2环境安全 患者的住院环境中杜绝可有利于自伤、自杀的物品,如刀、剪、绳、玻璃、药物等;生活设施应确保安全,以免成为自伤、自杀工具。
5.3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他的不良心境,使内心活动外在化,可产生疏导效应。帮助患者认识他的心情或情感属于人之常情,但认识方法是错误的。教会患者在无力应付时如何求助,而不是采取自伤自杀行动。同时,也要向患者表明,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帮助他,早日治疗好他的疾病,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4其他护理措施 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应注意防止病人藏药,以防病人悄然积存药物用于自杀。
6.噎食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6.1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呼吸窒息。精神病人发生噎食窒息的原因主要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时,出现吞咽运动不协调所致。其次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出现暴饮暴食、抢食、进食过快而出现噎食。
6.2 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对抢食及暴饮暴食的患者,应单独进食,分量分次进食,或专人喂饭,逐步改进不良的进食习惯。对药物副反应较重,吞咽困难的病人,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必要时给予流质饮食,并及时给予抗副作用治疗。
6.3 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预防措施是否有效;使患者认识到缓慢进食、细嚼慢咽的意义。一旦发生噎食,护理人员应分秒必争,反应迅速,立即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把危机降到最小值。
参考文献:
[1]杨伟萍,杨丽娜,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 2013,06(06):205-207.
[2]刘婧,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12(11):121.
[3]付欣;任海靖;精神科护士应对精神科暴力技能培训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10(12):102
[4]潘康平,周晓明,精神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中国民康医学,2010,10(24):93-94
[5]桂立辉,肖水源,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自伤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09(13):49-51
论文作者:周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患者论文; 暴力行为论文; 精神科论文; 病人论文; 发生论文; 危机论文; 事件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