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课论文,堂中论文,多元智能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理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的突出功能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及创新等诸多能力。而很多物理教师误以为物理课堂只适合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对其他智能的培养起不到很大作用,因此不太关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全新的智力观、评价观,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多元智能理论也被认为是我们长期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如今教师们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事实上,物理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故非常有利于教师创设出多元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角度参与课堂;物理实验也非常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学生的多元智能在物理课堂上十分具有可塑性。下面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就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内容整合得很恰当,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下是这位教师关于《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这一节的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一、复习引入课题环节
【教学设计】
采用播放刘翔运动会夺冠视频后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复习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为类比建立加速度概念做铺垫。
师生对话如下:
师: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学习过的内容,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生:(观看视频)
师:……下面我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刘翔为什么赢了?
生:因为他的速度快?
师:什么是速度?
生: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师:很好,可是我们在比赛的时候有谁看到刘翔的速度是多少呢?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来判断运动的快慢。谁能谈一谈?
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位移、在相同的位移下比较时间,如果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就比较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师:刚才我们简单复习了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的,在物理学上经常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如初中学过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压强是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等等如此。今天,我们也将用比值的方法定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请看大屏幕。
【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为加速度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顺利进入新课题的学习中。揣摩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语言设计,会发现教师非常善于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物理学有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这位教师通过设问引导的方式复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就是希望学生重新回顾比值定义方法的运用,以类比建立加速度概念。最后直接给学生交代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将用这种方法定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像这样提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或者理性有序、具有组织性的教学策略能使得学生非常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思维活动也具有指向性,在课堂上就会有较高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在这样类似的问答情境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用科学、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情景设计环节
【教学设计】
采用播放一段研究不同车型(摩托车、轿车、客车)的加速性能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速度变化且变化有快慢之分。视频是教师和学生为了研究不同车辆的加速性能实地采集的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仪表盘上的数据,车辆都是从速度为0增加到60km/h时停止计时。
【分析】
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后立刻能知道不同车辆都在做变速运动,而且通过比较表盘时间能很快感知到三者速度变化快慢不同。教师播放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视频资料,激活学生的视觉,把视觉与知识经验、情感和形象混合在一起并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让学生感知,锻炼学生对视觉细节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后来教师将相关物理量用表格展示出来更具可读性,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三、构建概念环节
【教学设计】
展示表格,三辆车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相同,学生根据已给数据算出速度的变化量,并根据所用时间初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类比如何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总结出如果速度变化量和所用时间都不同的时候判断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即建立加速度概念。
师生对话如下:
师:这三辆车的速度变化量是多少?可以类比以前学过的温度的变化量。所以这里速度的变化量可以用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生:60km/h。
师:请同学们思考,哪辆车速度变化最快?其次呢?最慢的是哪辆车?
生:轿车最快,摩托车其次,客车最慢。
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生:速度变化量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变化越快。
师:他是借助了刚才我们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变化量越大,变化越快。
师:那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
生:我们可以比较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师:那么请大家用这样的比值的方法计算表格中三辆车的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生:摩托车0.85;轿车1.28;客车0.43。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比值和大家刚才判断的不同车辆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关系。
生:比值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师:说明这个比值能够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上把这个物理量称为加速度。这就是我们今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新物理量。
【分析】
这位教师很擅长用语言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策略中,让学生对一系列恰当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加速度概念完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起来的,这样不仅有利于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各抒己见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下,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人际交往智能。而让学生用科学、规范、准确的物理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能培养出有别于其他课堂中的语言—言语智能。当然,教师本身严谨的科学表述、准确的用语、流畅的表达都能自然影响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把握和表达。
四、巩固和运用概念环节
【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阅读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式、单位,讨论加速度方向问题。出示习题让学生演练,然后进行评价反馈,帮助理解概念。
指导学生讨论研究加速度的现实意义。教师展示各种轿车制动性能数据表,问制动时间、制动距离与平均加速度的关系。分析短跑运动会上解说员说的起跑很顺的意思。引导学生设计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先请学生思考讨论测量加速度的依据、要测量的物理量、如何测量等必须考虑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之后小组分组实验测量加速度。
【分析】
教师十分关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时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然后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供类似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的提高,逐步自我完善。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蕴含有物理,最后将物理回归于生活也体现了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优势,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大自然。
实验环节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的理念,从讨论实验目的、测量加速度的依据、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等,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非常有利。
五、小结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实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的教学并不困难,每种智能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需要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将多元智能的培养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安排。正如哈维·席尔瓦所说:“加德纳的理论对教育有诸多影响。事实上,对理论的任何简单和机械应用都不能代表多元智能在学校的运用。”其实,在我们对它的学习和运用中,关键在于理解“多元”两个字,开阔思维,创设多元化情境、设计多角度教学、开展多领域活动、实施多方面评价,物理课堂不再是培养学生单一智能的课堂,完全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但是如何在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多元智能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课堂,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