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_段蔚,王江立,陈宇达,李鑫鑫

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_段蔚,王江立,陈宇达,李鑫鑫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湖北武汉 430223

摘要:我国地质系统基层地勘单位大多创建于 20 世纪50 年代,工作性质从早期的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转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地位,承担着国家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并在生态环境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内容的承载者和传承者,记录了地质勘查及其发展的全部过程,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财富和宝贵资源,为社会再生产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数据支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化的不断普及和提升,全国及省(区、市)级地质资料馆的纸质地质资料已经逐步转化为数字化数据,管理和服务均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然而基层地勘单位的原始地质资料至今仍保持传统手工管理,与目前发达的信息社会极不协调。

关键词:地质资料;数字化;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信息呈爆发式增长,对大数据进行汇聚、关联与挖掘成为当前大数据科学的热点与挑战。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和价值创造形式,正在推动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与知识创新产业。在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管理利用与档案信息化的数据处理与服务发生深刻变化,地质资料与档案工作也将面对大数据的挑战和变革。

1.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 所谓地质资料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物质对象,用计算机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形成电子文件数据提供利用的过程。 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 扫描仪把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迅速实现档案资料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电子文件的存储管理,电子文件不仅需要专门管理,更重要的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载体、存储方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存储系统和存储设备。 电子文件一经产生,就应按照制度严格要求妥善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在我们手中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无划痕、斑点、霉变、变形等损伤,应能在通用读取设备上正确读取且不携带病毒,电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应齐全、完整、准确。 电子文件一般不加密,如果加密,应将密钥同时归档,电子文件不宜压缩存储。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只读光盘,因为只读光盘只能用来检索或者播放以及记录在盘上的信息,而且制作简单、容量大,体积小,便于电子文件的存储管理。 对电子文件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维护,电子档案资料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易受保存环境的影响,一般保存时间为 10~20 年,因此,对所保存的电子文件资料载体,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复制,一确保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可靠性。

2.地质档案数字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强化地质资料信息汇集。强化地质资料汇集交接管理,达到原本和成果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完全汇集交接以及保存管理。不断加强地质资料的开发使用与服务,加强专题整体探索,完善数据库地质资料汇集与构建,进而构成地质档案整体大资源数据库。

2.2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构建各种健全有效的地质信息服务策略、标准化信息服务目标和途径等,确保服务质量。构建高效的监管制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地质资料的汇集交接制度,确保汇集交接的地质资料数量的准确性以及质量的高水平,确保地质资料汇集交接双方所享有的权利及义务。制定不同种类、不同密级的地质档案所对应的传输方法,对于涉密档案提供相应的保护途径。例如,涉及国家秘密的地质档案的传输必须通过国家机要部门进行传输。

2.3提升专业人才团队构建。现实地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系统构造的使用以及采用哪种类型的数据接口等内容,信息加工方面涉及到档案管理的多个业务流程。所以,档案管理部门在实施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者团队,不断学习、提升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加强资料数据加工处理和整体编辑研究以及专题服务的能力,促进成果和实物以及原本地质资料服务管理的统一化,这样建立出来的数据库系统功能才更加多样和高效。

2.4提升安全保护意识。强化保密制度构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升保密意识,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管理相关的地质档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巧妙处理使用和保密二者的关系,构建按照页码定密以及部分定密和小范围定密的细节准则,一定要做好使用流程当中的保密工作,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

3.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涉及信息安全风险中的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数据篡改、系统崩溃等不良后果,因此针对有可能会引发信息安全隐患的环节需要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3.1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地质资料数字化保密管理制度

首先在各单位或企业内部当中应当建立起三项保密管理制度: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内容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安全保密制度,各单位和企业与个人签订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承诺书,确保信息网络安全准则规定人人熟知。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如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人或事,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目的是通过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形成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约束人,建立和推动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

3.2强化从业人员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做相关方面的培训学习

定期对各单位和企业的所有员工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和计算机维护常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并且通过网站、发文等多种方式加大违规外联(违反规定接入外部互联网)宣传力度,将违规外联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和工作机理贯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每个细节,强化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及水平,确保信息安全教育普及率百分之百,实现全员重视、全员掌握,努力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水平,确保单位和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运行。

3.3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杜绝安全隐患

3.3.1固定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的使用地点,尽量不随意更换使用地点。

3.3.2无论在单位内部或是在野外生产基地都不得使用无线网络。

3.3.3对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的非涉密计算机上的网络访问控制权限和内外网的隔离设置严格的安全策略。

3.3.4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数据归档机制。为保证数据丢失后能重新找回,对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定期复制副本以防止因存储工具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备份工具可采用光盘、硬盘、数据备份一体机等方式,并妥善保管。 

4.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与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大数据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信息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也面临新技术的挑战和实践创新的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大资料大档案是推进资料档案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契机,需要资料档案工作者思考探究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与档案信息化发展,创新资料档案管理与知识服务体系,提升地质资料与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文胜. 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D].武汉大学,2014.

[2]杨福学. 国际能源投资相关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D].南京大学,2014.

[3]朱红梅. 中国石油企业境外勘探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孔维东.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改造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王江立.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资料馆为例.[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5

注: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与整合(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项目(编号:1212011220512)

论文作者:段蔚,王江立,陈宇达,李鑫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_段蔚,王江立,陈宇达,李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