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的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与诊断
张志明,许欢科
(1.桂林理工大学 南宁分校,广西 扶绥532100;2.南宁师范大学 经管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 要 :基于生态环境安全视角,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问卷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至2017年间,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呈现两个阶段,在2012年实现转折发展达到相对安全的等级。(2)在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中,压力层P值处于小幅下降趋势,表明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秉承着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状态层S值变化不明显,说明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相对稳定但现实压力仍然存在;响应层R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表明旅游发展对环境改善和治理的作用明显。(3)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仍面临较大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仍应持续推进。
关键词 :PSR模型;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环境安全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履行公约承诺,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挥遗产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探索遗产保护模式与路径,较好地推动了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与遗产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我国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进程中,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为资源基础,较早进行了生态旅游开发,使“桂林山水文化”被大众所熟知。随后,桂林旅游业发展稳步上升,特别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战略的批复和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桂林走生态低碳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举措,鼓励生态科普宣传教育,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际旅游胜地。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以其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遗产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量化研究,可以有针对性为遗产地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与诊断,进而为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提供指导。当前,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一种使命和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日渐主导旅游行为,促使生态旅游成为各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实践。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Aldo Leopold提出的关于土地健康的概念;此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0年启动了生态环境指标研究项目,首创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概念框架[1]。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逐步深入,Jeroen(1999)将生态风险评价分为危害评价、暴露评价、受体评价和风险表征[2];Sorice(2006)从遗产地旅游环境保护的问题与要素出发,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3];Jurado(2012)进一步将旅游地生态安全指标进行细分,并从环境承载力测算的视角分析旅游地生态安全红线问题[4]。国内关于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等方面。左伟等(2003)从指标层级构建视角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5];唐怡等(2018)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海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与测算[6];王丽萍(2017)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测算方法对河南省各类生产性土地进行测评,从而量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李远艳等(2015)基于生态重建的大背景,以PSR指标体系法为基础,对贵州生态系统安全进行评价并得出其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分布状况与时空变态特征[8]。
虽然示范性教学是比较古老的教学模式,但对于成人在职培训中,多以更深入的理论教学为主,较少以示范性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就本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证明,较好的范例对学员有很好的指导和启迪作用,使学员能够很快适应这种高效的短期培训,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安全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而关于旅游地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对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尚未发现。鉴于此,本文选取具有显著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与诊断的视角,深入探讨桂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教学分析 本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实验数据,并且进行数量关系图形建构。在人教版教材“光合作用”这一节中也给出同样主题的探究实验。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材料选择、光源强度以及距离植物远近、对气泡计数和时间紧张等问题,教师常会采用教师演示实验、或只是简单用气泡多少,来定性地描述光源距离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与之相比,该模拟实验则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材料和时间等优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科学思维以及独立实验精神。
一、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
基于PSR模型构建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参考蒋依依(2013)[9]、孟秋莉(2017)[10]等关于旅游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其指标体系。在指标权重的分配上,研究采用了Delphi专家意见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经过多轮专家意见的修改使各类指标值趋于一致,最终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表(见下表1)。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旅游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与诊断,需要借助于可量化的指标体系,通过可视化数据直观体现当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与等级。本研究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关联指标进行要素设计,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系统要素进行细分,并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将桂林喀斯特旅游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O)作为总目标层,以此表征区域内生态环境系数安全等级,准则层是总目标层下的主要因素,而指标层是准则层下的细分因子,用于细分需要统计分析的最小因子。据此构建“压力”“状态”“响应”各层级下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专家意见法对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赋分,对部分赋分差别较大的指标进行二次反馈,最终确定指标权重分值。本研究数据来自《桂林市统计年鉴(2007—2017)》和桂林市统计局、桂林市环保局等。
结合专家意见所确定的指标权重及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对桂林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区2008年至2017年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指数(EESCI)。限于篇幅,只列举了2008年、20012年和2017年的详细数据(结果见下表3),而2008至2017年10年内的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55.32,56.21,57.76,59.2,61.62,62.27,64.17,66.38,67.45,68.57)。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权重
桂林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评议,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喀斯特的世界典范,展现了世界上最独特而优美的塔状喀斯特景观,代表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演化史的完美结局。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由漓江主片区和葡萄片区组成,遗产地总面积约700.64Km2,其中核心区范围约为253.84Km2,缓冲区范围约为446.8Km2,遗产地核心区基本被涵盖在现有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范围内。近年来,桂林旅游业不断发展,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高。实际上桂林旅游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喀斯特地质地貌所孕育的山水景观,因此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然而,旅游发展已经给桂林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如何处理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已成为桂林面临的重大问题。探究旅游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并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诊断,是确保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建成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保障。
表1 桂林喀斯特遗产地生态环境安全指标权重
续表1
(二)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
式中:Cq——指标层单项指标评分值;Wq——指标层评价指标q的权重;p——指标层评价指标数。
第二阶段数值显示2012年之后,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实现了转折(超过60分),逐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向压力较小,生态环境较少受到破坏或所受破坏能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安全程度较高这一层级发展。2012年桂林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超过60分值界限达到61.62,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在2017年达到了68.57分。表明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开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其EESCI值还相对较小(处在Ⅱ级的下限),说明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只是刚刚摆脱压力较大层,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态安全威胁,需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继续强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是区域内整个生态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评价其安全指数则需要通过对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EESCI)进行测算。因此,结合PSR模型所确定的各类指标与相应的权重进行计算,并根据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指数(ESSCI)对整个桂林区域进行综合的评价与诊断。综合评价指标定义如下:式中:Ai——准则层(A)单项指标评分值;Wi——准则层(A)评价指标的权重;N——准则层(A)评价指标数。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可按分值等级说明。
表2 生态环境安全指标综合分级
四、实证研究
张员外的一家老小都上了天。众位神仙早在南天门外等候,请张员外当老天爷,他推辞不了,从此就当上了老天爷,这就是张玉皇。他的七个闺女就成了七仙女了。张玉皇也遇到了麻烦事:种田的要雨,卖菜的要晒葱,撑船的要风,种果树的要露水。张玉皇一听,就下了一道圣旨:“黑夜下雨白天晴,夜浇庄稼日晒葱。果树园里降甘露,河里刮风催帆行。”
表3 2008年、2012年和2017年间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
根据表3和其余年份的数据得出2008年至2017年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安全加权分值,从所得数据可以直观发现数据所对应的分级阶段和变化趋势。参照生态环境安全综合分值,拟定将第Ⅱ级和Ⅲ级的分界线即60分作为区分生态环境安全指数的转折节点。从图1可以发现,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近10年的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指数(EESCI)可明显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8年至2012年,生态环境安全分值从55.32上升到了61.62,生态环境安全级别从有一定压力的上限即Ⅲ级向压力较小的Ⅱ级下限发展。在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的“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层级因素中,压力层级P值所对应的得分指数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62.73分下降到2012年的61.90分,这说明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压力处于逐步降低的趋势,表明在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不断增强。而状态层S值处于上升趋势,反映出桂林喀斯特旅游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还很大,需要在遗产利用方面重视对喀斯特地质地貌环境的监控。响应层R值处于上升趋势,表明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旅游的拉动作用明显,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力度在不断的强化,这也与2012年桂林批复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相关举措相一致。
图1 2008至2017年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变化趋势
式中:Bj——准则层(B)单项指标评价分值;Wj——准则层(B)评价指标j的权重;M——准则层(B)评价指标数。
在第二阶段,从数据和图1所呈现的P值、S值和R值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压力层级的P值变动很小,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处于较稳定时期;状态层S值和响应层R值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说明当地旅游生态环境的现状相比于第一阶段有较大的提升,诸如大气质量、水环境、固废负荷等指标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
在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中,有意地增加空间的层次,使得空间感受变大,从而做到在有限的场地上发挥空间的多样性。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综合上述分析和数据结果可以发现,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指数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至2017年呈现出两个阶段性发展态势,并出现转折利好发展局面。这一测算呈现的发展趋势和桂林旅游发展战略有着密切关系,概况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桂林旅游发展基础及发展理念而言,桂林市一直将旅游发展作为其支柱产业进行发展,持续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采取了较好的保护措施,在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等方面持续推进,为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从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趋势层面而言,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所采取的举措,较好地推动了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也得益于良好的政策保障,例如,从2007年桂林旅游局制定《国家级桂林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开发方案》,至2009年底,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到2013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桂林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为桂林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系列保障。再次,从桂林旅游业发展市场环境来看,桂林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决心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保障旅游产品品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旅游投资、旅游规划、亚太旅游会议交流、旅游环境投入、市场规范、绿色发展、和谐社区等方面扎实推进,使桂林尤其是喀斯特自然遗产区既实现了旅游的逐步发展又能保持生态环境安全的不断提升。
五、结 论
本文将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桂林2008年至2017年间的统计年鉴进行数据分析,选取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相关指标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参考相关学者对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了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PSR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德尔菲专家意见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多轮赋值,最终运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指标值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发现:(1)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自2008年至2017年间,其旅游生态环境安全值呈现两个明显的阶段,并在2012年实现转折发展达到相对安全的等级,从安全指标的Ⅲ级上升到Ⅱ级,表明近年来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在生态环境安全动态发展趋势中,压力层P值处于小幅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有较好的保护策略,秉承着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的原则;响应层R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表明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对环境改善的带动作用明显,通过旅游开发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环境修复工程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践行。然而,状态层S值的分值变化不明显,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现实压力还比较大,在今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进一步重视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严格控制环境承载力和最大环境容量,做好生态环境安全预防与治理工作。(3)研究结论表明,自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安全实现转折发展,综合EESCI值处于两个层级之间的边界值上;同时数据也表明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安全即使在转折阶段上升到了Ⅱ级,但仍处于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阶段;在今后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仍需要注重喀斯特自然遗产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并进一步发挥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生态科普教育功能,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1]Rainer Walz.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ystems:Experiences from Germany[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0,25(6):613-623.
[2]Jeroen C.J.M van den Bergh.Spatial sustainability,trade and indicators:an evalau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1):61-72.
[3]Sorice M G,Shafer C S,Ditton R B.Managing endangered species within the use preservation paradox:The Florida manatee(trichechus manatus latirostris)as a tourism attraction[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37(1):69-83.
[4]Jurado E N,Tejada M T,García F A,et al.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Methodology for the creation of synthetic indicators applied in a coastal area[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6):1337-1346.
[5]左伟,周惠珍,王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研究[J].土壤,2003(1):2-7.
[6]唐怡,韦仕川.基于GIS和PSR模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8(11):40-47.
[7]王丽萍.生态足迹视角下河南省生态承载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2):1456-1460.
[8]李远艳,安裕伦,杨广斌.基于PS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以贵州省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6):279-286.
[9]蒋依依,张敏.基于PSR模型的旅游地生态持续性空间差异评价——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3(2):332-340.
[10]孟秋莉.基于PSR模型的乡村旅游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7(4):121-126.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about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 of Karst World Heritage Site Based on PSR Model:a Case Study of Guilin
Zhang Zhiming,Xu Huanke
(1.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t Nanning, Fusui Guangxi 532100;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5300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urity, the paper is to take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PSR) mode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of Guilin Karst World Heritage Site,and the expert questionnaire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then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urity comprehensive index value.The study shows that: (1)from 2008 to 2017,the Guilin karst heritage of tourism Eco-environment security index had two stages.In 2012,the index reached a relatively safe level; (2)in the Eco-environment security index, the P value of the pressure layer was decreasing slightly, indicating that the Guilin karst World Heritage was developed in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as a prioiry,development as a subsidiary, and sustainable use.The S value of the state layer change is not obvious, indicating that the eco-environment secur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but the actual pressure still exists; the R value of the response layer is in a rising trend, suggesting that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3)the tourism Eco-environment security of Guilin Karst Heritage Site is still faced with great pressure,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should continue to be advanced.
Keywords :PSR mode;Guilin karst;World heritage site;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 :F59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70(2019)01-0013-06
收稿日期 :2018-07-16
基金项目 :2016年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生态科普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62603)和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6YJC850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志明(1988— ),男,江西新干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的研究;许欢科(1964— ),男,广西大新人,南宁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的研究。
(责任编辑:韦国友)
标签:PSR模型论文; 桂林喀斯特论文; 世界自然遗产论文; 生态环境安全论文;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论文; 南宁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