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6月~2016年的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97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4年的5月~2015年的5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95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优于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研究组护理差错事件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中实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满意度上升。
关键词:护理安全路径;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
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是医院中安全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偏高的科室,其护理质量的优劣,也是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充分体现[1]。我院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实施护理安全路径,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获得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了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的6月~2016年的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97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4年的5月~2015年的5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95例患儿做为对照组。入组标准:①所选患儿均是由家长陪同前来就诊,被安排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输液。②患儿有相对完整的临床资料,方便对此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③患儿家长具备一定交流能力,能够配合。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调查发现,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是安全事故和护理纠纷多发科室,2015年的6月我们将此做为重点,制定护理安全路径并以此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找出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既往收治患者常发生的问题,分析护理工作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参考国内护理安全路径运用案例,总结优质的护理经验,根据收集、调查、评估获得结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护理安全路径内容和实施计划,护理安全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护理管理与日常工作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2.1护理管理 ①建立并完善以责任组长、护士长、护理部为主体的监控机制及管理体系,确保护理安全路径相关的日常护理工作能够规范、全面落实,并对此加强考核、评价和督导;相关科室指导、监督工作由护理小组完成,需要制动指导、检查计划,利用随机抽查与定量定期检查互相结合形式对护理人员仪容、相关制度执行、安全防护、操作技能、沟通技巧、应急预案、急救技能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和检查,需要每天对不同的环节进行检查并给予现场点评,若发现问题现场予以指导,同时对发现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要求护士长每周对科室中情况予以检查和指导,针对存在和发现问题和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进行考核,同时按月将整改情况和路径落实情况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则结合护理安全流程对门诊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了解基本需求和建议,并将结果反馈至各个科室,方面科室以此进行持续改进。②各护理环节均需制定健全、严谨的质量标准,将配药班、穿刺班、巡视班相关工作流程及输液患儿交接转送、输液时急救等方面工作加以优化,制定详细工作流程;同时,我们针对急诊室工作特殊性,制定与之相关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输液室护理工作各个细节没有疏漏。③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定期对参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相关培训,强化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定期举行安全知识考核、竞赛和法纪法规相关知识考试,提高护理人员把控护理风险的意识[2]。
1.2.2日常护理工作方面 针对日常护理工作成立各个班组。①配药班工作:主要负责给予患儿和其家长热情接待,在患儿、家属来到输液室后主动进行自我介绍,查对信息,收取药物,将相关信息书写清楚,介绍输液室环境并告知输液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上述工作完成将患儿交接给巡视组,在将医嘱和药物交接给穿刺班[3]。②穿刺班工作:与配药班做好交接,收到医嘱和药物后进行严格查对,一一查看药品、液体、日期和医嘱内容,迅速、准确的配置药液,将输液器插好,操作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日常做好治疗室物品清点工作,确保治疗室中无菌、清洁消毒物品的齐全和补充;接到患儿时查看医嘱、药品名、药物浓度、用药剂量和日期,并以口头反问式核对其姓名、出生年月日、再请家属再次查看注射单,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按照流程与规范操作,保持动作轻柔、准确,将患儿相对粗、直的静脉做为穿刺点首选,期间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将良好沟通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③巡视班工作:将患儿与其家长安置好,交待相关适宜,对输液室中各位患儿输液情况予以巡视,注意观察输液期间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意问询患儿的主观感受,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处理措施;根据患儿病情合理控制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输注速度不应过快,以免增加患儿心脏负荷;参与紧急情况下对患儿的抢救工作,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提高救治效率;执行严格查对,帮助患儿及时换药、拔针,将输液产生的废弃物予以处理,并提醒保洁人员做好终末卫生及消毒工作;全程遵循微笑服务原则,运用所掌握沟通技巧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帮助患儿解决存在的疑问,可利用此阶段时间给予简单健康教育,为患儿家长讲解用药作用,说明观察和护理重点,强调遵医嘱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患儿输液期间重视安抚和心理干预工作,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帮助患儿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感,还需做好患儿家长的情绪安抚工作,有些家长往往由于患儿病情、情绪变化感到手足无措、烦躁不安,要予以重视,格外注意沟通时语气、态度,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考评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评分,同时对各项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以此对比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后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儿中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每次患儿完成输液由巡视班问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对比
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优于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后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既往所收治的多是发生感染性急性疾病的患儿,如急性肠炎患儿、急性肺炎患儿等,有进展快速的特点,而其家长受到患儿疾病症状和情绪的影响心理状况堪忧,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导致在和护理人员沟通时效率下降,甚至引发护患纠纷;此外,输液室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与之相关的护理工作向来有直接性、动态性、具体性和连续性,也导致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成为了存在风险因素较多的科室,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护理差错和安全事故发生。我们通过对既往安全事故与护理差错的研究中,发现这其中多数原因和风险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人因素仅仅是其中一个要素,而这之前,往往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并相互作用。由此可见,若要提升护理安全性,最有效途径还在于事件发生前对相关因素予以避免,并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治疗予以加强,实施有效控制[4]。
近些年来,为适应医疗技术、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新形势下患者的需求,护理路径理念从国外引入我国,被认为是增强参与人员积极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效率的先进护理模式[5]。我院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自实施护理安全路径,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路径内容和实施方案,对护理管理和日常工作细节予以优化并重视各个环节护理质量,确保护理管理有长效管理机制,而日常工作有理、有据、有效,促进护理人员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同步提高。本文研究显示,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优于落实护理安全路径前;研究组护理差错事件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充分证明了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实施价值和效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满意度上升。
参考文献:
[1]苏惠,谢滨萍.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4A):924-925.
[2]王玉秀.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37-38.
[3]马雪琴.儿科病区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天津护理杂志.2012,20(3):189-190.
[4]马俊霞.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8):173-176.
[5]吴姗.婴幼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2010,11(21):129.
论文作者:李爱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患儿论文; 急诊论文; 儿科论文; 门诊论文; 路径论文; 质量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