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传统的住宅模式发生改变,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受到影响,不利于儿童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研究,以便为儿童提供适宜的交流空间。本文主要围绕儿童交流特点、儿童交流和户外活动空间之间的关系、户外活动空间营造原则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儿童交流特点有充分掌握的基础上,以促进儿童交流为目的,提出相应的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营造策略,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儿童交流;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营造原则
前言:在社会不断进步及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在信息处理上的能力明显增强,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逐渐减少。并且受到封闭环境的影响,无法满足儿童自身的交流欲望,对儿童行为引导上存在不足,是阻碍儿童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建立适当的儿童交流活动空间,通过为他们提供户外活动场所,来实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儿童交流特点
儿童在户外空间中的交流活动主要是借助游戏进行的,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他们会将兴趣点转移到同伴身上,并希望与自身性格特征相一致伙伴展开交流。由于儿童心理特征具有多变形的特点,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儿童交流活动过程中,容易被周围环境吸引,通常交流时间较短。并且儿童交流特点还体现在对客观事物有较大兴趣上,大多数儿童喜欢冒险类活动,这类活动能极大程度激发儿童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是构建户外活动空间时要考虑的内容。
二、儿童交流和户外活动空间之间的关系
活动空间能一定程度引导儿童行为,因此,需要保证活动空间应具有人性化特征,吸引儿童在相应的活动空间内进行交流,为儿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儿童处于户外空间中,将直接与自然环境接触,相较于单一的室内空间而言,复杂多变的室外空间更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提升,说明户外空间在儿童发展上有促进作用[1]。
三、户外活动空间营造原则及策略
(一)营造原则
在进行基于促进儿童交流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时,应主要遵循以下营造原则:一是人性化原则。对于儿童来讲,要想促使他们与空间发生交互作用,则需要确保空间设计符合儿童行为特点及心理特征,即是在严格遵照人性化空间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使得各空间区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实际进行空间设计时,要首先对儿童年龄、性格等有所掌握,能为不同交流需求的儿童提供活动场所,并有利于引导儿童根据自身交流需求而形成活动团体,有利于儿童交际能力及协作能力的提升。二是交互性原则。指的是在打造户外活动空间时,需要保证儿童能自主开展交流活动,在合理运用交互性员原则的条件下,确保空间功能区的合理设置,为儿童多种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支持,凸显空间灵活性,进一步达到空间价值有效利用的建设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策略
1.打造有利于儿童交流的空间意向
意向指的是人们思维及意念投射出的象,对于不同功能空间来讲,将为参与者传达相应的空间情感,从而达到空间与儿童活动紧密联系的效果[2]。儿童行为具有变化性及随意性等特征,对他们而言,空间意向的营造对儿童交流活动开展效果有直接影响,应做到凭借简单的空间语言来传达重要信息的目的。具体营造空间意向时,可采取新的营造手段及表现手法等,通过为儿童交流提供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并结合空间设计主题进行细节处理等,包括服务设施的配备及色彩设计,可确保户外活动空间对儿童有较大吸引力,并能在细节设计的引导下,激发儿童交流欲望。如对于具备一定运动能力的儿童来说,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空间时,可在空间内放置相应的运动设施,同时在色彩设计上,需要重点运用较柔和的颜色,以便满足儿童心理需求。
2.增强户外活动空间的趣味性
在以促进儿童交流为活动空间构建目标时,应合理创建具有趣味性的室外活动空间。首先,需要增强空间层次感,结合空间功能需求来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借助空间基础设施尺寸及摆放位置等,达到空间设计美感的提升。其次,需要借助形态符号来提高活动空间吸引力和趣味性,户外活动空间通常体现出开放性特点,能为设计者创新思维的运用创造基础条件。空间趣味性的凸显,可通过设置情景形态及装饰形态等实现,如利用公共艺术增强空间特征,通过文化活动的组织,来丰富空间内涵,有利于帮助儿童选择适合自身交流活动的空间。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色彩关系,向参与者传达积极乐观的心理印象,如部分户外活动空间建设更倾向于使用红色、橙色等情感强烈的色彩,能调动儿童活动积极性,并在设置创意设施外观的情况下,能一定程度提升活动空间趣味性。另外,在记忆符号使用上,由于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将对某些符号有特殊情感,因此,进行户外空间设计前,应能做到对某一时期下儿童共同记忆的了解,进一步将特殊符号运用在空间设计中,是提高空间设计价值的重要途径,可起到促进儿童交流的作用,在为儿童提供趣味性活动空间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形成活动群体,并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
3.增加活动空间可达性
为了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空间在儿童发展上的促进作用,则应注重活动空间可达性,相关设施大小应根据儿童行为特征设定,并且做到空间构建符合儿童活动特点的构建目的。活动空间可达性是确保户外空间建立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同时是确保活动空间间设计有效性的关键。空间可达性便是方便人们到达空间区域,实际进行空间设计时,要全面考虑户外活动场地布局,以便捷人们活动为主要设计原则,从而在合理规划基础设施配置的情况下,为儿童交流活动提供有效场所。
结论:综上所述,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对儿童活动及空间的关系加以研究时,可发现空间对儿童行为有引导作用,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活动空间,以便满足儿童发展需求。在进行户外活动空间建立时,应从儿童心理特征着手,合理选择空间建设手段,并且在建立活动空间时,要遵循人性化原则、交互性原则等,确保户外活动空间符合儿童行为特点,真正发挥空间在促进儿童交流及各项能力提升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2]张莉.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及其未来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论文作者:廖海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儿童论文; 活动空间论文; 空间论文; 户外论文; 原则论文; 趣味性论文; 可达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