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姜莹莹1,孙双阁2,狄红月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市 300250

摘要:目的 对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6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再实施质量控制,之后再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引起院方高度重视。

关键词: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效果

血液净化室是医院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室,其牵涉到诸多的设备仪器,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且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大对血液净化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力度,以促使医护人员规范实施血液透析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1]。本文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61例,常规组中27例为女性、34例为男性;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53.78±2.34)岁;其中15例为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为肾病综合征患者、18例为肾盂炎患者、14例为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干预组中28例为女性、33例为男性;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54.23±2.17)岁;其中16例为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为肾病综合征患者、17例为肾盂炎患者、12例为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障碍者及无法配合治疗、护理者,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如下:在透析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根据医嘱控制好所有患者的脱水量和透析时间等。同时,应经常查看患者的穿刺部位,如出现渗血,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证病房的整洁性和舒适性。另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重改变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经常与医生交流,以确保患者能够充分透析[2]。

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再实施质量控制,具体如下:①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应严格按照有关部门对血液净化操作流程的规定,再根据医院的具体状况,编制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标准。首先,应设立质控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区间负责人及质控员,再结合小组成员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等对他们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3]。同时,应针对治疗控制的有关项目编制一些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以提升质量控制管理效果。此外,小组成员每月底均必须认真分析并总结质量控制结果,以便及时找出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且必须向护理部汇报,以便尽快解决问题。②重视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医院应结合实践工作状况编制一套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根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而且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流程、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感染控制以及患者登记等均应纳入管理制度内[4]。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可参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再根据患者的意见以及医院实工作期间极易发生的问题来制定培训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5]。④严格执行透析机消毒管理,为了避免患者受到感染,应认真执行血液透析机的消毒工作,在结束每次透析治疗之后,均应立即对透析机实施消毒处理,并用紫外线灯对其表面进行照射。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护理工作效率、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说明护理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来处理相关数据,以%代表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以(±S)代表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中14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2.95%;干预组无一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0.00%,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X2=17.39,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一个高危人群,许多环节均有可能引起院内感染,再加上透析治疗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流程较为复杂,要求护理人员更加细心。血液净化室的护理管理水平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倘若未严格执行血液净化室的设备消毒管理工作,则有可能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指的是通过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和透析仪器的消毒工作,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通过质量控制,可及时地找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由质控小组针对问题及时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6]。本次研究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人员、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引起院方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高利群,高飞,王素霞. 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1(63):187-187.

[2]姚仙娥.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2(1):29-30.

[3]吴靖,周美玲,连芬,等.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39-141.

[4]吴晓华.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16(16):132-133.

[5]李小君.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6,6(14):234-235.

[6]李艳秀.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32(1):273-273.

论文作者:姜莹莹1,孙双阁2,狄红月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姜莹莹1,孙双阁2,狄红月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