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位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为这些组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行政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行政机构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客观分析了我国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剖析了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思考
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权力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自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体系建设不完备等问题,特别是内部控制体系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现状剖析
(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视不够
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太过重视政绩而疏忽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1]。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备强烈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快速建立和高效运作。当前,还有一些机构的负责人秉持传统的观念,认为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在规章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的,不承认内部控制系统是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相互联锁的动态监控机制,也认识不到在内控体系建设和运行上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是简单地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一种变换了花样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没有针对性和深入调研,只是参照其他单位的模板,没有与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因而难以真正解决自身存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当然也难以达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预期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不适应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求
在中央层面下大力气推广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仍然参差不齐,很多单位仍然延续传统的“一把手”管理模式,不仅欠缺创新的能力,也在主观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力度不够,其内部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比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过多受到其内部机构设置的影响,在创建内部控制机构方面还过多的局限于现有的内部机构设置,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审批权限职责不明、流程不合理等问题[2],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毫无益处。此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不够完善、不够细化、不够全面、不够有针对性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在财务支出、收支结余和财务处理等方面存在失控现象,直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造成负面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沟通机制不畅导致财务管理与业务两张皮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由于内部各部门间、各业务科室和负责人间沟通渠道不畅通,沟通机制不健全、反馈不及时、信息不对称,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广泛存在着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两张皮的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对单位的整体工作没有宏观把握,认识不全面,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科学评估资产损益情况,想当然地认为财务就是会计与核算工作,难以实现对单位整体资产的“门儿清”,导致资产和账目相脱节。这种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在传统管理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自为政的弊端,不仅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也会极大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这也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势在必行的重要原因。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制衡机制还没有高效运作
就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内外监督机制而言,存在着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3]。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由于内部监督机构在设置上存在不够科学的问题,而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运行不到位又必然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难以有效开展。正如上文第一条提到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普遍还存在对内部监督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这在客观上也是造成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运行不规范、出现监督漏洞的原因之一。相应的,在具体的监督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唯上”心理的作怪下,就容易让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相互纵容包庇,财务制度“挂在墙上”,会计核算不规范、挪用专项资金等,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监督成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内部审计方面,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审计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没有独立出来,仍然让财务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因此,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单位,其内部监督机制必然不会健康有序,财经纪律的执行就没有良好的环境,资金管理上就容易漏洞百出,一些重大经济问题就难以被及时纠偏。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审计机构也存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形,比如,对所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通常仅涉及到一般经济事项,对这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缺乏监督、督促和评比,这也是一种监督漏洞,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和高效运作。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浮在表面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但据笔者了解,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仅仅满足于形式,满足于内控手册的编制,认为手册编制完工后就万事大吉了。更有甚者,组织了一批精兵强将花费巨资夜以继日编制内控手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但当硬件齐备之后就将内控抛之脑后,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延续之前的路数,根本没有将之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出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还处于外力推动的被动应付阶段,而不是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些组织和其负责人责任心、使命感不强,改革意识不浓,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其实,内部控制就是以风险为导向的,以流程为基础的,是一种系统化的梳理和流程再造。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对单位之前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修正,从而达到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要求。内控的流程要体现风险和措施,根本上就是要瞄准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与制度和流程相结合,再把内控方法运用其中,通过分权制衡,使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内部信息更加对称,方能形成“制度调动千千万”的局面,实现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目标。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基本原则
在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必须明确并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行稳致远。一是要坚持全覆盖。内控制度体系的覆盖面必须是整个单位,不留死角,不搞特殊,要能够涉及到整个单位的每一个机构部门和工作人员,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广泛约束机制。二是坚持经济性。内部控制体系应当是一种简洁高效的管理模式,不应打造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制度,在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经济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实现较高的性价比。三是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内部控制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实现内部体系的互相监督制衡,因此必须保证内部岗位在设置上职责权限划分合理,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既权责分明又相互监督。四是坚持信息反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完善。
(二)畅通内部沟通渠道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沟通机制的建立健全,不仅要拓宽信息沟通的途径,还要畅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让问题和隐患及时被发现和处置。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不涉密信息单位内部及时共享。此外,还应畅通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机制,鼓励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提高单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一方面,要构建单位内部相互制衡监督的内控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内控监督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完善监督考核效果评价机制。另一方面,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层次性,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对内控中的问题和效果及时评价,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纪律约束、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对推进我国行政体制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单位仍然重视不够,被动应付,因此要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畅通内部沟通渠道,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真正让这一好制度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妍芯.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4) :196-197.
[2]丁莹.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学习,2017(1):233-233.
[3]张凯.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河北企业,2015(6):62-63.
论文作者:朱晏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论文; 体系论文; 制度论文; 单位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 内控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