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政治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过程中论文,和平论文,政治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0;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4)02-0107-04
一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各阶级、民族、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在一定生产方式、一定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形成的有关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 价值趋向的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和指导的政治思想以及由此所展开的各种意 识形态要素。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已经开创了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 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样一条和平崛起新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 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助于创造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条件。
一个大国崛起的政治条件是国家的政治体制基本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生内战的 可能性被基本消除。[2](P136)以中国为例,自清末起国内战乱不止,太平天国起义、 国民革命军北伐、军阀混战,国共内战,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不亚于一 场内战对民族崛起的破坏。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才逐渐 稳定下来。经过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到了90年代中国进入崛起阶段的政治条件基本形 成。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国内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等方面的挑战,再 加上我国政治体制不够完善,造成政治体制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文化具有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推进政治体制变革、影响政治过程、维系政治关系 等功能。一方面,它可以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心理基础和政治思想保证,政 治文化作为社会政治体制稳定的思想基础,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转变或稳固政 治价值观,强化人们对现实政治系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进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政治 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主体保证;另一方面,它对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指导作用,政治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综合性的社会政治 变革运动,它不仅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涉及到政治文化中的政治理念、观念的变 革与更新,而后者必须先行才能确保政治变革的成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 化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经济发展。
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经济条件是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工业具备了大规模出口生产 的能力,科学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2](P146)到本世纪初,中国进入小康社 会,应该说中国经济起飞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是,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远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 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难题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知识经济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培育出高素质的人 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知识经济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文化,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的实践,它不仅能满足人民群 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是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 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具有直接而巨大的支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 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来吸引和凝聚 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助于营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基本国际条件是得到国际社会对其主权合法性的广泛承认和尊敬 ,而且这种主权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受到任何置疑和挑战。[2](P145)崛起是综 合国力的迅速提高,这种综合国力包括了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军事保障能力 。没有国际承认,一国就难以迅速提高在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 后,国家主权长期得不到承认,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 法权利,中国才解决了主权的国际承认问题。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化中有关国际战略的思想为指导,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坚持维 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承 认和尊重。中国的崛起道路是一条奋力崛起却又坚持和平、坚持不争霸的道路,这已深 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之中。
二
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是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 战略。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功能和积极作用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会不断地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注入新的因子,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也必定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 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陈旧的“官本位”的政治文化的消解。
“官本位”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明特征,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官本位”思 想虽减弱了很多,但它的遗风仍在作崇,致使权力腐败现象在我国屡禁不绝。中国要实 现和平崛起,必须逐步消除“官本位”文化,用市场本位、社会本位来取代国家本位、 政府本位、官本位,这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加入WTO是我国顺应经济 全球化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水平,为中国的和 平崛起创造了新的条件。仅以WTO的“透明性”原则为例,其作为一种规范已经开始植 入我国政治文化之中。在现实政治中,人们更加要求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 所有需要了解的人公开。“官本位”为特征的政治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拒斥。
2.新型政治文化因子的培育。
全球经济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涵,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离不开参与全球经济贸易 。而全球经济贸易体制往往以多边规则为基础,这些规则蕴含的法治精神、民主精神、 平等精神、协商精神、公开精神、开放精神、自由精神,为我国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政治心理基础,构成了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新鲜因子,成为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一 个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这些“规则精神”必将深 深影响我国公民的观念,从而大大促进我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奠 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尤其是随着加入WTO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变化,与公有制 的多种实现形式相联系,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相联 系的群体,他们对政治的发展要求与渴望,成为推进政治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加之外 来文化和外籍人员行为的影响,民主平等的氛围将会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 ,这些都有利于我国新型政治文化因子的培育。
3.优秀民族政治文化的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世界政治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这种意义的深 层内涵,在于为世界政治文化的发展注入合理的文化因子,为人类社会合理性与合法性 发展的历史进程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积极推动世界政治文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 一个开放、多元化发展的世界文化,大大推进了文化交流与开放,使人类共同的精神文 化财富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民族政治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治文化资源和国际文化条件的同时,也使我国可以向世界展现社会 主义及其政治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有力地推动我国政治文化向世界范围拓展。随着 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发 挥的影响力将日益加大。中国宽厚待人的文化也将影响到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减少文 明冲突,促进不同文明的融合,使之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文明。
三
1992年,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以购买力评价的方法将中国的经济规模扩大了几倍,说 是相当于美国的45%。从此世界舆论有关中国崛起的报道就越来越多。虽然越来越多的 外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但其中许多人并不认为中国的崛起有益于世界的发 展,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安全构成威胁。[2](P3)因此,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实现和平崛起,将面临着“他人无法体会的困难”。西方政治文化是一种“高势 能”文化,具有极强的扩张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会利用更为开放的国门,加 强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遏制中国的崛起,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也产生 了强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1.在宏观层面上,制约着社会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共同体的支持问题。没有政治认同,就无法达到政治稳 定,也就谈不上政治文化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主要体现为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信念和情感问题。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各种外来文化 及其价值观,不仅外在地产生政治涵化作用,而且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激活足以影响政治 文化的各种变项,这个作用又被全球化对信息传播的扩散而大大加强,成为制约对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认同的重要外部因素,形成不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条件。
2.在中观层面,制约着政治权威的合法性。
政治权威是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离开了权威就无所谓政治发展。在经济全球 化过程中实现和平崛起,我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问题仍不能忽视。一是制约着对政府的 信任。中国经济改革的迅速发展不断要求进行新的体制改革,但是体制改革涉及诸多领 域,困难重重。这样,一部分公民就容易对政府产生怀疑,使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转为 对政治持怀疑和冷漠态度。二是制约着政治决策的权威。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区分为非 正式制度(意识形态、道德约束、习惯等)和正式制度(宪法、法令、政策等)两种类型。 正式制度(政治决策)的权威依赖于它与非正式制度(政治文化)的兼容和协调程度。在二 者兼容协调性较差的情况下,作为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会以其内含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则 使人对正式制度缺乏价值认同,以致阻碍其实施或对其进行适应性调整,导致正式制度 的出发点被扭曲。
3.在微观层面,制约着政治行为的规范化。
政治行为的规范化是政治行为文明乃至政治文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政治行 为缺乏组织性,缺乏理性,以极不规范的方式表达政治主体的意志,就会破坏社会秩序 ,搅乱稳定局面,甚至威胁现有政权的存在。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多元文化并存的 同时又存在着更为广泛和激烈的文化冲突。其结果是受到强化的非主流政治文化作用于 主体的选择,使行为背离制度规范,导致其失落和无序,这将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 我国政治文化建构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
“能否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2](P46)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我们 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世俗化是 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层面,从广义上讲,它是指包括反神学精神在内的宽泛概念,即它 是在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民主化和法理化的政治文化。
1.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
我国当代政治文化是由多种不同内容的政治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文化系统,其中居于 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称之为主流政治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灵魂。在我国,这 种主流政治文化就是我国上层建筑中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从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 新情况、新问题的现成而具体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 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致力于研究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主流政治文化。
2.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显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虽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却没有任何 一个民族可以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现代中 国的意识形态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且影响着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思想发展。中国传统 政治文化的许多思想和精神不仅与现代政治文化不相违背,而且比西方更悠久、更深刻 。当然,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大一统”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政治文化,这套传统的认 知体系常常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于传统政治文化既不可能是“全面复兴”, 也不可能是“全盘否定”,而应该创造性地转换、嬗变与更新。
3.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同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 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正因为如此,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政治文化才能够相 互交流。就其社会性而言,政治文化没有国界,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如果用联 系的、发展的眼光和矛盾分析的观点来看待西方政治文化,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有许 多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 过程中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更要注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国主导政治文化的合理 性。
4.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
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民参与的扩大,而公民参与的扩大有赖于政治社会渠道的完 善和全民族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当前,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加强民主法治思想的宣传教育,扩大主导政治文化的影响;二是要扩大政治沟通 渠道,实现政治心理的合理调控;三要依法限制非法的政治宣传活动,为中国和平崛起 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
收稿日期:2003-09-11
标签:政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学论文; 官本位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