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一、背景介绍
课代表来交作业的时候,顺便捎来班上一个同学给我的纸条:“老师,关于最近的语文课,我有些话想和您说,希望您不要生气。最近我们的语文课上一直都在上古诗词,《春江花月夜》、《蝶恋花》等这些古诗词需要上这么多么?每次上课都觉得很沉闷,听着听着就想睡觉了。我们很多同学好像很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很难体会这种文绉绉的语言。您能不能灵活变换教学方式,不要让我们感觉古诗词的学习除了手法分析就是背诵。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悲哀,有些委屈,也有些无奈。经典诗词不强调意象、手法分析,不背诵,那还怎么应对考试?但学生的这一席话更是提醒我来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我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停留在“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的层面?
二、教学过程
针对这一问题,在接下来的诗词《醉花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设计中,我将课堂重心转向诵读,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朗读,由学生自己做评委,评出表现优秀的个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在反复强化的诵读练习中,引导学生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体味诗人在《醉花阴》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结果,我上了一节让我兴奋又让我沉思的一节语文课,课堂教学在我平静的预设和引入中开始,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课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原本是想用郭沫若的对联导入的,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累,我采用了由旧导新的方法导入课堂。无论何种形式,只要符合这堂课的特点就好,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要求学生以五人小组的形式讨论怎样诵读此词,全班分九组,并选出小组代表来朗读诗词,表现出他们的讨论结果。接到任务后,同学们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诵读,教室里书声朗朗,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5分钟后,进入小组代表展示其组内讨论结果的第一轮竞赛。果然,学生们的诵读形色各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分钟之后,同学们开始陈述自己诵读感受,有的说是根据对该句诗意思的理解,有的说是根据作者的处境,有的说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的理解等,我并不置可否,我将各位同学的理由分类写在黑板上,让他们这些阅读经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诵读诗歌。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范读。让他们在比较中评断出诵读优秀的小组,到这个环节结束时,同学们不仅读出了诗歌的句读,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诗歌情感体验,一举两得。
一切教学都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地进行着,但在最后的迁移拓展环节中,意外还是发生了。我的教学设计是将《醉花阴》和《声声慢》进行对比阅读,可刚到了这环节时,《我心永恒》的音乐就从隔壁班飘进了我的课堂,学生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了,这也让我有点懊恼,但如果学生“大动干戈”强行镇压的话,学生原本高涨的情绪肯定会被打击,从而对老师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得不偿失。我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静静地欣赏完歌曲。师问:“在欣赏完歌曲后,你对此有何感触?”生:“想起了动人的画面,露丝和杰克在船头吹着海风的经典场景。”有同学甚至当堂模仿起那造型。师追问:“那李清照和露丝的性格、遭遇有何异同?假如这两个人穿越会面了,她们会交流些什么?”
兴趣始于问题,问题解决得于兴趣,而课堂的最后,没有武断地去强制学生回到我原先预设的话题中,而是借力使力,因势利导地变换了教学资源,我的课堂最后在问题激烈的讨论中圆满地结束。回顾这堂课,源于学生的需求,我选择被学生“牵着走”探求改变中遭遇了意外和不完美,但是我和学生都在努力,力求学有所得,教有所获。
三、教学反思
“满腹诗书”是古代文人的阅读追求,而现代社会里,我们的学生更愿意沉醉在快餐文化中。爱好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愿意讲,但学生却没有相对应的热情。通过这次尝试,我意识到: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不能满足于对文本的深入钻研,不能满足于知识层面的教学成果达成,而要观察学情,进行情感投入,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真正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切实从学生需要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会为你的课堂创造亮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都还是离不开老师的主导的。特别是在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提的问题并不都是有质量的问题,学生的疑问开始往往只会停留在基础知识或文章表面,要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长期引导,通过具体问题的示范、引导训练,慢慢地提升问题的质量。
懂得张弛有度,借力使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要求老师必须松开紧抓课堂的双手,给学生发散思维的自由空间,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但与此同时,这种个性化学习,往往会旁逸斜出,超出老师的课堂教学预设,更多地指向了课堂生成,再加上课堂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总有一些想不到的意外发生,打断老师预设的课堂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因此对课堂放任自如,撒手不管。相反它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事无巨细,尽可能地揣摩学生心理,以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有心人,张弛有度,控制好教学局面,灵活有度因势利导地处理突发事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和谐。
论文作者:姚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老师论文; 张弛论文; 小组论文; 同学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