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邻近地铁线存在突涌风险的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论文_李丽英,朱书诚

中交二航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我国长江流域的深基坑施工一般都面临着高承压水的情况,特别是当深基坑周边存在地铁等重要设施时,对周边地面沉降和土体变形的控制更为严格。本文结合中交二公院新建科研综合大楼工程,通过合理的降水、支护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突涌事故发生,确保基坑施工及周边构造物安全。

关键词:临江深基坑 临地铁深基坑 突涌 安全措施

1 前言

突涌是基底下承压水冲破其上部土体,发生水及砂子涌向基底表面。突涌不仅会造成基底以下部分水土流失,而且基底土质会遭到破坏,使土体变软导致承载力下降,严重时会造成围护结构内移变形,危及基坑安全,同时造成周边地面沉降,危机周边构造物。

我国长江流域地下空间工程发展迅猛,深度大且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为了防止发生突涌和减少基底隆起,基坑开挖前要做好基坑降排水,同时要控制周边地面沉降,降低对周边构造物的影响,本文以中交二公院新建科研综合大楼工程为依托,采取止水帷幕隔断承压水补给,然后再进行降水的方法,并进行计算分析。

2 依托工程概况

中交二公院新建科研综合大楼东南侧为东风大道,西北侧为立业路(二公院现办公大楼),东侧为13层烂尾楼,西侧为10层财富广场办公大楼。

场地总体平坦,整平地面标高约为34.60m~34.1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14.20m~-16.70m,主楼核心筒部位基底为-16.7m,主楼电梯井坑底为-18.6m,实际总体平均基坑开挖深度13.10m~14.10m,局部深度15.7m。地下室平面呈整体长方形,基坑坡顶线长131.87m,宽69.6m,周长约为403m,基坑开挖面积为8730.4m2。

2.1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本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

2.2水文地质概况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

潜水赋存于浅表层第四系黏性土中,受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水位受气候条件影响变化较大,无统一水面,总体均为黏性土孔隙含水,富水性较差,水量小。

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圆砾中,埋藏较深,分布范围及厚度差异性大,上部黏性土与下部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与长江支线距离为6km,承压水与长江水存在水力联系,地下水补给较大。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砂质泥岩风化裂隙中,与上部圆砾层中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接受其补给。

2.3周边环境概况

(1)北侧构筑物:地上为东风大道及其高架桥,地下为3号地铁隧道。东风大道地面高程比拟建工程现状场地高程最大低2.6m,基坑北侧支护桩外边线距高架桥水平距离27.2m;距3号地铁隧道边线18.4m,基坑底标高与其底标高基本持平。

(2)南侧构筑物:为12F中交二公院办公大楼,下位地下室结构,基础为桩基础,距基坑南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24.8m;距支护桩1.0m布有市政电缆沟(宽1.4m×深1.0m)。

(3)东侧构筑物:为财富广场,主楼13F框剪结构,裙楼3F框架结构,下为地下室,基础为桩基础,主楼距基坑东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12.65m,裙楼距基坑东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5.45m。

(4)西侧构筑物:为烂尾楼,主楼10F框剪结构,裙楼3F框架结构,主楼距基坑西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7.35m,裙楼距基坑西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5.25m、4.75m。

3 突涌风险分析

基坑底部与地下承压水层顶面高程差最小处距离为3.98m~4.05m。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6.2.15条对裙楼地下室底板板底、主楼筏板底进行抗承压水突涌稳定性验算,承压水位取长江丰水季节水位23.80m。

(1)

——坑底突涌抗力分项系数,对于大面积普遍开挖应大于1.2;对于局部承台分别开挖,应大于1.05;

D——坑底至承压水水层顶板的距离;

——D范围内土的平均天然重度;

——承压水水头高度;

——水的重度。

表3-1筏板大开挖抗承压水突涌稳定性验算表

通过验算,易发生突涌部位为主楼筏板②区域(即底标高为-16.7m区域)及主楼电梯井区域。

4 突涌风险安全控制措施

4.1安全技术措施

(1)布设4个降水井,布置于主楼筏板②区域,对该区域及主楼电梯井区域进行减压降水;布置4个观测井,分别位于相应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同时观测井作为降水井备用井使用,主要用于应急突发事件。基坑四周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打入承压水层,阻断地下水补给,同时降低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详细布置如下图:

图4-1 降水管井及观测井布置图

(2)开挖期间加强监测,对支护结构顶部、邻近建筑物及邻近地面可能出现的裂缝、塌陷和支护结构工作失常、流土、流沙、渗漏或局部管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记录、检查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确保作业人员熟知操作规程、存在危险源及相应应急知识。

4.2应急处置措施

(1)在涌水水眼处开挖一道排水沟,排水沟内填上空隙较大的建筑材料,排水沟通往基坑边的集水井,及时将水排走。

(2)基坑涌水过大时,立即停止开挖,将施工人员和机械撤离现场,采用碎石、砂袋进行回填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进行处理后才能继续开挖。

(3)采用双液注浆法对基坑涌水地段进行封堵处理。操作中由两台压浆泵把主剂和固化剂从不同回路压入混合器内混合,然后灌入土层。两种浆液混合后的凝固时间一般很短,浆液的配合比需要定量控制,操作中要对水玻璃的玻美度进行控制,达到快速止水的目的。

(4)加大管井抽排水量,降低承压水水头。

(5)现场施工负责人立即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排险。

5 支护结构对地铁的影响分析

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12)第4.0.7条规定,本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变形控制δ≤30mm;同时需要满足地铁线路正常运行的控制指标:地铁结构最终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不大于20mm,隧道最终收敛变化20mm,日变化量不大于1mm。

基坑主要支护型式:基坑四周钻孔灌注支护桩+基坑内钢立柱桩+上下两层内支撑梁体系。其中支撑梁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四周灌注桩之间上部为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下部为挂网喷射砼防护。

经计算,基坑开挖及支撑拆除过程中支护桩最大位移17.70mm,地铁3号线隧道的最大水平位移2.60mm,最大竖向位移2.47mm,满足要求。

6 结论

结合中交二公院新建科研综合大楼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止水帷幕隔断承压水补给,然后再进行降水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突涌事故发生,进一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12.

[2]元翔,宫全美,石景山,等.卵砾石地层深基坑高承压水降压方案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6(增刊1):185-190.

[3]戴斌,王卫东.受承压水影响深基坑工程的若干技术措施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6,11(增刊):1659-1663.

论文作者:李丽英,朱书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长江流域邻近地铁线存在突涌风险的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论文_李丽英,朱书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