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度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情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情况论文,年度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形势下,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主动地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了乡镇工业改组改造和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三业结构继续向合理方向转变。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7156亿元,比上年增长9.14%,其中第一产业314亿元、第二产业20913亿元、第三产业59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7%、8.26%、13.45%,第三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从三个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变化看:2000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16%,比上年下降了0.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为77.01%,比上年下降了0.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1.83%,比上年上升了0.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说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并取得一定成效。从地区结构情况看,东部地区三业结构分别为0.72∶83.68∶15.60,中部地区为1.78∶70.43∶27.79,西部地区为1.96∶51.37∶46.67,与上年相比,三个地区第一、二产业均有一定的下降,而第三产业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8、1.18、0.53个百分点。
附表一: 2000年产业结构比重表
项目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本年 上年 增减
本年 上年 增减 本年 上年 增减
全国 1.16 1.36 -0.20 77.01 77.64 -0.63 21.83 21.00 0.83
东部 0.72 0.83 -0.11 83.68 84.35 -0.67 15.60 14.82 0.78
中部 1.78 2.09 -0.31 70.43 71.30 -0.87 27.79 26.61 1.18
西部 1.96 2.34 -0.38 51.37 51.52 -0.15 46.67 46.14 0.53
(二)从行业结构看,呈现出“三降四升”态势。
2000年,在全国乡镇企业七大行业中,其中: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2000年三大行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14亿元、18812亿元和2101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16%、69.27%和7.74%,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20、0.55和0.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游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呈上升态势。2000年上述四大行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658亿元、2626亿元、1288亿元和357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11%、9.67%、4.74%和1.32%,分别比上年上升了0.05、0.38、0.31和0.11个百分点。全国乡镇企业行业结构的这一变化是各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结果,与产业结构出现的积极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附表二:
2000年行业结构比重表
项目农业工业建筑交通批发旅游其他
本年1.1669.27
7.746.119.674.741.32
上年1.3669.83
7.826.069.294.431.21
增减
-0.20-0.55
-0.08
0.050.380.310.11
(三)从工业构成情况看,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下降,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上升。
2000年度,全国乡镇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676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181亿元,占总量的54.47%,比上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495亿元,占总量的45.53%,比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在轻工业中,农产品原料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1882亿元,占45.01%,比上年下降了4.04个百分点;非农产品原料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2299亿元,占54.99%,比上年上升了4.04个百分点。在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完成增加值483亿元,占13.82%,比上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原料工业完成增加值713亿元,占20.40%,比上年提高了1.10个百分点;加工工业完成增加值2299亿元,占65.78%,比上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下降,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上升,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的结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关闭“十五小”企业,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部地区的轻重工业格局。
(四)从产品结构看,传统产品仍占主体地位。
2000年乡镇集体工业企业38类产品中的12大类主要产品的增加值为6800亿元,占乡镇集体工业企业总量的89.46%,比上年的86.09%提高了3.37个百分点。其中:服装纺织业占14.66%,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占11.10%,建材业占11.89%,食品饮料业占9.59%,机械制造业占10.10%,电子电气工业占7.97%,采掘工业占6.34%,石油化工业占5.91%,橡胶塑料业占4.99%,造纸及印刷工业占3.78%和木材家具工业占3.13%。由此可见,以服装纺织业、建材业、金属冶炼业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大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近38%。与上年相比较,2000年乡镇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以下三大因素的作用。一是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带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其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二是受到我国即将入世的利好刺激,带动了服装纺织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其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78和0.47个百分点。三是受世界新经济潮流的影响,乡镇集体工业企业中电子电气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75个百分点。以上三个因素使相关的四大产品的合计比重比上年上升了5.38个百分点。
(五)从出口产品结构情况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份额较高。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8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9%。从出口产品的增速看,机械、土产、化工和服装四大类产品的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分别为17.17%、12.50%、14.29%和12.81%。从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看,轻纺服装产品所占的份额较高,2000年度出口交货值为4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9%,占出口产品交货总值的48.69%,对总量的增长贡献了7.1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全国乡镇企业产业调整初见成效,第三产业连续三年高幅攀升,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企业中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2000年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13.8万个,比去年减少4万个,完成增加值1882亿元,同比下降了10.72%,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去年的26.20%降为24.52%,下降了1.68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21.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九五”期初的18.40%增加到21.85%,增加了3.45个百分点,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低,尚未达到我国平均水平。三是乡镇企业传统产业产品的比重偏大,而新兴产业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从2000年的统计数据看,全国乡镇集体工业企业中电子及电气工业完成增加值622亿元,只占集体工业企业总量的8.10%,比上年增加了0.7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产业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占总量的比重为3.14%,比上年增加了0.38个百分点。因此,以电子及通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对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工作建议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信息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集聚优势,科技创新,服务农业”的要求,促进乡镇企业第一二三产业、轻重工业及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发挥区域经济的特色效应。
区域经济的特色,代表区域的资源和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地理、人才、管理和经济实力四大优势,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加工工业的产业升级。中部地区要加快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公司+农户”的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步伐。西部地区要着力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水利、矿产、旅游、农副产业资源、边贸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原料工业和边贸经济。
附表三:
2000年度乡镇集体工业主要产品结构表
名称 本年比重%上年比重%增减个百分点
合计89.4686.09 3.37
1.服装纺织工业 14.6611.88 2.78
2.金属冶炼及制品业 11.1011.16 -0.06
3.建材工业 11.8910.51
1.38
4.食品饮料制造业 9.5910.05 -0.46
5.机械制造业10.109.630.47
6.电子电气业 7.977.220.75
7.采掘工业
6.346.97
-0.63
8.石油化工业 5.916.79
-0.88
9.橡胶塑料工业
4.994.940.05
10.造纸及印刷业 3.783.740.04
11.木材及家具工业3.133.20
-0.07
(二)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内外联动效应。
今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千方百计吸纳民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通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商合资合作企业,通过外资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上,要加快民营工业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为产品结构调整营造一个良好的载体。
(三)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宏观政策的带动效应。
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一是入世机遇。2001年我国加入WTO即将实现,入世对我们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和体制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工业,抢占国际加工市场。二是西部大开发机遇。“十五”期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施阶段,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这次政策机遇,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如建材、电子通讯等产业。
执笔人:周海生 沈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