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两个转变 促进县(市)外贸出口再上新台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外贸出口论文,再上论文,新台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清当前形势,增强加快发展县(市)外贸出口的紧迫感
(一)县(市)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江苏外贸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县(市)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6月,全省县(市)外贸公司自营出口59233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1.0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3%。其中张家港、常熟、吴江、 吴县市四家外贸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自1992年张家港市外贸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以来,到目前为止,江苏已有53家县(市)外贸公司获进出口经营权,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全省外贸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感到,县(市)外贸在发展过程中有下面几个显著的特点:1、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随着“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全省各地特别是沿江地区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始终把“三外”工作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龙头来抓,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对外贸易,有力地推动了外贸出口。实践证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成正比的,重视程度高,支持力度大,外贸发展就快。2、 表现出了强烈的机遇意识。赋予县(市)外贸公司进出口经营权,为县(市)外贸公司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县(市)外贸公司以获权为契机,加大开拓力度,积极寻找客户,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对外成交,打开了局面,取得了成效。3、 体现出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不少县(市)外贸公司在开展自营出口工作中,始终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畏艰难,奋勇开拓。以张家港市外贸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县(市)外贸公司,凭着“自加压力、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活跃在我省对外贸易这个大舞台上,已成为一支朝气蓬勃的出口生力军。4、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1993年,全省18 家县(市)外贸公司自营出口17248万美元,有7家公司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1994年,29家县(市)外贸公司自营出口55435万美元,增长221.4%。自营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张家港、吴江、吴县、武进、常熟等5 家外贸公司;1995年,全省县(市)外贸公司实现自营出口113043万美元,占全省的9.59%。有6家公司自营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其中张家港、 吴江、常熟和吴县四家外贸公司自营出口超过1亿美元,分别达到22165、12472、10794、10180万美元,在全省出口超1亿美元的24家外贸公司中,分列第6、16、21、24位。
(二)充分肯定县(市)外贸在发展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县(市)外贸机构和企业是我国对外经贸系统的基层组织,是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重要基础,在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担负着发展出口商品生产、组织出口货源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 县(市)外贸企业是县办工业、乡镇工业和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是国家发展外贸出口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2、 促进了地方商品经济、尤其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以及对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外向型进程, 特别是在扩大出口、引进外贸、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组织、促进及管理工作,为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条件。4、 在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拳头出口产品。
二、正视存在的困难,抓住有利机遇,增强搞好自营出口的信心
当前,对外贸易的确面临许多困难,也存在诸多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又要利用有利的机遇,增强信心,提高决心,努力工作,扩大出口。
从县(市)外贸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外贸企业对市场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适应性不强,出口增长尚未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二是一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未能把自主经营落到实处,管理体制也尚未理顺;三是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适应开放和取得经营权以后的新形势,难以拓展出口业务。目前,人才缺乏问题在县(市)外贸公司,特别是苏北的县级外贸公司仍相当突出。五是出口渠道不多,客户少,相当一部分县(市)外贸公司尚未打开国际市场,没有稳定的国外客户,限制了外贸出口;六是债务负担沉重,有些企业遗留的历史包袱尚未解决。
纵观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可以说,当前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重中之重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外贸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外贸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县(市)外贸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整个经济工作的中心,经贸工作也不能例外。外经贸领域相应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指:一是从传统外经贸体制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贸易规范要求的新型外贸体制转变;二是外经贸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转变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外经贸领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达到双重目的:一是建立外经贸发展主要依靠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的机制,实现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二是提高外经贸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更好地为促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服务。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县(市)外贸而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八五”期间, 江苏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出口翻了两番。这种增长主要靠经营主体的扩大和出口数量的增加,而经济效益却提高不大。所有大宗出口商品在“八五”期间几乎没有单位价格上涨的。这种靠牺牲效益来求得增长的做法将会使外贸陷入困境。因此,外经贸主管部门和外贸企业都要在观念上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企业经营要从“重速度(规模)、轻效益”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从思想上摆正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县(市)级外经贸主管部门的职能要由微观事务管理为主向调查研究、宏观指导为主转变,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2、深化外贸企业改革是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环节。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两个转变的结合点,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就成为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环节。县(市)外贸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速转换外贸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继续抓好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落实和推广,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分配等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向管理要市场,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有条件的县(市)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要逐步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要按照资本经营的内在要求调整外贸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方法,建立与资本经营相适应的定价策略、核算方式和财务指标体系,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多年的传统定价核算方式和财务工具。
3、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 逐步走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与外经贸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调整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紧密相关,因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目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调整外经贸发展战略和计划方式,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将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变到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上来。克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观念和习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使外经贸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增长速度。第二、加大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的力度,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优化结构,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实现出口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快实施“大经贸战略”,提高外经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通过实施“大经贸战略”,实现外经贸与科技、生产、金融、商业等部门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更好地为实现总体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4、坚持两手抓,大力加强外贸队伍的自身建设。 在当前外贸出口宏观环境偏紧的情况下,我们强调要提高外贸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因此,我们要在干部职工中进行经常性的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形成一支有集体荣誉感、能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
四、振奋精神,奋力开拓,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
江苏县(市)外贸已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九五”期间,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理顺工作思路。
1、自营较早、业务发展已具一定规模、 各方面已很顺畅的县(市)外贸公司,要进一步确立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的观念,更大范围的组织干部职工适应形势的变化,努力开拓,全力拼搏,在困难情况下,搞多元化经营,把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相结合,出口与进口相结合,外贸与内贸相结合,向综合运筹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积极贯彻“以质取胜”战略,创自己的牌子,不断发展新品,抓好质量,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把贸易经营与科研开发、投资生产等结合起来,提高综合经营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和发展对外贸易网点。在内部管理上,坚持规模与效益并举,以效益为中心,严格财务管理,降低费用水平和换汇成本,实现出口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逐步走上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
2、自营刚起步, 尚未完全进入健康轨道运作的一部分县(市)外贸企业,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企业的经营重点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从思想和工作上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要善于克服自己的弱点,善于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拓宽经营思路,通过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把外贸业务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从求生存到求发展,进而在自主经营的路上壮大自己,实现新的飞跃。
3、对于一部分刚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苏北县级外贸企业来说, 要立足于开好头、起好步。首先要抓好外贸公司的组建工作,通过优化资产组合、合理分流人员、清理债务负担,尽快成立无债务负担、能够轻装上阵、自主经营的外贸公司;其次,要尽快培养和招聘外贸人才,建立外贸专业队伍,为开展进出口业务打好基础;再次,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合法经营;第四,要抓住机遇,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脚踏实地、稳步发展。需要提醒的是,在自营初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既要大胆探索,又要谨慎实践,防止受骗上当,避免经营失误,千万不能因为工作上的过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这个问题需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认真对待。
县(市)外贸在我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强化对县(市)外贸工作的领导和扶持,要从有利于经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创汇出发,加强指导,搞好服务。针对全省外贸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经贸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共同发展。在日常工作中,热情关心和研究解决县(市)外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政策指导、业务经营、企业管理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协调服务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县(市)经贸委和县(市)外贸公司更应相互信任、相互关照、相互沟通、相互尊重,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外经贸事业的发展。我们同时希望县(市)外经贸委、外贸公司在省辖市外经贸委的指导关心下,与海关、商检、银行、财税、工商及生产主管部门密切合作,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全省的外经贸事业和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