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合办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中应论文,高校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高校联合办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关系;2.重点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与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关系;3.联合方小范围资源优化与地区高教整体结构优化的关系;4.联合的形式与联合的实质的关系;5.大胆改革与稳步推进的关系;6.增新专业特长与保持改进传统优势的关系;7.联合办学过程中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8.系统内的改革与系统外配套改革的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入点的联合办学,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在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在积极推进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也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毕竟是一件涉及部门、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广大教职工和企业等方方面面利益的大事,不能简单从事。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关系
实施联合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通过联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突出的表现是:(1)注重外延式发展,忽视内涵式发展,造成高等学校规模效益偏低。据统计,1994年我国高校平均规模仅2591人,其中本科院校平均3418人,专科学校平均仅1338人。(2)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追求小而全,造成专业点分布过多,点均招生数过低。据统计,我国本科学校现有8800多个专业点,平均每个专业点年招生仅47人左右。(3)师生比不高,造成有一些高校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师超编现象,高校教师工作量相当低,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年没有多少课上,平均周学时约在4个学时左右。(4)设备闲置浪费严重。据国家教委统计,我国现有高校的建筑面积,如果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在校生数绝不止是现有的数字。而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相当低。很多价值昂贵、先进的设备,长年“空关”,很少使用。即使是使用的,使用率也很低。(5)经费支出结构极不合理。由于规模效益和师生比偏低,造成高校有限的经费多数被人头费吃掉。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国家还难以大幅度增加对高教投入的情况下,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外,还必须看到,目前高校的经费仍比较紧张,办学条件也比较困难。据统计,1993年全国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4102.30元;比1992年的4091.94元增长2.53%。尽管1993年全国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有不同程度增长,但由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4.7%,零售商品物价上涨13.0%,教育事业费短缺的情况仍较为突出。1993年高校生均公用经费为2040.55元,比1992年2086.24元增长-2.19%。全国18个省、自治区高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减幅最大的达36.8%。如果将物价上涨的因素计算在内,那么,高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状况可能会更严重。而且,高校的基本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统计,1994年我国普通高校较舍建筑总面积为1.24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但由于在校生规模大幅度增长而投入不足,生均校舍面积由上年的42.4平方米下降到40.9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学校达70%以上。而且,自198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基建投资至1992年连续出现负增长后。近年来,又由于受行业职能转变的影响,在相当一些高校中继续呈下降态势。这种状况已严重危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出发,我们必须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少花钱多办事,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从高等教育是国家居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基础性产业出发,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又应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强支持力度。这两者是统一的,而不应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互相对立起来。目前,最紧要的是在联合和管理权限的转移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原有的投入,而不能使高校在联合中失掉本来就已严重不足的原有的投入,成为几不管的地方。此外,要在积极探讨经费转移和到位的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从而不断为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重点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与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关系
联合办学是一个办学主体的调整过程,这一过程不能单兵独进,必须与其他改革互相配套。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主办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大的条条与块块的分割,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又形成小的若干条条、块块。在这种办学体制下,除国家按人头确定的财政拨款外,高校的基本建设经费、科研经费都是由主管部门提供的;高校的招生、毕业分配计划也主要是依据行业需求制定;高校教师职称的评聘基本上是独立的系统;高校的领导干部也主要由其主管部门任免。在这种体制下,高校也被视为各主管部门的“部门所有财产”。而实施联合办学后,伴随着联合向深层次的发展及管理权限的转移,必然会涉及到一系列与该体制相矛盾的问题,诸如:如何保证体制改革后财政拨款的正常投入;如何确定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科研经费以及其它专项投资的具体划拨办法;如何实现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衔接,如何重新确定招生区域和保证行业人才的特殊需要等等。这些都需要:一方面要在实施联合办学中淡化高校的部门所有制,使高校逐渐实现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否则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的);另一方面,要在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的同时,配套地推进投资体制、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健全人才市场,使联合办学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保证。
三、联合方小范围资源优化与地区高教整体结构优化的关系
联合办学是一个联合方之间内部资源、结构优化的过程。通过联合办学,要实现联合方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联合促进专业结构、教职工队伍结构、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联合办学也更是一个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的调整过程。要通过联合这一契机,来积极改善地区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使之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因而,实施联合办学,既要有利于联合方之间的资源优化、结构优化,同时还应考虑地方的整体布局和专业调整的需要,要有利于地区整体结构的优化,即: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联系应有统一规划,应通过联合实现高校内部结构与地区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优化的统一。否则,地区本来缺乏工科专业,还要将工科院校与综合类等合并,削弱工科;或本来师范院校过多,还要通过联合加大师范院校规模,虽然在小范围实现了资源的优化,但在整体上又造成了新的不合理结构,势必导致高等学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四、联合的形式与联合的实质的关系
联合办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很大,而且高等学校系统内部也是千差万别。因而,联合不能搞一哄而起和一刀切。联合的形式应是灵活的,因地、因校制宜的,可以是多部委联合、学校之间联合,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的联合,中央与地方共建,也可以在条件成熟的院校间组织合并等。在联合过程中,也不能单纯地追求时髦,为联合而联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联合形式,都不能使联合流于形式,关键是看联合是否有利于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否有利于高校健康地发展,是否有利于高校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建设服务。
五、大胆改革与稳步推进的关系
联合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切入点。积极推进这一改革,就要求部门、行业公司、总会、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都能以改革的魄力,大胆尝试。但联合办学毕竟也是一个利益的调整过程,它的深层次的发展涉及到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和教职工等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推进这一改革,还应认真贯彻国家教委提出的“方向明确、态度积极、努力探索、措施得力、步子稳妥、逐步到位”的工作方针。无论是“共建共管”,联合办学、合并,转归地方管理,还是企业参与办学,都要以不引起高校工作的混乱为前提,都要以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要保持学校的稳定,努力使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对联合办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达成共识。要通过动员、宣传、讨论,做好认识上的统一工作,避免在意见分歧很大的情况下,强行推进。同时,还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施工方案,统筹规划,避免过去出现的大起大落的现象。
六、增新专业特长与保持改进传统优势的关系
联合办学是一个挖掘潜力、产生新的增长点的过程。联合不是简单的累加,或简单的谁吃掉谁。联合首先应有利于取长补短,增新专业特长。要通过联合产产1+1>2的效益。其次,要通过联合调整专业,促进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形成学科群,使相关学科优势互补,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适应力强的人才。同时,在增新专业特长,扩大专业适应面的同时,还应对原已形成的优势学科,予以区别对待。对虽是长线专业但仍具有长久保护价值的优势学科,予以适当的保护。对目前是短线专业急需发展的优势学科,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使其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联合办学过程中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联合办学是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它必将对改革条块分割的体制,建立条块结合,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管理为主的新体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联合办学的发展,也必将带动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但联合办学也是一个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愈向深层次推进,就会愈触及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如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人员的合理流动,机构的精简等等。如果联合的过程,只是简单地换个婆婆,或是简单地1+1=2,那势必使高校所背的包袱越来越重,联合办学也就必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推进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在积极带动宏观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的同时,也要积极设计规划参与联合高校的内部改革的方案,使联合真正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八、系统内的改革与系统外配套改革的关系
联合办学的发展除了在教育系统内进行配套的改革外,同时还需社会系统改革的配套。如果不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体系,就无法规范高校联合中的行为;如果不在计划、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拨款体制的改革,就无法保证在联合过程中高校的经费投入在保证原有基数的情况下逐步有所改善。如果不建立成熟的、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就会无法适应行业、部门对人才的需求由主要依靠本部门所属学校向依靠人才市场的转变的需要;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无法在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实现人才的合理分流,就无法保持高校的稳定和改革的深入。因此,联合办学如果只注重系统内的宏观协调,而忽视配套改革的话,是无法健康发展的。所以,推进联合办学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在系统内搞好协调外,还需要配套地推进诸如法律体系、人才市场、社会就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标签: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