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配电线路方案规划与设计论文_徐文1,刘先晶1,王跃东1,隋佳新1

某项目配电线路方案规划与设计论文_徐文1,刘先晶1,王跃东1,隋佳新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辽宁大连 116011)

摘要:配电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做好配电线路规划和设计,才能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对此,本文根据某项目配电线路规划和设计的落实,对其配电线路设计中的气象条件、导线规格、截面、杆位确定等不同规划要点进行简要分析。调整供电范围与线路供电半径,进而提升配电的电压稳定性。

关键词:配电线路;方案规划;设计

项目中该村镇f11装见量在12315kva,其最大荷载电流为441a,负载率在80%,属于重载线路。线路装见容量较大,穿越两个村镇供电,使得线路运行与维修具有较大难度,供电半径过长,电压较弱。此外,和另一村镇f16的关联位置有2个,网架结构缺少合理,使得供电得不到稳定保障。本项目规划从f11约3670kw负荷转为f9供电,科学合理控制配电线路半径,进而调整f11电压量。

一、配电线路设计环境影响因素

架空线路机械分析,温度、风力、履冰厚度是影响配电线路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进行配电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相关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原有线路运行经验。根据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要求确定,该项目最高风速选择与地面10m高位置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高参数。结合该省气象单位资料分析,该地区境内与地面距离为15m,重现时间在30年的10min中的最大风力为32.6m/s,雷雨日数在86。所以,该项目的在环境影响因素计算上采取电力研究单位绘制的气象组合条件展开规划。选择最大风力位置,风力选择v=35m/s。

二、导向规格和界面的规划设计

通常情况下,根据标准电压消耗值选择,并符合发热要求与机械强度,以及负荷状态预留一定的裕度。而想要保证配电线路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需要10kv线路截面在35mm2以上,三相四线零线截面大于相线截面的50%。其他分支线、接户线全部根据具体用电系统容量选择。

电缆网环网结线内的每回线路的环路电缆截面在300mm2、240mm2。其中,变电站从首个开关站的电缆截面要求在300mm2,现有电缆驳接选择截面在240mm2.所以,该项目的新建电缆选择300mm2和240mm2截面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三、配电线路路径检测和位置确定

(一)配电线路路径设计

在路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几点要求:第一,符合该地区发展规划,尽可能节省占用面积,为农耕种植提供方便。另一方面,符合农业机械化、道路设计要求,防止线路变更。第二,降低电能损失与电压损耗,节省项目成本投入与施工、维修等,线路路径越近越好,低压主干线需要与道路两端靠近。不过,应在保证不影响车辆通行状态下。第三,保证线路稳定运行。线路路径也要规避雨水深积区域,远离可燃物,防止出现断线、撞线等现象造成火灾事故。

为满足上述要求,该项目的配电线路路径设计为:第一,选择zryjv22--3x300电缆,总长为5456m,中间接头为15个。在某站f9高压柜引下,顺着电缆沟管埋设到新f11工业区域分线新26#塔,引上,连接原有新f11工业区域分线架空线。第二,选择zryjv22--3x300电缆,总长为275m,由新f11边线干线原35#引下,顺着现有电缆管。

(二)杆位设计规划

在路径选择后进行杆位检测。首先,测量线路首端与终端杆位置,如果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或用电要求,则需要进行转角杆定位。只有这样,结合首端杆、转角杆、终端杆定位将总体线路划分为多个直线线路。随后,测量各直线段长度,做好档距规划。第二,直线杆定位。首端杆与转角杆、终端杆位置选择应综合考量拉力线位置合理性,以及是否具有挖拉力坑位置。第三,在杆位选择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规避影响人们以及接户配电箱开关进出线的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做好线路档距规划,通常情况下,10kv配电线路在在工业区应小于80m,除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外,最长线路也不可大于100m。绝缘导向通常在30--40m,最大也不可大于60m。

四、导线分布形式设计

想要缩减电杆高度并避免断线问题而造成导线搭连问题,10kv配电线路导向设计三角状分布形式。如果有特殊状况也可以选择垂直分布形式,不过需要中性线架设在相线下端。导线水平分布设计过程中,若线路周围有建筑物体,中性线需要接近建筑物,进而提高相线与建筑物体之间的间距,避免发生触电。此外,也要做好导线间距控制。

结合本项目具体状况,选择新筑2b顶管型电缆管190m;新筑分布埋设4孔管电缆管670m,新筑4管分布50m,全部项目中电缆走廊设定在某路段西侧。

五、混凝土电杆确定

想要确保电杆运行时间,降低维修次数与成本投入,配电线路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制度要求的产品,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不过,在一些市政道路、省道周围的电杆需要综合考量非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如果转角杆不能拉线则可以选择钢管杆。电杆高度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状况选择。不过,通常状态下10kv配电线路电杆高度应大于10m,跨道两端电杆高度在12m--15m为宜。随后,电杆埋设深度设计。电杆的基础需要结合具体运行经验、材料、地理状况设计规划选择是否使用底盘与卡盘。不过,电杆埋设深度至少应在电杆高度的1/6。

六、防雷接地

想要避免雷电波击入,电缆进出线需要在进出位置把电缆的金属外层、钢管和电气装置连接。全部电气装置不带点金属部分和金属构件全部应根据标准要求接地。高低压避雷装置的接地位置和铁件,低压端中性点金属外层需要分别连接在同一接地设备中。100kva的接地设备的电阻要求在10w以下、100kva以上配电接地设备的接地电阻率应在4w以下。

首先,本项目把该地区f11约3670kw荷载转化为某站新建f9供电,进行两站之间的供电规模调节与供电半径,确保了f11电压稳定性。优化后的f11装见容量在3975kva,预测最大荷载电流在110a、负载率在20%,同时和新出的f9负载率为45%、f16设计为f8转供,负载率在33%构建线路,进而达到电力的转换。其次,f9调节改造f11负荷后的装见容量在8340Kva,预计最大负荷电流在233a、负载率在45%。同时,和f11连接成为2---1环网进而达到转供电转换。最后,在本项目供配电线路的设计有效避免了f11重载缺陷,网架也进行的优化,提升了线路稳定性,提升线路运行效果,能够运行稳定性,符合线路周边短时间负荷要求。

结语

配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确保科学、合理性,并对其经济效益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线路设计确保安全性、可行性,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沈永旭.农网改造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及其规划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6(05).

[2]吕恒.城市综合体配电线路接入方案分析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6(12).

[3]李光.10kV农网供电方式及配电线路规划设计研究[J].通讯世界,2016(13).

[4]蔡尚发.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设计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18).

[5]聂小泉.农网改造中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及其规划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

作者简介

徐文(1963-),男(汉族),辽宁金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配电关键技术。

论文作者:徐文1,刘先晶1,王跃东1,隋佳新1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某项目配电线路方案规划与设计论文_徐文1,刘先晶1,王跃东1,隋佳新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