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 745700
摘 要:现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迫切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较为枯燥但地位极其重要的课程。为了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我们不妨引入“生成性课堂”这种新型的模式。本文专门对此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生成性课堂 构建策略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强调知识灌输而忽略了能力转化。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科学构建课堂,因此,生成性课堂构建理念应运而生。生成性课堂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尤其是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更是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了讨论。
一、生成性课堂简介
生成性课堂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它是指在开展教学的环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的手段,使他们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的周期得以缩短。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而是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生成性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要点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难度更大,知识体系更加抽象,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艰涩和枯燥。因此,生成性课堂有利于让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活”起来,让枯燥而抽象的知识变得具有趣味和形象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如下要点:
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互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对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局限性进行补充。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关于“集合”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思考:什么是元素?什么是集合?并让学生列举出集合的表示法。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就可以回答教师的提问了。然后,我们再针对于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补充。通过学生的自学与思考,再加上教师的补充,学生就会更加快速地掌握关于集合的相关概念、定义及基本特征。
其次,教师要寓创造性于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提前预见的状况。此时,如果我们能够以自身的创造性来进行应对,不仅会有效地化解这些状况,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不同的教师由于其教学风格上的差异,如果能够将创造性有机地融入高中数学课堂,那么就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关于“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一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同之前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有着较紧密的联系,一些思维较活跃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物理学相关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有机地将物理学当中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同物理学之间的交叉与关联,由此开拓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再次,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就课本上或者与课本相关的某个知识要点进行质疑和批判,批判性思维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当学生大胆质疑,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变对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为大胆探索。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关于“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黄金分割”这个概念进行思考,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黄金分割”现象。首先我们对学生给出这样的观点:“黄金分割”只是一种巧合,只不过这种巧合是大概率的。然后学生就会进行质疑:如此之大的概率难道只是巧合吗?这里面是不是包含心理学方面的因素或者其他的因素?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质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有效地得到了培养。
最后,教师要充分预设弹性情境,并积极采用“尝试教学法”。这种预设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的,是一种严格遵循高中数学之认知规律,同时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呈现出对新知识的学习之整个过程。它最大程度上有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动态性生成,使具体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基于“弹性预设”,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修正,有利于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的“函数及其表示”时,我们首先将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制作为PPT。当学生通过观看PPT初步掌握了函数的相关知识点,我们便可以给学生列出函数的表示法,并设置相关的提问,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
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对于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我们要认真分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采取有效的方案,构建起完善的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金光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3,9,(21),98-99。
[2]冯罗宁 生成性课堂,生成知识之“沃土”——略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2017,6,(18),87-89。
论文作者:何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有效地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