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了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后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自我管理分值比较中,本文发现观察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227-02
现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也随之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长期治疗并进行有效控制[1]。由于很多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造成糖尿病复发,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且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日趋成熟,很多学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各项指标,因此我院于2016年1月开始对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所属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23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1±3.1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其中Ⅰ型糖尿病20例,Ⅱ型糖尿病20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2±4.3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主要是采用集中教育的方法,对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知识,用药方法等,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观察组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了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具体包括:(1)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包括病史,学历,体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管理和运动指导,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断跟踪患者变化进行修改,饮食上既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标准严格控制食物的摄入,也充分考虑到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2)由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较多,充分照顾到患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多采用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让患者在看到图片的时候对护理人员的宣教能够充分理解。(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容易反复,因此该病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宣教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安抚。(4)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特点及爱好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通过护理人员及其患者家属 ,监督和督促患者按时按量完成运动计划,并根据血糖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
通过参考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2],及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制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评测,主要检测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满分为100分,测量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将所有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当中,采用SPSS 19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指标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表达,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由表可见,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后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自我管理分值比较中,本文发现观察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接触患者的第一线,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若糖尿病患者能够正确的自我管理和遵守医嘱的话,可以与正常人寿命一样[3]。个体化护理是一种针对每个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的措施,周小英的研究发现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是社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措施[4]。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的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分值为6.3±1.2优于对照组8.4±1.5,观察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P2Hbg)分值为9.3±1.6优于对照组12.4±2.4,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分值为6.8±1.4优于对照组7.2±1.4,而观察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等自我管理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敏.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9,21(9):96-97.
[2]孔艳萍,陈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现状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91-92.
[3]罗少薤,邱翠竹,朱倩华,等.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900-1901.
[4]周小英.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256.
论文作者:裴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个体化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