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瑞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洛阳 471003)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的面对治疗,促进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内科;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Q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305-01
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诊疗和康复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会对患者康复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其中观察组7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150例的患者筛选制订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允许进入的患者条件为: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整体情况知情,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应该具有能够完成调查量表的文化程度;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如严重的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和肺部其他疾病,神经或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应该超过3天。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20~78(平均年龄47±2.4)岁。首次住院患者108例,再次住院患者42例。慢肺阻患者67例,哮喘患者42例,肺炎31例,呼吸道感染10例。病程1~15(平均7.5±2.5)年。将15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病程观察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的措施如下:①环境认知: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科室情况、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等基本情况,让患者对其周边环境有所了解,尽快适应;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对所患疾病开展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服用的方法、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②健康教育:通过挂图、健康教育手册、板报、温馨提示语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诊疗、保健、康复等知识宣教,并对患者进行饮食、休息、活动等指导,重点向患者强调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③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相关病例或通过榜样说教的方式,建立患者治疗性信心,增强患者诊疗与康复的配合程度,同时鼓励患者的家属多关心患者,适当地放宽探视制度,减少患者住院的孤独感。组织患者进行病友座谈会,相互交流治疗经验及心理感受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④心理关怀:从言行举止上、感情归属上认可患者的倾诉,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语言方式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同情,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及关爱。⑤消除恐惧:针对患者对穿刺时产生的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采用鼓励、转移、支持、保证等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情绪治疗。在进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动作要熟练、稳重、快速、准确,表现出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性和人性化,使患者信赖医护人员,积极配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其中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计入依从率)、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以及住院时间。患者心理状态交流、抑郁程度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个量表均由20个陈述和响应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均按照1~4级评分,1级为无或者偶尔,2级为优势,3级为经常,4级为总是如此。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s)
3.讨论
心理护理是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护理方式[3],运用的恰当有利于满足特殊状态下患者舒适与安全的需要,及时消除患者紧张、忧虑、恐惧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相对积极稳定的情绪,使其很好地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呼吸内科的患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如慢肺阻、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病情往往反复难愈,导致患者体质虚弱,心理脆弱。呼吸内科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病情发展不明、对治疗不了解、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担心疾病恶化以及社会支持度差等。因此,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的心理护理手段有环境认知、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关怀、消除恐惧等,不仅有效地调节了患者的心理,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且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对治疗心中有数,减少了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较好,依从性较高,住院时间较短(P<0.05)。因此,我们认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面对治疗,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3(33).
[2]李艳飞.医疗检测-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27).
[3]陈心容,向航辰,何剑.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1).
论文作者:韩新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内科论文; 呼吸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方法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