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环境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幼儿园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一般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在幼儿教育中,环境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也在直接参与着幼儿教育活动,干预着幼儿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原则规定下来,从而确定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自《幼儿园工作规程》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幼儿园普遍做到了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儿童化,提高了对环境教育功能的认识,增强了创设环境、利用环境的自觉意识。尽管如此,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来说,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

1.重视物质环境的提供,轻视精神环境的创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普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有的幼儿园走向了极端,一味单纯地追求外观的豪华漂亮和形式的新颖别致,而忽视了园内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有的幼儿园尽管美如花园却不是孩子的乐园。具体表现为幼儿的自由受到过多的限制、师幼关系紧张、幼儿惧怕老师、惧怕幼儿园、等等,这些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重视“学习”环境的提供,轻视社会化环境的创设

许多幼儿园主要还是在运用纯学科的课程方式,注重为幼儿提供学习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环境,而忽略了幼儿社会化环境的创设,从而限制了幼儿与社会的接触,限制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使幼儿产生了“不会合作”、“不会交往”、“社会性行为能力缺乏”等不良社会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3.重视被动性环境的提供,轻视互动环境的创设

所谓被动性环境,是指幼儿园的环境较多的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幼儿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到环境之中去。这势必会使幼儿的个性、创造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重视平衡环境的提供,轻视不平衡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理应考虑保护与照顾幼儿的基本要求,但过分片面地强调对幼儿的保护与照顾,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幼儿长期生活在这种包办代替式的环境(即平衡环境)里,缺乏“矛盾环境”、“问题环境”等不平衡环境的刺激与磨炼,往往会出现过分依赖他人,不关心他人,行为自私等诸多问题,严重的则会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对策

针对以上所述幼儿园环境建设存在的“四重四轻”现象,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建设除了要适当地提供物质环境、学习环境、被动性环境、平衡环境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深刻的关注。

1.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

宽松、自由、相互尊重、愉快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包括: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充分的感情交流、团结友爱、幼儿有安全感、都职工群体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等,它能使幼儿生活在轻松快乐、安全自由的环境里,能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友好合作,使幼儿较少出现冲突或拒绝行为,较多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并且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需要和选择,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平等的、善于疏导的,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向幼儿传递温暖、接受、支持等信息,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安全感,充满爱的心理氛围。另外,园内的教职工、教职工与园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都应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还应延伸、辐射到家庭和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它们与幼儿园在教育上应保持一致的态度和方式,以保证幼儿行为的统一性和人格的完整性。

2.重视社会化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为幼儿提供社会化环境,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教师应提供有利于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丰富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如,让幼儿参与具有文化传统特色的“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幼儿创设具有社会模仿学习特征的“娃娃快餐厅”、“玩具超市”、“小银行”等,使幼儿对社会态度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让幼儿参与具有劳动特征的“分享活动”、“制作小点心”“帮助妈妈”等活动,使幼儿获得各种能力与多种社会性情感的体验等等。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应注意教育性和趣味性,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与能力水平,以真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重视互动环境的创设,提高幼儿参与环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他们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而满足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在为幼儿提供环境时,应注意增强趣味性,加强操作性和选择性,应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创设环境,以适合和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限度投入到环境中去,和环境产生互动效应。

4.重视不平衡环境的创设,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不平衡环境是相对于平衡环境而言的,是指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的现实差距、不协调性和矛盾性。这种环境要求幼儿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对环境提供的要求作出应答。不平衡环境的创设,要在正确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适当地创设“挫折”情境,提供某些“难题”,让幼儿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克服困难,摆脱依赖,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从而逐步形成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环境的创设,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观点与做法,对幼儿少一些“这样做”、“那样做”的指令,多为幼儿创设一些“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做”的活动情境,让幼儿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环境。

标签:;  ;  ;  

幼儿园环境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