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界定。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要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学生自己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找到答案,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同时,教师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发展兴趣。直观、形象的科学课堂首先要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安全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帮你达到这个目的。如《秋叶》一课,在观察各种植物叶子形状的时候,教师把课本上的几幅图全部设计在多媒体中,在屏幕上投放出来,让学生想介绍哪一幅就介绍哪一幅,并且能根据学生的要求把他所选择的那幅图放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叶子想象成像什么,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叶子的形状介绍得井井有条。
三、加强有效指导和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充分说明教育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评价语言有着判断、指引、激励的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就是小学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遵循一定的原则,选准适当的时机,选择准确的语言内容,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语言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课堂的第二灵魂,老师能否灵活地运用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继而影响到整节课的有效性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的评价要发自肺腑,诚心诚意,用自己内心的激情唤醒、感染、激励和引导学生。有句话叫“只有赤诚才能唤起赤诚”,我们教师应该躬下身来,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真心诚意的评价。如在做“小鸟飞进笼子里”一课的实验时,有的同学就说:“老师,我做过这个实验。”我抚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说:“你是一位爱动手、勤观察、善思考的同学,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小科学家的。”这位同学会心地笑了。这样的评价不仅会激励该同学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全班的其他同学也会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地努力进取。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最初只是一种意向,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来不断地激活、加强,最后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
四、巧设实验,增添兴趣
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实验,既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知识。《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科学实验中,实验者是活动中的主体方面,是最积极的因素,研究对象和实验手段则属于客体方面。但是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秋叶》这一课,在讲解了叶的构造、形状之后,让学生用自己采集来的叶子做叶贴画。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播放一段轻音乐,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这种练习一般都在后半节课中进行,学生因较长时间的学习,已显得比较疲劳。如果在制作时配之以轻柔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制作,消除或减轻“疲劳感”。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方法
论文作者:张伟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情境论文; 有效性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