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味是语文学科最本质与核心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出语文味,不仅可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而且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还可优化语文教学效率。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大大降低了教学活动的语文味,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就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092-01
语文味是指在师生互学共生条件下,主要借助幽默点燃、义理阐发、语言品味、情感激发等方式,使得学生字教学中享受到一定的审美乐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凸显语文味,看使得学生明确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出语文语言之美,从而大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为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于片面重视学科的工具性与综合性特点,而忽略了语文味的彰显,这就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语文味,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突出语文课程的语言美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语文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更应加大对学生语言感知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语言教学中体味到汉语言的魅力、掌握丰富的表达技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而品味、揣摩、诵读等途径都可让学生把握语文学科的本味性,通过这些体会课文语言的方式可较好地还原作者创作时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促使学生思想的升华。通常情况下,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美的方法有三种:
1、用心朗读
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口、脑并用,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的朗读语气、语调及语速,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充分地与作者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对课文的风格、神韵及内容有一定的体会与认识。通常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多学生的朗读情况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对课文情感、结构、情节及语句的理解程度,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最终使得学生更深刻感知教材的语言特点。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精准捕捉作者在写父亲到月台那边买橘子时的几个字“探”、“爬”、“攀”、“缩”,并把握好轻重音,从而突出课文内容的画面感,以帮助学生体会到“父亲”动作的艰难程度,从而更好地感知父爱的深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感悟生活
语文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语文学习的素材与内容更应该拓展到生活中去,并且还应具有很强的语用性,而语用性也是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最浓郁的特点。在生活中,人们一直在用语言与人进行交流,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中生的生活处处都可以是语文课堂,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语文语言学习资源库。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一课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节主题为《我是环保小卫士》有关的作文课。很多学生面对这一写作主题都会想到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虽然他们也掌握有一些治理污染的知识与方法,但是由于词汇积累有限,很多学生提起笔来就那么干巴巴几句话,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为学生组织生活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的语文味,激励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学习语言,在观察生活中丰富语言知识,从而在感悟生活中快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掌握更多的语言运用技巧。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中最特色的东西,也是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元素,更是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意识渗透的最佳素材,其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中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度剖析课文,积极挖掘出中其中蕴含的对学生精神、观念及思想有积极影响的人文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分析这些素材价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这些素材的认同度,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举止。要想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浓郁的语文味,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教材内容的载体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与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还应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性内容。具体来讲,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活动中,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阅读氛围,使得学生能将自己的感情恰当地融入其中,以高质量实现三维目标。教师应将挖掘教材人文教育素材的活动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甚至从备课阶段就应尽可能多地分析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以便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借助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关怀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收获的是不仅是经典、优美的语言,而且还有作者渗透到字里行间的深邃思想、美好情操及伟大人格。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了解济南冬天的景色与特点,还应指导学生仔细品味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从而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教师不仅应将课文精炼的语言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而且还应指导学生深度体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忧国忧民、关心众生疾苦的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味,不仅应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味语言语言的本味性,而且还应指导学生感知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使得学生在感知语文语言美的同时还可收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感染,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及人文素养,最终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方远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31).
[2]罗志宏.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J].大观周刊,2013(2):100.
[3]王淑琴.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具有浓郁的“语文味”[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8:44.
论文作者:郭小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课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