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探讨论文_祖标林

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探讨论文_祖标林

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博物馆文化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选用会对文物保护进程,文物保护成效取得等产生直接影响。博物馆虽然认识文物保护措施科学选用的必要性,但在文物保护措施的选用上依然存在着很大不足。伴随着文物保护受关注与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文物保护措施选用上的压力不断提升。如何在新时期更为有效的进行文物保护措施选用也是博物馆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

一、文物库的建设要求

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长期以来得到了苏联、波兰、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国机构与个人的热忱帮助和大力支持,人才培养、资金赞助、文物现状等方面大都十分脆弱,因此对保存和展示条件要求较高。虽然大多数文物藏品都适用于20℃左右的温度和50%左右的湿度,但是具体到不同材质和类型的文物藏品,其最佳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比如彩色胶卷的保存温度就应低于5℃,很多刚出土的文物适宜在高湿度环境甚至直接在水里保存,而金属文物、石质文物适合在较低湿度比如45%以下保存。由于博物馆建设通常采用“交钥匙工程”模式,博物馆作为使用方缺少足够的发言权,还有许多博物馆如行政机关一样流行长官意志和“拍脑袋”决策方式,加上工期拖延、预算缩水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包括一些著名博物馆在内的博物馆在设计建设现代化文物库房时,都曾对各种不同材质文物的库房采用统一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启用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又不得不花费巨大成本重新改造,既耗时又浪费。而且我国部分博物馆一度盲目照搬欧美部分以展示油画和雕塑为主的“裸展”型展厅的做法,把整个展厅设计成恒温恒湿的空间,但由于建筑结构不同、观众时进时出,使之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我国博物馆大多是展柜式陈列,应该采用更容易实现的展柜内恒温恒湿即微环境控制,而在展厅只需考虑满足观众参观的舒适度即可。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分析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文物管理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着整个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相关单位依然没有制定出科学且完善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文物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关键,更是基础和前提,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必须就我国博物馆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专业的文物管理制度,由此促进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出现效率低下,不够专业的现实性问题。当前,在实际文物管理工作中,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而且,大多数管理人员因为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进而无法熟练地运用新媒体资源和网络手段,再加之从事文物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不具备专业能力,直接导致了文物管理工作面临着了一定的挑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之处,而且,每当文物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时常会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

3、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我国当前的文物管理工作当中,因为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进而使得文物管理工作依然使用传统的、落后的管理设施和管理手段,无法进行及时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依然局限于相关库房和终端的管理工作中,这项管理工作不够具体,也不够完善,对于专业的软件系统缺乏及时调整和系统整合,因而制约着文物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三、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措施

1、科学编写文物保护方案。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更好的进行文物保护应当注重文物保护方案的制定,虽然部分博物馆已经制定出了基本的文物保护方案,但相关方案科学性与可行性较低,实际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也并未对系列方案予以较好遵循。因此,基于文物保护措施的合理运用,文物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两大目标,博物馆应当将文物保护方案的制定作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的前置性工作。例如,某博物馆在进行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上的较大程度优化,其在精准分析文物保护开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物保护方案的编写,将文物保护的权责关系以及基本流程,标准等都在文物保护方案中进行了确立,基础的文物保护方案也较好的指导了各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其它博物馆也应当进行文物保护方案的制定,借助其更好的指导和规范各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有效性提升。

2、运用数字传感技术进行微环境监测。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文物的微环境监测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核心的一项工作。很多文物本身的状态并不稳定,水分,温度,灰尘等微环境变化也会对文物的状态产生影响,甚至是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平添诸多压力。数字与信息技术当前已经能够被应用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开展之中,传统文物保护策略在选用中可以同数字技术间进行较好的融合,数字传感技术更是可以被应用到文物微环境的检测之中。具体来说,博物馆可以在重要文物周围布置一些数字传感器,并通过对微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进行温度与湿度的调节,并在其他文物保护策略选用层面进行一些调整,确保相关文物保护措施在选用上能够与实际意义上的文物保护需求间相互吻合,这也能够促进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措施选用上的精准度提升。

3、健全文物保护制度,获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涉及到法律、技术和政策等方面。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应该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目前,虽然多次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需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各个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合理的政策。相关部门要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满足需求的法律制度,博物馆制定出合适的管理规章制度,工作人员也要树立责任意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从而健全文物保护制度。

4、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博物馆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定期开展文物保护知识讲座,普及文物知识,包括介绍文物的历史来源以及体现出的科学价值,增强每个人保护文物的意识。博物馆可以在社会中招募志愿者做文物讲解员,介绍博物馆的文物保存情况和每件文物所代表的意义,使全社会都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关于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结合,提升自身专业技术,便于做好文物的日常维护工作。

结语

文物保护本身是一个动态工程,相关工作在开展上更是会受到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一情形下,相关主体需要对系列保护措施的选用事宜进行不断评价与监督,并在文物保护措施的选用上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避免不当的文物保护措施选用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差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建丽.探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陆思洋.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分析与解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论文作者:祖标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探讨论文_祖标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