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堂中运用“班班通”,产生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班班通”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带来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新的途径。只有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主功能,努力挖掘和利用“班班通”的其他功能,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让它真正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0-0112-01
教师在运用班班通教学中必须思考和探索如何把网络的运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建一个适宜的学习情境。为此,我对语文教学中网络如何与语文课堂学习相结合进行探究,认识到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引进网络查找资料以外,更主要的是探索如何运用网络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并积累了一些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一、网络资源与语文课堂学习相结合的优势
(一)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班班通,创设特定情境,利用声音、画面,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率,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班班通设备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乐,给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音乐美、画面美,为教学注入生机,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对于语文课的教学,有些文章篇幅又长又难以理解,这些文章的学习大多依靠教师的分段讲解,既枯燥无味又没有效果。班班通设备,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肤浅为生动,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缩短了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内容之间的隔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三)阅读速度加快,阅读量增多。毫无疑问,基于网络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快读的能力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培养。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班班通”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堂之内,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分析单篇课文”为主要的形式,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文学习,缺少自主性和独创性。为改变现状,我将网络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进来,探索网络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形式,以及寻找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联姻互补的结合点。将课堂教学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网络,走向课外,走向社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还体现在课外,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将学生的思路开阔出去。如果教师抓好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运用网络组织活动课,将会极大地解决图书资料和场地不足的缺点,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三、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班班通”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佳作问世,但是与随笔等写作形式相比较,佳作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不占优势。随笔之所以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就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拥有宽泛的写作空间,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写自己所喜与所想,特别是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努力为学生设置一个写作情境,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有所创造,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作文的教学。
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写作现状:学生的作文,往往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一则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另一则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但是,从学生的阅读量来说,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还是读了些古文与古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何在其了解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深入的思考,从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写作时,能适当引用所知的诗句,是本次的作文学习试图达到的目的之一。
其次分析了网络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借助网络,可以提供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促进学生快速、大量的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整合作文的能力;另外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能够共享智慧资源,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完成4篇文章。这4篇文章是不同的文体:介绍性的说明文、结合现实评析的议论文、联系古今的抒情散文、创意性的说明文。学生初期所拥有的材料相仿,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在写作与欣赏、点评同学的作文中体会其间的异同之处。
四、在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中运用“班班通”
语文教学要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我决定先从课文出发,以课文阅读为主,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理解课文;然后设置扩展任务,提出写作要求,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完成课题。
为充分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写作的空间,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视抓好语文活动课,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语文活动,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深化语文学习的效果。例如组织有意义的小调查、小访问、走访等活动,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借助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然后拿起笔,把自己的设想或观点整理下来。这样远比学生自己坐在教室里空想构思出的作文水平要好的多。
总之,“班班通”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实现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班班通”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创造了师生双赢的局面,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刘金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网络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方式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