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新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予以突破,为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建立新的框架,并从七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可从其特点等方面得到体现和反映,这里不是阐述具体理论观点,而主要是从学科建设而言的。

1、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于研究生产关系, 主要是揭示物的背后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其实,人与物关系也是一种经济关系,而且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生产关系,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与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政治保证以及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应坚持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同时对生产力的方面涉及更多,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和步骤、科学技术、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等都有着重大的理论突破。扩大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也打开了研究思路。对这一发展贡献的理论价值要有充分的认识。

事实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研究对象范围扩大到人与物的领域,才会实现根本性的变革,也才会有更大的指导意义,从历史来看,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商品生产等价交换的理论研究侧重于分配方面,仍然只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即使在生产中,也只是把价值规律仅仅作为核算工具,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所要解决的生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是有重大区别的。这也就限制了他们在这些问题上难以做出一些重大的突破。进一步说,即使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说,也不局限于分配关系,还有个怎样进行交换的问题。而要研究交换关系,必须要分析市场中的制度、规则问题,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运行原理、市场体系、市场主体的企业制度,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等内容,也就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从而扩大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为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提供了典范。 从政治角度考虑和处理一些经济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讲政治既是我们党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但如何才能处理好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却又是相当的困难。国际共运史中有些领导人在这方面也未能处理好,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或是脱离了经济建设中心,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或是不讲政治,断送了社会主义国家前程,改变了党的性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从政治角度考虑经济问题,但又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从而辩证地处理了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邓小平说他对经济问题的意见往往是从政治角度说的,另一方面又坚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社会的问题,从而把政治学与经济学融为一体,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解决了如何从政治看待经济发展问题,也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治体制的僵化使得社会主义建设效率不高,决策失误。对此人们以前并不是从这个角度看待的。因此,虽然早在50年代就已看到我国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并要求进行改革。但当时仅仅是作为管理体制改革加以解决。这当然是不够的,也是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邓小平把他与政治体制改革一同解决,内容当然要深刻也要广泛得多了。邓小平同志不仅倡导废除领导终身制,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克服官僚主义,把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的弊端革除,还要实行党政分开,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人民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并且认为只有完成政治体制的改革,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高效率,保证经济建设的决策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与过去一讲政治就是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是有根本不同的。在这里政治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围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根本宗旨的。

3、大胆吸取人类社会一切的文明成果,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这个时期世界上各种学派的经济科学已有了相当成功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经过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以及后来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二战后更有许多经济学说转化成为一些国家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此间,还形成了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不发达时期的经济如何实现起飞的发展经济学,不可否认,这些学派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科学不成功甚至糟粕东西,但无疑也有一些合理和科学的方面。此外,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也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这样一种国际环境是分不开的。所以,这一理论不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原则作出了全新的理论概括,而且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认为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揭开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一全新的研究内容。近年我国开展的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研究和改革成为热门话题和重点改革项目。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这些固然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需要,但如果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热潮的兴起恐怕很难,即使有可能出现,也难保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人类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各种经济学中的合理东西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们也不应该加以拒绝。正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人们从一味盲目排斥国外经济科学中解脱出来,也纠正了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的另一倾向,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可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基础上,更大胆正确地吸取人类所有最优秀的成果。

4、允许试验,强调实践的特色, 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利用显微镜,也不能利用化学试剂。二者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也许是受到这一看法的影响,长期以来在经济学研究中是不允许试验的,而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则需要有大量的试验。多年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即自然科学允许试验,允许试验也就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而经济科学则在这个方面作为一种禁区,必然阻碍其探索和发展。邓小平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时,则开创了许多有违传统理论的试验。正是这些试验使得许多原有的理论得以突破、新的理论得以证实和确立,有些被认为是非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东西被证明是合理积极的创造,由过去的姓资转为姓社。如先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来的证卷、股票,市场改革,以及经济特区、温州模式等率先试验,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推动着整个改革的发展。经过实践检验,他们对社会主义是有益的,可以加以利用的,从而也丰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试验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继承,也为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之,试验对繁荣经济科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上实现变革,而且具有直接服务实践指导现实的作用。这种实践性的特点给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新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需要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建设的现实更迫切需要有能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遗憾的是我国至今尚没有被公认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即经济学的一级学科。理论落后于时代需要。值得欣慰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思想财富和总的方向。尽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不能等同或代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但其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指导作用,也拓宽了思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且对研究的对象、内容、体系和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从中可以受到许多启发。具体分析其作用与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原则规定进行了重大突破和重新界定,从而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出了一个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即要把如何解决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点和主要目的。历史的发展不是如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建立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中。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还要实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还要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还要在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上除按劳分配为主外,还要有其他分配形式。那么,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确定,社会主义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等等,都要有新的学说加以解释。这些均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指出了社会主义仍然是商品经济这一本质属性,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使之实现变革成为可能。2、 在研究方法上开拓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由本质的制度分析向实践的运行机制描述为主的转换。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注重本质和制度上的剖析,对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不够,因此对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对当前的市场经济指导性不强、作用相对较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虽然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具体方面涉及尚不够全面,但其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又必须要掌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及其驾驭的本领。正是这一理论指导和现实迫切需要,近年经济学界对经济运行机制研究十分重视,并形成一批重大成果。3、 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方面经济学科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典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也应借鉴国外经济学的一些优秀成果。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必须要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一是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即要从现在研究的经济哲学逐步转向研究经济运动;二是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异同要从改革实践中进行区分和总结;三是要理清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注意研究发展经济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国外经济学大胆引进利用,在国内则提倡百家争鸣,这些对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疑有着重要作用。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体制加以区别。这不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和界定提供了理论前提,也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和主要线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这是决定社会性质即社会经济制度的问题。而社会的具体制度是指经济管理体制或经济运行模式,如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产物,他不涉及社会制度的性质。由此自然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有一般原理,但没有固定模式。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改革的目标,对此邓小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因此,得到的逻辑结果必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就应围绕着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及其相关问题这个线索而展开。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经济运行特征、宏观调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剖析,为对社会主义有关问题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典范。任何社会只有解决好动力源泉,社会生产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都是把革命作为社会发展动力,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并未解决。邓小平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这一重大问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就是要深入探讨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如何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社会主义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才能体现出来。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上,邓小平提出经济发展要遵循波浪式前进规律,要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而过去长期的看法是否定社会主义存在波动,实行的是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方针,结果效益不好。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发展要有速度,但同时又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此外,邓小平还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的思想,提出了区域发展策略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实践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政府、市场的相互关系也做出了很好的说明。邓小平提出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这是直接的配置方式;同时还要发挥政府在调节资源中的间接作用,从而为政府进行经济管理,实行宏观调节和干预经济提出总的原则。6、 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拓展到新的角度中。社会生产活动中,既有人与物的关系,又有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就十分重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活动中的规范不仅仅是个合法不合法的问题,经济往来、行为准则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市场运行制度,人们的理论行为的影响。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必然要有新型的伦理精神与之适应和配套。如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益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积累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有关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价值观,这些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的问题,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运行机制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也是必须解决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作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把经济问题放到一定的制度和政治背景,加以考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一门崭新的科学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会建立起来。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