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苏教版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注重于科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苏教版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模块的编排正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然而要更好地推行新教材对教师无非是严峻的考验。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设置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完成全体学生基本学习内容的达标,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上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充分体会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以及学习的层次性,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必修和选修教学,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教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显得至关重要。
1.分清轻重,把握难易
必修课程是在初中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选修内容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必修课内容为教学重点,并用必修课中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来指导选修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做拓展与提高。所以教师在教授内容和学时分配上,要严格遵循以基础为本,以扩展为辅。首先必修内容是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达标:(1)化学基础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元素周期律为分类基准,以金属和非金属分类,着重于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还包括其提取方法和应用。紧密地联系现代社会的实际,如日常生活、环境资源、材料、卫生健康等等,并与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和科技新成就相结合。(2)物质微观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这部分在《化学1》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理论及其有机化合物获取和应用等。并进一步深化了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所以,必修课程必须突出其内容的核心性和基础性,体现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化学观念、价值的教育;强调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螺旋上升,逐步实现。此外,必修课程还应结合当前科学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所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
苏教版必修和选修内容结合紧密,环环相扣。选修内容在必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和拓展。所以对于选修内容的授课安排,可以适当以专题课和任选课的形式实现。专题课以课题形式综合组织各单元内容,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知识点,在巩固了必修内容知识点的同时,又使学生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入提高。任选课是借鉴于大学课程的一种方式,可以根据各单元的知识内容以课题的形式设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性地学习,给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他们获取各自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必修和选修内容难易的梯度是客观存在的,选修内容有的甚至渗透了大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内容中要控制知识的层次和深广度。根据知识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采取不同的内容组织策略。然而没有梯度就没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较容易的内容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选择相对难度较大的。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知识,并明确自己的学习深度,为更加深入和提高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抓住知识主线,贯穿整个教学
要更好地利用教材,发挥其必修选修模块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的衔接是成败之举。
纵观整套教材,选修教材的内容在必修内容中逐渐延伸,并分别细化和深化。例如,《化学与技术》专题二“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和《实验化学》课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就是从《化学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的延伸。《化学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有机化学基础》中各专题相对应等等。
所以抓住知识点的主线,是教学中的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回忆必修内容知识入手,由物质相同性与相似性、递变性与差异性、个别到一般、个体到整体等规律,逐渐渗透到选修内容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更加深入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对所学的物质结构和反应类型进行对比归类,从乙醛,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扩展到醛类和羧酸类的性质,对比乙醛和乙酸,可推广到醛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差异性。学生可以此知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可由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入手,以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结合官能团与其他基团,从而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
又如,《实验化学》专题一的课题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就引入了《化学1》中的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氯气制取及其氧化性、溴和碘的性质及离子检验、物质的鉴别等知识点,还有《化学1》中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物质的检验和《有机化学基础》中烃的衍生物卤代烃的性质知识点。将必修内容有效地组合综合应用也是选修教材的一大亮点。这样学生可以对必修课程内容更加印象深刻,并对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实际应用,使其知识结构层次化、丰富化、综合化、系统化。在此过程中还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及活动教学
1.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顾以往应试教育,实验课和活动课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教学中学生都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实验授课,实验课的课时安排少,并以观察教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为主,在实验课中没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
在苏教版必修与选修教材中都编排了大量实验,必修模块实验是以实验技能培养和现象验证为主,意在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通过实验对知识加深印象,为所学习的知识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运用实验来验证化学知识,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选修模块的实验是以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来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系统地深化认识。
选修部分的实验有单独一册《实验化学》作为教材。《实验化学》是依据必修基本内容来编排,并依据实验学习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原理知识作载体。《实验化学》所设计的化学实验在知识、方法、技能上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于各学习模块较高。这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相互之间的讨论、协作学习,同时也更需要教师在学生实践中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实验化学》涵盖了包括拓展课题在内的30多个实验课题,要如何在完成了必修实验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安排如此大量选修实验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1)与必修模块实验穿插。选修模块的知识点都是从必修知识点中发散出来的。所以在进行相同相似知识必修实验的同时可以将该部分选修实验适当地穿插进去,这样能做到从浅到深,从窄到广的推进,学生也乐于接受,可激发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与时间。选修实验中添入了许多远远超过必修学习范围的知识群,对于实验所需知识的预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来获取。并且实验结果的整理和讨论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完成。(3)与考试密切结合。近些年的考试中,实验推理题的分量和难度逐渐增大,可以将部分会有考点出现的选修实验融入考试复习过程中,这样既有利于缓解考试复习紧张乏味的气氛,还能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成果。
2.活动教学
传统化学教学很少有专题活动课开设,许多教师更认为此举为浪费时间,不如多上几节习题课。传统教学只顾知识的巩固,不注重于学生研究性和探索性能力的培养。苏教版选修教材正好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6册选修教材都在必修的基础上编排了许多实际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专题。这些专题的学习除了可以结合必修课程在教学课上完成之外,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开设研究性、探讨性的活动课来学习。根据选修教材的内容来开设多个不同的专题,可以按学生的兴趣自由分组选择自己有兴趣和偏好的专题。在一段时间内自由查阅和整理专题相关资料。在活动课上交流,探讨并提交成果。成果可以小报告、小研究性论文、设计实验方案、幻灯片展等形式呈现。在这种自主性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的素质教育中,选修也显得同样重要。在必修和选修的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分层教育,充分体现受教育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抓好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衔接,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与分析,使必修课和选修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既充分实现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又让每个学生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样才真正达到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使高中化学教育改革有效落实和实施。
标签: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