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幼儿讲故事的技巧——观故事大王比赛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王论文,幼儿论文,技巧论文,故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会讲故事,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提高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并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最近我有幸做了一次“幼儿故事大王比赛”的评委,在为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讲述感到欣喜之余,也真切地认识到,要使幼儿把故事讲好,讲得更生动,更富感染力,教师还应再讲究点指导方法。
一、进入情境才能表现情境
讲故事,一要刻划人物,二要揭示主题。幼儿因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主题,通过自己的形象感受、逻辑感受诱发幼儿的真情实感,使其进入故事情境。只有当幼儿自己心有所感,讲起故事来,才可能真实生动,亲切感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单纯模仿老师,笑即眯眼展唇,怒则攥拳踏脚,就有可能产生装腔作势之感,达不到感染听众的目的。
要使听众受到感染,需要幼儿恰当地运用语气语调,这是讲好故事的核心技巧。但给幼儿过多地讲有关理论,往往会事倍功半。要想把幼儿的思想感情引发到位,使其有恰当地语气语调,关键在教师的示范。
二、当重则重方能显山露水
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会自然地加重某些音节,这就是强调重音。幼儿讲故事,语气语调也要有轻有重,这样才显得生动活泼,并能突出故事的重点。反之,就不可能把故事内容表达清楚。重音的实质是增加音强和音长,不一定都要大声读,有时反而要轻读。如“暖和的春来了”中的“来”就要重音轻读,并适当延长读音,以表达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多数教师对重音的知识是很了解的,但在指导幼儿讲故事时,往往只凭临时感觉,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致使出现没有重音、重音错误或重音过多的现象。
要想把故事讲生动,把语音表达分明,每句话都很有重音,但如果重音过多或者把重音拖得过长,甚至成为曲折调语势就不合适了,不但加重了讲述者气息的负担,使本来就不太会用气的幼儿更显得吃力,当然也影响整体效果。
三、当停则停方可传情表意
讲故事时,停连处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语速,更明快地传达句子和段落的意义,可以使语气自然,便于情绪转换。指导幼儿讲故事,首先应要求幼儿改掉随便停连和习惯性停连(停连即表现形式上的停顿)的习惯。如有的幼儿这样讲:“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熊,拔牙。”讲者累听者也累。
其次,要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停连及停连的长短。无论哪种停连,都是决定于内容又服务于内容。如有标点的地方有时就可以不停,像“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情势紧迫,几乎没有停歇。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故事,正确指导幼儿运用停连。
四、快慢有别,求与情节合拍
对幼儿讲故事时的语速的指导,首先要确定好基本速度。一般每10秒钟,3~4岁幼儿说18个音节,5~6岁幼儿说22个音节(均不包括停顿)。太慢便很难讲出生动感人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根据情节变化而变化。如讲到重要的地方时、老人讲话时、承认错误时、从远处喊人时、慢性子人说话时、弱者在强者面前说话时,语速应稍慢,讲到高潮时、情态紧迫时语速应稍快。
五、态势语恰当方与讲述相得益彰
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也能传递信息,我们统称为态势语。幼儿讲故事,为了增强艺术效果,沟通与观众的情感,可以运用必要的态势语,以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为幼儿设计态势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角色个性。
教师要认真分析故事中各角色的个性特征,并启发幼儿理解,不能只是让他们做简单的摹拟动作。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把动作与表情、语调融为一体,协调运用。如讲到“拣起来闻闻,嗯,喷喷香”时,应在讲“闻闻”后(不是边讲边做),双手作拿面包状,同时头略低深吸气作“闻”状,然后眼睛看着观众,夸张地赞叹“嗯,喷喷香”。这里要注意出语宽松并适当拉长音节,讲好这句话、做好这个动作的基础就是要让幼儿明白狐狸此时的贪婪。如果没有内在感情的驱使,是很难将语气、动作、表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角色的个性。
2.区别于舞台表演
舞蹈主要是通过形体动作去表情达意,戏曲则讲究唱念做打且人物众多,而讲故事是一个人通过有声语言塑造形象,态势语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动作幅度不宜太长,走动范围不宜超过三步,更不能在讲述中跑起来,不要完全蹲下,不要旋转。
3.动作要自然、大方、美观。
态势语既不同于舞台表演,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原始动作,是对原始动作进行概括、美化而形成的。如表现“红红的眼睛”,可以将头稍向左前方倾斜一点,右手食指在面前(约20cm)作指眼状,不要两手食指和拇指围成圈紧贴在眼睛前,这样既不雅观也不符合故事情节。
现在许多教师要求幼儿讲故事时,两臂放在体侧,两手腕下压,两手翘起,头歪向一边。有的幼儿过于机械,每做完一个动作,马上恢复成这个姿态,显得为做动作而做动作,不是讲述的有机部分,很呆板。有的男幼儿没有这样做,反而更自然更可爱。因此教师的指导不要拘泥于某种模式,要自然、大方、美观。
4.动作不宜过多。
做菜不能没有盐,但放多了也就不可口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讲故事时动作运用过多,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如有的幼儿讲“有两只小鸭子在水里游”这句话,一连做了三个动作: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表示两只;两手迭放在嘴边摹拟鸭子嘴;两臂在体侧摆动作游泳状,这显然是太多了,失去了强调重点、渲染气氛的意义,反而增加了幼儿讲故事的难度,加重了教师的指导负担。
总之,态势语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得体、适度、和谐的原则,使其成为有声语言得力的辅助手段,使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