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解决权力冲突的艺术_曾国藩论文

曾国藩解决权力冲突的艺术_曾国藩论文

曾国藩化解权力冲突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曾国藩论文,权力论文,冲突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权力冲突,是指上级领导者的决定与下级领导者执行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能力、判断、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上级领导者不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致决策失误,指挥乖谬;下级领导者站在执行的前沿,掌握实情,了解实际,对上级领导者决定的正确与否,能够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下级领导者一旦发现上级决策不符合实际、不正确,甚至错误,就会否定上级的决策,抵制与拖延执行,从而与上级发生权力冲突。这种权力冲突,解决得不好,危害甚大,有可能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处于被动地位的下级要想避免冲突升级、矛盾激化,找到解决冲突的理想途径,促进上下级领导之间的权力良性互动,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这方面,曾国藩是一个典范。他曾经多次与咸丰发生权力冲突,但都能够巧妙地说服咸丰改变最初决定,而同意按照他自己正确的想法开展工作,并最终实现目标。曾国藩为解决权力冲突、实现上下级领导之间的权力良性互动所找到的出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心胸坦荡,坦然承认不能执行上级决策的理由

古人说得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用在对待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冲突上,就是下级一定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敢于说真情、讲实话,敢于说出自己不能执行上级决策的主客观原因。这样做,可以让上级及时、准确掌握实情,修正错误决策。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上级对下级的猜疑、误解,得到上级的谅解、支持、信任,消弭不执行错误决策带来的巨大压力与风险,顺利化解与上级的权力冲突。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分兵北伐和西征,湖北、安徽分别告急。咸丰连续下了几道谕旨,要求曾国藩出兵救援。谕旨中,咸丰反复强调了武昌、安徽的重要性和救援的急迫性,开始严词峻切,后来语气恳切,甚至几乎哀求。一般情况下,一般人面对皇帝的命令,是不会拒绝执行的,但是曾国藩没有立即执行、贸然出兵。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咸丰的这一命令是不切实际的,是对湘勇情况缺乏详细了解的结果,执行这一决策,无异于飞蛾扑火,鸡蛋碰石头,有去无归。分析咸丰决策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救援心切,非常注重武昌、安徽的安危,而不能静下心来客观部署,冷静调度。当时,清军在扬州建立了江北大营,在南京城东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安徽、江西、湖北境内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因此,当咸丰听说曾国藩训练了一支万人队伍的时候,自然很高兴,于是立即大笔一挥,下令曾国藩迅速出兵。二是信息不准。咸丰对曾国藩的湘勇的了解来源于江忠源的奏章,曾国藩开始办团练的目的就是给江忠源培训兵员,因此将招募人马的事情以书信的形式及时告诉了江忠源。江忠源还没有完全了解曾国藩训练军队的具体情况,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咸丰,致使咸丰信息掌握不准确。曾国藩的本意是想创建一支“为肃清东南之基本”的水师,培训一支“练卒宜十分精强,制械须十分精致,乃可卧薪尝胆,艰难百战”的“劲旅”。可当时的情况是:虽然招募了一批湘勇,但没有经过严格的淘汰筛选,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纯粹是一群乌合之众,“断不可恃”;水师船炮还没有着落,更莫说出征;军队的装备极其落后,“军械苦窳,无一堪用”,也没有充足的粮草准备。对于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曾国藩是坚决反对他们上战场的,即使后来在紧张形势下将没有训练的新兵带到了战场,也只是安排他们守城,而不允许他们临阵对敌。在当时没有什么外力可以借助的情况下,他不得已只好选择直截了当地向咸丰表示不能出兵。他说:“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奏明,受畏葸不前之罪。”心胸坦荡,不染私尘,据实禀告,态度诚恳,有什么说什么,不含糊、不犹豫,终于让咸丰了解了实际情况,同意了他的想法。曾国藩成功地化解了与最高领导者的权力冲突,为湘军真正成熟、走向战场、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等待机会,借助客观条件与适当的人选来转变上级的决策

由于时空距离、信息不畅等原因,上级有时不能够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导致对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把握不准、认识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发出的政令,难免有失。对于这样的政令,曾国藩的做法是先答应、先准备、先行动,同时等待时机、寻找条件、借助外力,依靠适当的人物做上级的工作,转变上级的决策,化解权力冲突,使决策更加准确、正确。

1858年、1859年,朝廷分别命令曾国藩赴闽、蜀指挥作战。这两项命令,都是咸丰在没有准确掌握福建、四川的实际情况,没有正确分析、把握两省战争发展态势的情况下作出的草率决策。当时,福建的实际情况是人数不多的太平军占领了闽西北一带,他们的目标是江西、安徽;四川的实际情况是传说中要进兵四川的石达开部还远在湖南的宝庆、衡阳一带活动,当地只有少数起义军。这两省的起义军,本省军队与团练完全可以对付,曾国藩去不去都对局势没有多大影响。相反,曾国藩倘若离开,江西、安徽将失去一支劲旅,战斗力将会因此削弱。此时的曾国藩在领导艺术上更加成熟,不再像先前那样直来直去,而是注意方法,讲究策略。他一方面积极调集军队,作出执行上级决策的样子;另一方面又积极寻找机会,利用客观条件和重要人物来说服咸丰。赴闽上,他利用军队士兵生病、部队集结没有完全到位的客观原因,驻扎在江西境内。一段时间后,情况发生变化,朝廷随即撤销了让曾国藩赴闽的命令。赴川上,他带着军队借口长江风浪大等原因缓缓西进,一到武昌,即请与咸丰关系甚密、颇为倚重、同为满族的官文出面说服咸丰。这一招果然奏效,咸丰答应了官文的请求,改变了初衷。借助外力,自己不直接出面,不与上级领导者发生正面的交锋,能够更好地化解与领导者的权力冲突,不失为处理权力冲突的好办法。

三、突出重点,根据事物发展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执行上级决策的先后顺序

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分,但由于所处位置、思考角度、思考方式的差异,上级领导者和下级的看法往往存在分歧。其主要表现在怎样看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上,表现在认识什么事情最重最急、什么事情较轻较缓上,表现在决定什么问题先处理、什么问题后处理上。双方往往针锋相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如果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上级在判断问题上出现了偏差,误把轻缓当急重,错将次要当主要,下级就要努力想办法将上级颠倒了的顺序纠正过来。

1860年初,太平军在李秀成的指挥下,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以进攻杭州为诱饵误导清军倾巢而出,然后回戈一击,一举击溃江南大营,并进而攻占苏州、常州等地。苏、常为清朝富庶之地,丢掉苏、常意味着清朝财源的重大损失,因此,咸丰十分着急,连下22道谕旨,要求曾国藩撤安庆之围,“统帅所部兵勇取道宁国、广(德)、建(德)一带,径赴苏州,相机兜剿,以保全东南大局,毋稍迟误”。这一系列的指挥,明显存在不分轻重、不管先后、不论主次的思维错误,显得六神无主,顾此失彼。他既不懂得“据(长江)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认识到孤军深入、千里赴援的危险性;既不为已经失去的苏、常“择下手之要着,求立脚之根本”,重新评估其战略意义,也不顾及湘军在安庆、桐城、皖南等地不可抽动的兵力部署实际,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如果曾国藩执行这个决策,带兵东下,那么无异于釜底抽薪,战场形势将立即发生质的逆转。这是曾国藩所不愿、不忍看到的。为此,曾国藩坚持自己一贯的作风,恳切上书咸丰,坦陈战争形势,强调攻克安庆与控制长江的重要性,并规划南岸三路进兵,让咸丰认清了形势,搞清了东南战局的缓急轻重,与其达成了决策指挥的一致性。

四、以进为退,不惜暂停手中的重要任务来执行上级的决策

对于上级领导者的某些决策,有时候态度比行动更为重要。上级一旦发出某些重要指令,下级必须立即响应,如果迟延或者不作出反应,一定会引起上级的猜疑。当然,也要看到,上级有些决策是不科学的、错误的、有损大局的,真正执行起来,不仅难度大,而且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倘若不响应、不执行,那么个人的前途、命运往往难以预料。这样的决策,让下级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解决这一权力冲突,曾国藩采用的办法是:以进为退,不惜暂停当下的重要任务来响应与执行上级的决策。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根据胜保“飞召外援,以资夹击”的建议,朝廷命令曾国藩派鲍超率军“兼程前进,克日赴京”,并且强调“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君国之急”。这一命令,表面上看,以勤王为理由,无懈可击,但实际上,仔细思考,即发现它是一个“瞎指挥”。一是理由近乎荒唐。胜保认为,对付英国军队的火器,必须“奋身扑进,兵刃相接”,这样“贼之枪炮,近无所施,必能大捷”,并认为能担当这一任务的只有川兵湘勇。蒙古兵、旗兵与川勇、湘勇都是血肉之躯,为何只有川勇、湘勇不怕英法的火器呢?显然胜保是想推卸责任。二是路途遥远,缓不济急。等集合好军队,一步一步走到北京,“黄花菜都凉了”,还谈什么“勤王”!三是不顾东南大局安危。当时鲍超正率兵进攻宁郡,为曾国藩江南三路进兵南京、收复苏常的主力部队,一旦被抽走,无异于“剖腹挖心”。对于这样一个近乎荒唐的决策,直截了当拒绝或者借故拖延,都会立即招致中外“清议”,朝廷也会因此对曾国藩另眼相看。曾国藩能够做到滴水不漏化解这一权力冲突,关键是他采取了以进为退的策略,高调响应,主动请战,变拒绝为接受,变被动为主动。其具体做法是请求朝廷在“臣与胡林翼二人中,饬派一人带兵北上,冀效尺寸之劳”,就是用自己或胡林翼代替鲍超北上。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当时咸丰正依靠这两个人主持东南大计,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离开守地,必定带走左宗棠或者李续宜部队。这样一来,刚刚展开的战略进攻必须转为战略防守,放弃进攻安徽,转而退守赣、鄂。咸丰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表扬了曾国藩的忠义之后,改变了原先的决策。

责任编辑:王秀芳,E-mail:ldkxwxf@163.com,电话:0371-63926290

标签:;  ;  ;  ;  ;  ;  ;  ;  ;  

曾国藩解决权力冲突的艺术_曾国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